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05 作者: 刘英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有一个背景,我们在本轮金融危机,无论是欧债危机,各个国家包括欧美日都实施了量化宽松政策,但效果大家看得很清楚。目前为止,全球贸易萎缩。在需求侧包括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增长乏力,我们需要从供给侧,包括劳动力、技术和资本的方面进行发力,进行结构调整和改革。
和讯网5月4日消息由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共同举办、全球青年领导力联盟协办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青年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刘英出席并发表演讲。
她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有一个背景,我们在本轮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之后,各主要国家包括欧美日都实施了量化宽松政策,但效果大家看得很清楚。目前为止,全球贸易大幅萎缩。在需求侧包括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增长乏力,我们需要从供给侧,包括劳动力、技术和资本的方面进行发力,进行结构调整和改革,所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者缺一不可。一是供给侧、二是结构性三是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实施的目标是经济增长的中高速,我们的结构调整迈向中高端的水平,我们的收入迈向中高等收入。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演讲
以下为文字实录:
非常感谢王院长,在座的各位朋友下午好,节日快乐。我今天从"一带一路"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看法和想法。
"一带一路"大家都很熟悉了,讲得也非常多。但是其中有两点我觉得再强调也不为过。刚才洪董事长也讲到了制度决定一切,包括查校长提到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要界定清楚。我下面想讲的两点,第一点是"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制度供给,第二点是"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金融供给。如果我们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能够同时把制度供给和金融供给都进行结构性改革做好,我相信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一定会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
下面我重点从制度供给和金融供给的两个角度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些理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有一个背景,我们在本轮金融危机之后,无论是欧债危机也好,各主要国家包括欧美日都实施了量化宽松政策,但效果大家看得很清楚。目前为止,全球贸易大幅萎缩。在需求侧包括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增长乏力,我们需要从供给侧,包括劳动力、技术和资本的方面进行发力,进行结构调整和改革,所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者缺一不可。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实施的目标是经济增长的中高速,我们的产业调整迈向中高端的水平,我们的收入迈向中高等收入。
一、我从制度供给的角度给大家分享一下"一带一路"如何进行制度供给的结构性改革。
从全球来看,我国无论是税负成本还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在全球排前列。宏观的税负比较是37%,超过了发达国家的30%到35%。
从税收收入来看,中国的税收收入50%以上来源于企业和商品的流转税,而美国80%的税收收入是来自于它的财产税和它的所得税。我们从税收的直接主体看,我国的税收主要是来自于企业85.5%,剩余是来自于个人。
从税负结构来看,税负主要是来自间接税,间接税过高会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影响企业的创新,在现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我们急需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这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从税收的角度需要政府更多的实施包括减税在内的财税体制改革,来进一步简政放权,能够为我们的企业和市场主体建设"一带一路"提供更好的环境。
"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制造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不断的攀升。制造业从2004和2014年这十年来看,制造业成本攀升非常快。2004年制造业成本我们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包括印度、巴西等很多发展中国家,但2014年我们不仅高于印度、墨西哥、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而且我们的制造业成本2014年已经接近美国的95.5%,我们面临的这种环境急需进行创新和改革。
中国营商环境急需改善。我们的税负成本比较高,制度性交易成本比较高,我们的营商环境也不乐观,仅处在中等水平,尽管最近我们有一个非常快速的提升。居世界银行《2016年营商环境报告》,我们在189个国家排第84位,在清廉指数我们在168个国家中排第83位,正好居中。
在高税负、高成本、环境也不是太好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一带一路"的进程中提升制度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们"一带一路"很多是发展中国家,很多是在"凹陷"地带。这些地区的对外年均贸易增长速度非常快,基本上外资流入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包括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全球平均增速的一倍,包括我们的"一带一路"地区经济对全球增长贡献率达到了45%,"一带一路"看似不发达的这些地区和国家,正相当于三十多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尽管我们底子薄,产业结构不完善,各方面也不完整,但我们有非常强的发展潜力。正如发展经济学、转轨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所讲到的,我们的后发优势很强,我们也具有赶超战略,所以"一带一路"的建设更多的是需要和"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包括国际产能和各方面的合作,一起发展,推进他们的工业化的进程。
