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陈治衡:从资本流动规模中看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成就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陈治衡:从资本流动规模中看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成就

发布时间:2021-10-25 作者: 陈治衡 

连续多日,沪深两市成交额突破一万亿元,如此巨量的交易规模体现了投资者在用实际行动给我国A股市场投出了肯定一票。一般来说,资本流量的大开大合会造成市场波动和预期的大幅震荡变化。

作者陈治衡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本文刊于10月15日《金融时报》。


本文在《金融时报》上的版面截图


连续多日,沪深两市成交额突破一万亿元,如此巨量的交易规模体现了投资者在用实际行动给我国A股市场投出了肯定一票。一般来说,资本流量的大开大合会造成市场波动和预期的大幅震荡变化。然而,从市场中的预期来看并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具备足够的韧性,资本市场改革取得显著的效果。


目前,我国将构建起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展壮大我国国内的资本市场是重要内容之一。根据中国金融稳定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金融行业总体稳健运行,资本市场的盈利能力得到提升,风险管理和风险敞口都得到有效控制。根据证监会的数据显示,我国股票市场的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均在稳步扩张,分别达到84万亿和68万亿的规模。上市公司数也增至4400家,比2020年末的4154家增加了246家。两融余额的快速增长也给市场的流动性带来增量,截止6月15日,融资融券余额占股票市场流通市值的2.54%,近年来都处于稳步扩张的状态。流动性的充裕展现了对于市场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


基础性制度的完善为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筑造扎实的地基。经过反复酝酿和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下称《证券法》)正式于2020年3月 1日实施。自实施以后,证监会累计对多起起涉嫌操纵市场的违法行为立案调查,同时,一批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恶性操纵市场行为得到严肃查处。这体现出对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的姿态,维护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这也进一步打造了一个更加规范、更加透明的资本市场。足以为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应对资本的流进流出做好铺垫。


对外开放和合作都是我国秉持的战略方针。在支持企业境外上市的同时吸引境外企业在境内上市,使得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深入合作,进一步提高流动性的同时也利于压低波动性。根据新闻数据统计,入驻我国的外资控股券商数量已经达到9家,两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另外,根据证监会公布的信息来看,今年以来截至7月28日,新批准75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至此,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总数达628家。对于QFII限额的取消、投资范围的扩大都极大便利了国际资金流入我国资本市场。从资本市场交易层面来看,沪深港通机制的落实,促进外资的持续流入,在带来源源不断的活水的同时,资金量大开大合的状态得到衰减,有利于形成资本市场稳健的预期。



多层次资本市场更加饱满。2021年9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服贸会上宣布将深化新三板改革,并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这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取得更进一步发展。随着北交所的成立,我国形成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北京证券交易所三足鼎立之势。三个交易所的职能和覆盖区域呈现互补的状态,一直以来,上海以打造全球金融、资管中心为目标,服务范围覆盖长三角经济带、江浙沪等地区,这是中国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因此,上交所主要起到链接全球经济金融重要枢纽的作用。深交所立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覆盖大湾区、香港澳门等区域,主要服务于新兴行业企业发展。将要挂牌的北交所则由新三板改革发展而来,主要服务全国中小企业的上市融资业务,这补足了资本市场在支持中小民营企业方面的短板。北交所立足京津冀,辐射至我国北方,也将带来更多的资金增量。


上市制度和退市制度更加完善。自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以来,注册制开始实施,截至2021年8月20日,科创板上市公司328家,总市值51084亿元,流通市值19381.81亿元。另外,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后也开启了注册制的试点实施,截止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一周年。这一年来,创业板成长迅速,共计184家公司在创业板注册发行上市,首发募集资金合计1421亿元。注册制的广泛推行使得我国上市制度更加完善,利于更有效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在上市制度如火如荼开展完善的过程中,退市制度也更科学和完善。在退市新规下,截止至8月12日,今年以来已经有18家上市公司退市。资本市场的新陈代谢功能正在有序进行,加速优胜劣汰,吸引更优质的企业做大做强。在这种环境下,由注册制入市的上市公司需从自身战略发展、经营能力、品牌价值等诸多方面持续不断的保持高质发展,才能够立足于市场之中。高质量上市企业数量增多形成的“质量引力”也将带来更多的资金规模扩张。


随着“十四五”规划稳步推进,建立起更高质量的资本市场不仅是重要的内容,也是适应新经济环境的新要求。市场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制度优化,机制完善,对外开放,层次明晰等多方面的共同发展。资本市场改革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资本的流动性仍将是检验改革和发展有效性的重要依据,值得继续观察和统计。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