发布时间:2020-07-23 作者: 刘志勤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中,得到包括美国友好企业,经济界人士在内的许多真诚朋友和伙伴的支持,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鼓励,克服了无数困难,使得中国得以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获得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进步更是得到国际社会的帮助。中国企业界对此永远铭记在心,永志不忘 。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7月22日观察者网。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中,得到包括美国友好企业,经济界人士在内的许多真诚朋友和伙伴的支持,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鼓励,克服了无数困难,使得中国得以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获得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进步更是得到国际社会的帮助。中国企业界对此永远铭记在心,永志不忘 。
可是最近事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中国人民不可理解的是,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高了,却越来越遭到西方少数政客的批评和指责,甚至千方百计地阻止中国的发展。特别是美国,在中国人眼中一直是个“高大上”的发达国家的代表,现在却成为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这个剧情突变,还是让许多中国人民善良的心受到冲击和伤害。
在中国的文化习惯中,“拦路虎”是指为阻止别人成果而设置障碍,制造困难和麻烦的人,被称为“拦路虎”。
这不是一个光彩,可敬的称呼。但是用来形容当前美国的行径,是再恰当不过了。
在实质上,美国是一个十分善于,精于为其它国家的发展制造麻烦和困难的国家。美国更是一个敢于为实行“拦路”目的而 ” 定制”方案的“高手”。无论是在中东地区,或是在朝鲜半岛,或欧洲发展,特别是苏联时期的东西方“冷战”时,美国都为各种状况“定制”了独具“美国特色”的道路与轨迹。一旦有人胆敢违背美国的“定制”模式,美国就会立刻施加各种手段对不服从,不听从的“个别分子”进行镇压,为此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不计成本,不顾后果。美国自身常常为成功“拦路”而一度沾沾自喜。
美国现任特朗普政府正在变本加厉的推行对中国的“挤压”政策,企图把中国“逼回”美国为中国“定制”好的道路上去。
但是,美国能否成功阻拦中国的发展,美国自己也是心中没底。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美国的“拦路虎”角色,必定遭到中国的“打虎英雄”的迎头痛击。
纵观美国崛起的历史,不难发现,美国现在的一系列拙劣做法,有着美国特有的“传统性”,是美国的“祖传秘方”。
这个“传统性”就是美国的“奴隶制”情结。美国摆脱“奴隶制”,仅仅400年,而中国早在两千年前就由“奴隶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体制,由此可见,中国的社会政治变革大大早于美国,也大大领先于美国数千年之久。换句话说,中国的社会进化文明,的确远远超过美国的社会文明。而现在美国的政治体制和政治人物,以及政治经济领域中,渗透着太深的“奴隶制”,对美国的政府,政治人物和政治精英们的影响根深蒂固。这正是美国近期爆发反种族歧视运动的最重要原因。
美国政客把世界作为美国可以任意奴役的工具,可以随心所欲的进行资源,资金和生产力的支配,它把其它国家当成可以被“殖民”和“奴役”的领地。
上个世纪中国展开的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迎来中国发展的新纪元。中国的发展显然不合美国原来给中国“定制”的口味,美国也及时更改了它为中国已经“定制”好了的路径:先富后变,不变就限:想尽一切办法,限制,阻止中国的发展。
美国政客为中国“定制”了一个又一个的人为“灾难”:关税制裁,技术封锁,企业断供,切断沟通,签证限制,关门闭户,制裁大棒,随意挥舞,谩骂诬陷,形如泼妇。一方面对中国实行“长臂拦截”,一方面又对中国实行“长舌诬陷”,美国已经彻底失去的虚伪的“翩翩风度”,让昔日的美式“斯文扫地”,露出了一幅活脱脱政治“痞子”丑态,实在让世人不堪!
在疫情防控不力的情况下,美国政客没有及时收敛对中国的”破坏性”政策,反而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任疫情恣意泛滥,却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阻止中国的发展上,很显然,美国的力气用错了地方,它用的劲越大,它遭受的损失越大。
美国真的没有必要非变成阻止中国发展的“拦路虎”,因为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没有威胁到任何国家的稳定和繁荣。相反,包括美国在内,倒是真正沾了中国发展的光。就拿特朗普家族的企业,特朗普地产业来讲,它近期从中国进口数十吨各类装修商品。他们与中国的贸易交流从未停止过。阻拦中国的发展,等于断了自家的发财之路,岂不是个赔本的买卖?
美国从不缺乏聪明人,为什么没有人做个沙盘演练,模拟一下:如果美国真的能把中国推回五十年前状态,美国就能独善其身,真的成为永远的霸主?不会因为过载翻船,或,竭泽而亡?美国就没有人考虑到这个后果吗?不可思议 !
美国的“拦路虎”角色到了一个历史转折点,它的一切言行已经失去的任何正义性,“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一个在中国最为熟知的道理,应当让美国政客得到有用的“启发”。(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Twitter:RDCYIN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