"一带一路"对中国的制度性的结构性改革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要求。
刚才查校长也讲到,首先要界定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政府要发挥更好的作用,提供更好的环境,公平竞争的环境。
二是要进一步的简政放权,包括减税在内的财税体制的改革,包括我们正在进行的营改增,可以减税达到5000亿以上。
三是"一带一路"急需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我们放眼看去,欧洲,显然它的欧债危机没有走出来;包括中东,他们的财政风险也在油价下行的过程中比较大;包括不发达的非洲国家,资金和基础设施都是他们的瓶颈,我们需要通过PPP模式建设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一些大的项目,拉动我们的企业,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激活我们的市场主体的一些细胞,参与到我们的"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
四是要实施面向"一带一路"的高层次的自贸区网络,我们知道"一带一路"这些国家中,有20个国家左右并没有加入WTO,我们怎样和这些国家进行合作?当然我们要坚持多边的WTO为主的贸易的主渠道,另外对最不发达的国家我们需要给他们免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们需要怎样构建一个更合适"一带一路"合作贸易投资的经贸规则,这是对我们提出的挑战。在"一带一路",包括今年我们就要完成RCEP的谈判。
五是要构建"一带一路"沿线跨境经贸合作区,"一带一路"有23个经贸合作区,我们怎样在这些区域里建设,能否有特惠的政策,而且这些特惠政策能否进一步连成片,变成跨境的区域一体化的基础,这也是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挑战,"一带一路"怎样更好的实现各个地区的一体化,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目标。
六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实施跨境电商,在EWTO方面能否重塑国际经贸的规则,这也给我们的制度供给提出了改革创新的要求。
二、"一带一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们知道"一带一路"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从2010到2020年光亚洲基础设施的需求就有8万亿的规模,在最近两年我们提出来并且迅速的建立了丝路经济、亚投行,为"一带一路"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资金支持。这是因为中国各方面的企业资金杠杆率非常高,截至2015年底我国政府部门债务已经占到了56.5%,尽管中国和欧美有本质的不同,但是我们这个指标也已经接近了我们的60%的警戒线,而我们的实体经济的杠杆率就更高了,达到了239.5%。这一高的杠杆率对企业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不利于它的创新和改革。也对我们的金融风险方面也可能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中国企业的资金成本很高,2014年我们贷款的资金5.6%来算,加上中介的这些达到10到15%,再加上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压抑的情况,包括我们的民间借贷、影子银行的盛行,实际上中小微和民营企业的外部融资达到20%以上,这给我们的金融体系造成很大的压力。
尤其是我们的金融结构也可以看出,中国从国际比较来看,我们的间接融资靠贷款融资的占比非常大,从图上看这一重心非常不稳。我们迫切进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优化金融结构,我们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包括构建我们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发挥股市的作用,增加我们对"一带一路"的企业贡献。
二是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和改革,来弥补我们基础设施各个方面"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缺口。
三是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也知道美国的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面临着美元的回流,实际上一些国家可能会存在美元荒的问题,人民币也面临很大的需求,包括今年10月份也会加入SDR,作为第三大世界货币之后对于人民币之间的需求,本来两个国家之间就不需要通过美元周转,直接兑换是不是要扩大本地的规模,是不是要扩大本地结算的轻结算中心和离岸中心,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要求。
我们金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学习国际经验和国际经济学,但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的理论,一是因为他们有时代的特点,二是有他们特殊的土壤,三是有他们的特殊背景,这对中国不适合。所以,我们要汲取其中的营养。时间关系我就快过。
这里有里根经济学、英国的撒切尔主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中国模式。
我们需要总结37年来中国的改革的成果,包括我们提供性价比非常优质的产品,包括我们非常快的速度是否能够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一种发展模式的创新,这些经验都需要总结。另外在"一带一路"沿线,中国是工业门类最齐全的,我们国际产能合作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中非、中哈产能合作急需的。我们在共建共商的基础上,把国内性价比最优秀的产品,最优质的产品贡献到"一带一路"上和他们进行产能的合作,绝对不能说我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过剩产能输出,这不是我们"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