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王文:世界政治进入“Gn”时代——在巴库全球论坛感受新风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王文:世界政治进入“Gn”时代——在巴库全球论坛感受新风向

发布时间:2019-04-19 作者: 王文 

不到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中国人估计不会料到,这个全球最大内陆湖“里海”西岸的城市,很少进入中国媒体报道视野,却有巨大的国际魅力与号召力。巴库市中心步行街与巴黎有几份相似,湖滨景观可与上海外滩媲美。各类后现代主义高楼建筑鳞次栉比。

编者按:第七届巴库国际论坛于2019年3月14日-1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数十位总统总理出席并发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王文受邀出席第六议题“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机遇”环节并发表演讲。今天推荐王文院长对此次巴库论坛的观察和感受,本文刊于《对外传播》2019年第4期。



不到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中国人估计不会料到,这个全球最大内陆湖“里海”西岸的城市,很少进入中国媒体报道视野,却有巨大的国际魅力与号召力。巴库市中心步行街与巴黎有几份相似,湖滨景观可与上海外滩媲美。各类后现代主义高楼建筑鳞次栉比。几年前,巴库召开欧洲运动会。2016年,全球最大型赛事F1大奖赛落户巴库,赛道穿梭欧式、苏式楼宇而过,使这个仅有300万人口的城市呈现出全球大都市的范儿。更令人惊叹的是,巴库全球论坛连续举办了七年,每年都有数十位总统总理亲临现场,纵论天下。2019年3月14-16日,笔者受邀参加了第七届巴库全球论坛,与多位政要同台讨论,亲历阿塞拜疆这个面积8.66万平方公里、人口仅1000万的小国具有的强国雄心,也从40多位总统总理与上百位政要名流的发言与交流中感受到世界政治的新风向。


阿塞拜疆的“小国雄心”


阿塞拜疆的国土面积与人口规模都排在全球90位以后。但从全球政要云集程度看,巴库全球论坛丝毫不比瑞士达沃斯论坛、中国博鳌论坛、俄罗斯瓦尔代论坛、印度瑞辛纳论坛、美国阿斯彭论坛、希腊德尔菲论坛与罗德岛论坛逊色,甚至更胜一筹。


在2019年开幕式上,阿富汗、阿尔巴尼亚、波黑、摩尔多瓦、黑山、保加利亚现任国家领导人都亲临现场致辞,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联合国秘书长古塔雷斯致贺信。来自拉脱维亚、新西兰、奥地利、挪威等30余国40多位前任总统、总理与600多位各界人士到场聆听。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开场演讲,全程脱稿,用流利英文讲述对全球大势、国际热点议题的看法以及阿塞拜疆价值观、发展现状与外交政策。而在此前的大合影中,阿利耶夫总统站在正中间,颇有国际领袖的风范。


本文作者在第七届巴库全球论坛发言


巴库全球论坛由尼扎米国际中心主办。该中心以大中亚地区广为人知的古代大诗人尼扎米(1141-1209年)命名,2012年成立时起点就高,邀请多位国际政要任联合主席,关注全球热点话题,如近四届论坛的主题分别是“在新世界秩序中建立信任”、“走向多极化世界”、“国际关系的未来:实力和利益”、“构建包容性的世界”。这项举措得到了阿利耶夫总统的全力支持。阿利耶夫2003年第一次当选总统,此后十年,阿塞拜疆效仿“迪拜模式”,大力发展石油经济,居民收入增长7倍,外储达到了外债的8倍,甚至还规划了一座1050米的世界最高建筑“阿塞拜疆塔”。


2013年前后,第三次当选总统的阿利耶夫开始全力推广阿塞拜疆的国际影响力,用“请进来”方式,全面打造每年春季的巴库全球论坛品牌,邀请数十位政要参会,还在秋季打造巴库文明对话,会聚全球各大宗教领袖;并用“走出去”的方式,提出“复兴丝绸之路”发展战略,计划打造介于黑海和里海之间、东欧与西亚之间的贸易、能源、金融、物流中心,为阿塞拜疆发展创造战略支点。这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中亚西亚走廊高度吻合。


