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王义桅:美国“平衡战略”在东亚玩不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王义桅:美国“平衡战略”在东亚玩不转

发布时间:2013-12-13 作者:  

美国战后在东亚秉承“离岸制衡”理念,以三条岛链围堵中国,防止中国在东亚做大而危害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或以陆上秩序对抗海上秩序而损害美国霸权利益。近年更将在北约推销未果的“全球公域”理论在亚太试点,以“公海自由航行”为借口,打造对冲中国崛起的安全新秩序。为此,美国加紧推动国内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鼓噪海上公域开放原则,要求专属经济区的自由航行及防空识别区的自由飞行。美国飞机和舰船经常靠近中国专属经济区侦察,给中国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挑战。

 

      东亚不再是那个东亚,美国也不再是那个美国,美国在东亚角色日益尴尬:“老大”角色难以为继,“离岸制衡”角色也捉襟见肘。

 

  传统东亚秩序是以美国为核心的“辐辏”体系,即以美国主导和美与日、韩、菲、泰等国的双边安全联盟为核心,包括美军在东亚军事前沿部署和远投力量“准入”机制在内的地区安全秩序。伊肯伯里称这种自由主义的霸权秩序为“东亚国家出口商品到美国市场,美国出口安全到东亚。”这种秩序着眼于安全结构和所谓的“共同威胁”,以双边同盟为辐,以美国霸权为辏,实现美国提供安全和市场准入、盟国提供美国前沿军事部署和战略伙伴的“共赢”局面。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快速崛起,尤其是2010年中国-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生效,亚太国家对中国的依赖急剧上升,开始降低对美国的金融依赖,对美国的安全依赖也有动摇之势,产生所谓的“亚洲悖论”,即亚洲国家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在美国债务危机和军费削减的情形下,亚洲国家对其能否继续在该地区扮演保护神产生怀疑。为安抚盟友,对冲中国崛起在亚太的影响,美国提出“再平衡”战略,倡导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作为亚太贸易新网络体系,化解正在形成的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经贸体系。

 

      美国战后在东亚秉承“离岸制衡”理念,以三条岛链围堵中国,防止中国在东亚做大而危害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或以陆上秩序对抗海上秩序而损害美国霸权利益。近年更将在北约推销未果的“全球公域”理论在亚太试点,以“公海自由航行”为借口,打造对冲中国崛起的安全新秩序。为此,美国加紧推动国内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鼓噪海上公域开放原则,要求专属经济区的自由航行及防空识别区的自由飞行。美国飞机和舰船经常靠近中国专属经济区侦察,给中国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挑战。

 

  中国设立防空识别区,一方面强化钓鱼岛的有效管理,另一方面也是反制美国空中侦察和情报收集的合理举措。这当然惹美国不快,但美国是空识区的始作俑者,且鼓励日韩早早划过防空识别区,不便直接反对,于是抬出我防空识别区影响国际空域的飞行自由问题,而对韩国扩大防空识别区的做法变相鼓励,根本目的仍是维护其在东亚的双边联盟体系与霸权体系。

 

  美国推出的“再平衡”,准确地说是强化平衡,平衡中国的影响,平衡安全与经济秩序,平衡中东与亚太,其实质是在“老大”角色、“离岸制衡”角色日益失灵后重新寻找美国在东亚的新身份。

 

  美国在东亚的角色定位一变再变,都难以适应变化了的世界和东亚,关键是美国不调整自己的霸权心态,不改仲裁者的身份,不转变安全观念,老是指望“再平衡”解决亚太安全冲突与挑战,只能是刻舟求剑。无论是刚刚拜登来东亚调停,还是明年奥巴马亲自出马,都难以挽救美国霸权诚信在东亚乃至世界日益滑落的大势。(来源:环球时报,作者王义桅,是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