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14 作者: 黄仁伟
近日,美国宣布退出旨在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巴黎协定》,引起全球一片哗然。美国这一“退群”的行为,也引发中国国内舆论有关中国是否应该取而代之,顶替美国原有领导角色的热议。对此,知名学者、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仁伟在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没有必要填补这一空缺。他认为,中国要按照自己的进度、利益与需要推进全球化,而不是对当前所有的全球性问题大包大揽。
受访者黄仁伟系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原标题是《黄仁伟语中评:美国“退群” 中国不宜补缺》,刊于6月9日中评网。
近日,美国宣布退出旨在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巴黎协定》,引起全球一片哗然。美国这一“退群”的行为,也引发中国国内舆论有关中国是否应该取而代之,顶替美国原有领导角色的热议。对此,知名学者、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仁伟在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没有必要填补这一空缺。他认为,中国要按照自己的进度、利益与需要推进全球化,而不是对当前所有的全球性问题大包大揽。
黄仁伟(中评社 束沐摄)
美国频“退群” 因不愿承担全球治理体系转型的责任
“中国绝对不能去做全球化或者全球治理的所谓领导者!”黄仁伟对中评社分析,从总的方向来看,中国是在推进全球化,但中国要按照自己的进度、速度、开放程度来推进,而美国根据其自身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原来的地位,不管是在联合国还是世界银行、世贸组织,它是这个体系的创立者,它就有义务来维护和巩固这个体系。
黄仁伟表示,上述体系在创立之初并不能视为全球治理体系,所以现在要从旧的联合国体系转向新的全球治理体系,对于美国来说要承担新的义务。“但是美国不愿意再承担,因为若按照老的领导方式,他领导不了全世界,若按照新的领导方式,他又不愿意承担新的义务,所以他的领导地位处于自我削弱之中”,黄仁伟告诉记者。
中国推进全球化要根据自身需求 填美国的缺,负担重
以美国不愿意承担气候变化治理责任为例,黄仁伟分析说,由于美国发现,他现在使用传统能源的成本要比新能源成本要低得多,这个时候若去承担气候治理的义务,对其经济而言看起来是不合算的,“所以现在他不管(控制碳排放),先把成本低、效益高的用起来,比如页岩气一旦开采就要使用,先用掉一部分,让整个国家财政状况改善后再说”,他向记者分析了美国对这一问题的思考逻辑。
“像这种矛盾的情况,中国若去‘填空’是没有必要的,而且某种程度上真的我们‘填了空’,我们就能把事情揽下来吗?我们的能力够不够?”他认为,对于中国来说,一旦当了头就要负起责任,不管出什么事情都要负责任,“有时候国内做不到也要在国际上承担下来,所以这负担就太重了”。因此,黄仁伟强调,中国要按照自己的方式、自己的利益需要、自己的规模来推进全球化,“当然我们不是走倒退的路,也不是把全世界的全球化和全球治理问题都包下来解决”,他说。
中国应促美履行气候治理义务 也应避免走美国老路
至于美国“退群”后,气候变化问题该何去何从?“中国当然会坚持我们在《巴黎协定》中的承诺”,黄仁伟对中评社指出,首先,该协定不仅是基于全球发展的需要,而且很大程度上符合中国经济本身的需要,中国再也不能承受如此高碳的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大气污染。所以他认为,《巴黎协定》对中国的意义在于通过全球气候治理的模式来改变国内的经济结构,“对外是承担国际义务,对内是解决国内的能源和经济结构的问题”。
黄仁伟表示,若中国不执行《巴黎协定》对自身的要求,雾霾问题就无法解决,煤炭在能源结构中70%的比例也无法降下来,“一方面要减少用煤,另一方面要比原来产生更多的能量,这两个都要做”,他说,若这个做不到,不要说中国经济,就是连我们的人口素质和身体健康都会有问题。
“所以不管美国人做不做,巴黎协定对我们来说不会放弃,我们所承诺的2030年的碳排放标准,这是由中国原来的结构规定了的,如果不达到中国经济自身就不能持续”。黄仁伟认为,一方面中国要督促美国继续执行全球气候治理的义务,另一方面中国也要避免美国走的老路,“中国14亿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再用美国的(生产生活)模式,这样全球谁能承受?”黄仁伟最后说。(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