可见,阿塞拜疆不是偏安一隅,他们的全球布局比中国更早。阿塞拜疆前副总理萨曼德宴请笔者一行时透露,早在阿塞拜疆独立的1991年,就希望能够恢复本国的“古丝绸之路”地位。1993年,他参与设计由外高加索三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欧盟和中亚五国共同倡议的“欧洲-高加索-亚洲交通走廊”项目(TRACECA)。1998年,巴库举办了首次“大丝绸之路”国际会议,在TRACECA项目基础上正式提出“复兴古丝绸之路”倡议。此后,从巴库经第比利斯再到卡尔斯的“钢铁丝绸之路”建成,与欧洲铁路网连为一体。之后出台的“欧亚跨国信息高速公路”项目,阿塞拜疆是协调国。各类围绕阿塞拜疆的能源管线、交通走廊也纷纷规划或逐渐建成。阿塞拜疆逐渐成为了环里海甚至大中亚、西亚地区的交通枢纽。2015年12月,阿利耶夫总统访华,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备忘录时曾说,阿塞拜疆战略目标就是要实现国际互联互通,“重建从中国到伦敦的丝绸之路”。


这可真不是泛泛区域小国的战略视野。2015年11月,笔者曾作为全球智库代表受邀出席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的G20领导人晚宴,见到了绝大多数全球大国的领导人。少数非G20国家领导人受邀出席当天晚宴,其中就有阿利耶夫总统。当笔者上前问候并介绍中国时,阿利耶夫总统热情地回应,并主动与笔者合影留念。


来自巴库的最新全球政治风向


为期三天的巴库全球论坛,信息量很大,一定程度上折射出2019年全球政治舆论走向。主办方尼扎米国际中心精细、巧妙地在各个论坛上设置了当下几乎最热门的话题,比如“转型全球政策中的大国角色:中国、美国、俄罗斯与欧盟”“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这是全球主义终结的时代吗”“中东的和平与安全”“中国发展对世界的机遇”等等,还专门设置了全球选拔的年轻领袖与各国政要的对话环节。


在特朗普上台执政两年多、全球保护主义兴盛、英国“脱欧”成既定事实的背景下,笔者与数位政要同组发言,讲述中国与世界,感受全球政治风向。


第一,美国成为全球政治舆论众矢之的。美国人权组织罗伯特·F·肯尼迪正义与人权中心主席凯利·肯尼迪率先火力全开,痛斥特朗普正使美国经受种族主义冲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灾难”。特朗普是那种“马桶坏了,要把整个房子拆掉”的人,正在“神助攻”俄罗斯;接着,挪威前首相邦德维克呼吁美国应在全球体系中扮演积极、正面角色;奥地利前总理法伊曼则说,美国在“退场”,这不是好事,会成为全球失序的主要变量。与多数国际大论坛的氛围完全不同,在2019年巴库全球论坛中,多数政要在台上发言时,都会谈及特朗普执政下的美国消极角色,当然,有的言论中多少带有对美国“恨铁不成钢”之意。大家较少批评中国,反而积极评价更多。某国前副总理在主持小组讨论时,明显亲美,希望引导本组嘉宾批判中国,但未得逞。


第二,全球政要期待中国担当责任。近年来全球知名独立调查机构盖洛普公司、皮尤研究中心等发布的诸多结果,如中国的全球领导力、国际形象超过美国等,在2019年巴库全球论坛得到了印证。许多政要对中国扶贫成绩、社会稳定、全球领导力给予高度评价,有的甚至积极抢话赞誉中国。比如,当某国前总理说“我实在不知道中国在‘一带一路’有什么战略目标”时,坐在台下的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主动站到台上,从正面解释中国倡议的全球效应。如此始料未及的新动向,令笔者在第二天发言前临时改写讲稿,不再讲述中国贡献与成绩,转而坦承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如约10亿中国人未乘坐过飞机,数亿人家里没有马桶,90%中国人还没有出国旅游等等。笔者还讲道,不必对中国的全球领导权期待过高。中国不想成为第二个美国、第二个苏联那样的全球领导者。对于国际角色,中国仍处在“干中学”的过程中。发言结束后,黎巴嫩前总理西尼乌拉主动索要笔者名片,还手写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希望今后有更多交流。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奥托巴耶夫在与笔者深谈中认为,笔者的发言对全球认识中国非常重要。目前世界对中国出现了两极化认识,一是中国是威胁,二是中国应代替美国。这两种观点都应该得到更平衡的纠正。


