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黄震:贷款利率松绑是长期重大利好 政府动真格了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黄震:贷款利率松绑是长期重大利好 政府动真格了

发布时间:2013-07-24 作者:  

“长期来说这是一个重大利好,说明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改革要动真格了,对民间金融来说,既然金融机构利率都市场化了,还有什么理由不让民间金融根据市场协议利率呢?当然,金融机构将可能更灵活,对民间金融机构造成的竞争压力也会增大。 ”在获知央行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内容后,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教授第一反应就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如此表示。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震

 

  眼前的象征与背后的推动意义

  聚焦贷款利率松绑之三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唐福勇


  “长期来说这是一个重大利好,说明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改革要动真格了,对民间金融来说,既然金融机构利率都市场化了,还有什么理由不让民间金融根据市场协议利率呢?当然,金融机构将可能更灵活,对民间金融机构造成的竞争压力也会增大。 ”在获知央行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内容后,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震教授第一反应就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如此表示。


  在黄震看来,“确实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表明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议正在一步步落到实处,长期以来大家一致认为,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方向,但利率管制却成为了计划经济最后的堡垒。本届政府终于动真格了。 ”但他同时认为,“对于中小企业融资而言,单看利率市场化还难以判断利弊,要看相关后续政策走向,如金融机构以此为支点全面启动市场化进程,中小企业融资可能得到更好的服务,但金融如不改体制机制,则难说就会改善。 ”


  一些专家与市场人士同记者聊起时也有类似的看法,即政策目前的象征意义很大。比如虽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但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大型国企、央企贷款容易,中小微企业则多数处于贷款较难的境地,虽然取消了贷款利率的下限,但这一点似乎更有利于大型国企、央企跟银行之间的利率议价的谈判,对于多数中小微企业而言,因其小而来的风险较大的认知与评价,放开利率管制或许增加了从金融机构贷款的机会,但前提可能是需要接受更高的贷款利率,而非更低的贷款利率。因此,许多专家认为,取消下限并不会立马带来明显效果。


  这一点,同样会表现在农村金融服务上,农信社有了贷款利率的自主权,有动力贷出更多的款,这将大大有利于民间借贷人的借款需求与服务,但农信社同样会偏好能接受更高利率的借款人。如果利率太低,农信社也会因运营成本而打不起服务的精神头。


  与一些专家的感受一样,“取消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2.3倍的上限,由农村信用社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对客户的贷款利率。 ”这一条政策的放宽意味着农村金融有可能迎来一个大的发展时机。更重要的是,农村金融市场有可能因此而焕发一种生机,包括民间金融在内的诸如民间借贷等都有了更合理的政策身份,许多民间的高利贷也会在此政策影响下由“地下”来到“地面”。


  此外,同样有许多人认为,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会增加银行间的竞争,因此有可能出现银行间通过低利率来吸引客户,甚至出现发放低利率贷款的问题。这样的情形在市场化竞争中是必然存在的,尤其是银行面对重大客户时,除了服务质量的竞争,最核心的就是贷款利率的优惠程度竞争了,但对于多数中小微企业与农户而言,想攀上这种低利率的好事还是较难的,除非有政策优惠的安排,否则市场化的金融机构并不是慈善机构。


  有了贷款利率的松绑,人们更为期待与关心存款利率何时能放开的问题,在专家们看来,存款利率的未放开使得利率市场化仅仅是多打开了一扇窗而已,真正的大门还没有开启。显然,这一天正在临近,因为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窗户正一扇扇被打开,大门的开启自然可以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