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关照宇:卡中国留学生 美得不偿失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关照宇:卡中国留学生 美得不偿失

发布时间:2019-09-06 作者: 关照宇 

近日,9名美国亚利桑纳州州立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在洛杉矶国际机场(LAX)入境时遭到无端扣留:海关虽无搜查令,却仍对其进行检查并遣返回国。尽管中美经贸谈判仍在推进中,但是川普政府以“组合拳”对中国进行打压却丝毫没有放松,将中美教育交流合作活动政治化,借“渗透”之名打压、诬陷中国学生学者,并进行无端滋扰。

作者关照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作者崔悦音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实习研究员,本文刊于9月5日《中时电子报》。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典礼上的中国留学生。(中新社资料照片)


近日,9名美国亚利桑纳州州立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在洛杉矶国际机场(LAX)入境时遭到无端扣留:海关虽无搜查令,却仍对其进行检查并遣返回国。尽管中美经贸谈判仍在推进中,但是川普政府以“组合拳”对中国进行打压却丝毫没有放松,将中美教育交流合作活动政治化,借“渗透”之名打压、诬陷中国学生学者,并进行无端滋扰。


美丧失包容与自信


中美人文交流频遭寒流背后,是日渐丧失包容与自信的美国:WASP群体面对社会结构转型造成不平等加剧产生的危机感;失业与社会福利保障危机的恐惧感;对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中美实力此消彼长的挫败感。西方民主制度双重失序正是“认同政治”、“民主失灵”的鲜明体现:911事件引发国内孤立主义涌动;2008年金融次贷危机引发反移民、白人优先的排外情绪上升。


川普政府推行零和博弈战略:以冷战思维制造外敌、操纵分裂社会下的民粹极化倾向以推诿责任,转嫁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强化国家认同。而贸易战受阻下黯淡的经济前景加剧了白宫的焦虑与困境,其故步自封的极端心态进一步反映在新麦卡锡主义的恶意“历史类比”中:冷战初期,以极右翼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为首的政治集团利用国内恐苏(军备科技实力崛起)反共(罢工左倾思潮)的社会氛围,恣意以莫须有安全名义大肆指控调查、政治迫害美国公民和旅美外国侨民。


2018年后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敏感研究领域(航空、工程、高技术制造业)专业学习的中国留学生进行签证审查、有效期限制;加剧知识产权保护和敏感技术出口的严苛审查、政治迫害引发华裔科学家对新麦卡锡主义回潮的担忧。川普也曾暗讽中国留学生从事间谍活动。今年6月中国教育部发布第1号留学预警,提醒广大学生学者出国留学前加强风险评估。据国家留学基金委统计,仅2019年第1季,中方计划公派赴美留学1353人,因签证问题未能成行182人,占计划派出人数13.5%。


然而美国社会对华的敌视思潮毫无道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留学生对美国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的贡献有目共睹。大量人才的流入开创了高科技研发新局面:华裔移民科学家占美国发明总量的比例高于10%,相比2005年的5%有大幅增长。


留学经济的巨额收益则更为直观: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公布,2017/2018学年在美国高校注册学生的中国留学生为36.33万人,占全部国际学生数量的33.2%。


仅2017年中国留学生就为美国带来了近139亿美元的经济收入。一个中国留学生4年所需的学费和杂费、生活费共计约75000至178400美元。2019年4月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美国家庭平均税后收入为63606美元。一个中国留学生的花销平均可以养活1至3个美国家庭。


人文交流迈入寒冬


事实上,川普政府的政策已显露恶果:收紧的签证移民政策、波动的汇率、层出不穷的校园枪击暴力事件等风险忧虑导致中国学生赴美意愿下降。据中国教育部统计,2003至2013年留美学生回国就业率仅占14%;而目前则攀升至85%。美国以人文学科为主的私立大学的倒闭率上升也从侧面证明人文交流迈入寒冬。


中美建交40年以来,人文交流在是教科领域中对于两国民众加深理解认同成果斐然。在全球化4.0时代,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尤其在经贸压舱石失灵之时,人文交流应成为中美关系的润滑剂以抵偿经贸领域的利益分歧,而非贸易战的谈判砝码。(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