第三,全球治理进入了暂时无解的“深水区”。令所有与会者印象深刻的是中东讨论。论坛邀请了以色列、阿拉伯世界与欧洲代表同台讨论,刚开始时大家气氛相对平和,逐渐地,讨论充满了火药味,每当一方涉及敏感问题,台下都有一批支持者起哄,很多人还主动站起来要求发言,尤其是台下的犹太人听众,反响更为强烈。主持人阿拉伯国家联盟前秘书长穆萨实在按捺不住,不得不为巴勒斯坦辩护。辩护刚一结束,就立刻宣布休会,全场不欢而散。笔者在台下看着有些迷惑不解,坐在一旁的某欧洲国家前总统提醒我说:“中东问题两千年。中国千万别掺和进去。”这的确是善意的提醒。不过,中国在此次全球论坛中的表现堪称经典。当天,新西兰发生严重枪击事件,全场起初无一人谈及。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吴海龙大使在唯一一场由中国人主持的小组讨论中,主动提出向新西兰遇难者表示哀悼,令两位出席此次论坛的新西兰前总理动容。可见,全球治理与国家博弈越来越复杂,但中国人的包容、谦逊与定力是有效的,也正在发挥对国际紧张形势的缓和作用。


不是G0、G2或G20,而是Gn的时代


全球正处于怎样的新时代?这是为期三天的巴库全球论坛讨论最热门的议题之一。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著名主播扎卡里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萨克斯在发言中都认为,目前正处在后美国时代,诸多新兴强国正在崛起。波兰前总理贝尔卡则认为,没有任何大国能主宰全球,G20或G2时代恐怕未必确切,目前被称为“G0”时代更合适。厄瓜多尔前总统塞拉诺则说,全球主义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本土势力正壮大到空前水平,“全球本土主义(Glocalization)”,即“全球化”与“本土化”两股力量共同影响着每一个人。


在笔者看来,这些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或许还有一个新词可用于形容当下,即“Gn”时代,意为不是一个大国,也不是中美两国,或20国主导着全球,而是有n种力量正在影响着全球形势。这些力量不只来自传统大国,也来自地方强国(如阿塞拜疆)、国际组织、非政府机构、有影响力的个人、跨国公司、智库、媒体等,组成了交叉重叠的国际权力网络,模糊了全球权威归属,突破了主权归属权益,削弱了传统政治结构。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费里德里希创造了“新中世纪主义”的概念,用于分析“后国际”体系的基础特征。所谓“新中世纪主义”是指国际关系从近代发展到现在,在新的条件下重现中世纪时期西欧国际关系的基本景象。即像前现代的中世纪那样,帝国、王国、部族、公爵、教会、行会共存主导跨国行为。但笔者认为,或许“Gn”更易于理解。


在这个Gn时代,全球领袖中退休的各国前政要是一股相当重要的力量。笔者估计,目前约有500-600位各国前总统、总理仍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对国际舆论、各国政策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这里尤以世界领袖联盟马德里俱乐部最为出名,超过百位有全球影响力的前政要均是其会员。目前尼扎米国际中心与马德里俱乐部紧密合作,拉脱维亚前总统瓦伊拉?维凯-弗赖贝加兼任两个组织的联合主席。


这些全球前政要彼此熟络,茶歇、餐叙、午休、晚宴等各个场合,大家沟通交流,互通有无,分享信息,像极了一个国际政坛高级密友圈。在这些交流过程中,观点与思想很容易形成共识,发挥着重大影响。这些国际政要俱乐部非常重视年轻人的培养,从全球各地选拔来的青年领袖在三天内一直被安排在台下听讲,最后一天则是与政要面对面交流。


在当下的国际舞台,70后、80后已越来越多地走上前台,比如,某日午间发表主旨演讲的罗马尼亚现任副总理安娜·伯查尔是1973年生人,主持其中一个小组讨论的格鲁吉亚前副总理伊卡·特科什拉什维利生于1977年。他们英文流利,都有在英美国家大学留学的经历,与全球政要名流频繁联系,受到前辈的诸多帮助与提携。类似国际高端圈子的代际相传文化,非常值得关注。正如此次巴库全球论坛最后一个小组讨论的引导语所说:“从古至今,政治与军事联姻会让双方受益。今天我们看到了全球高度一体化,但有的短暂,有的持久。21世纪需要怎样的联姻才能让人类更受益呢?”在这方面,全球治理与国际政治变迁的确进入到一个“深水区”,中国要参与,但也要不断学习和提升。(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