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卞永祖:构筑“一带一路”下PPP合作新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卞永祖:构筑“一带一路”下PPP合作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7-05-15 作者: 卞永祖 

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我们“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是比较落后的,尤其是像中亚,像一些南亚这边的国家是比较落后,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地方就是在能源、矿产,我们看到“一带一路”很多国家实际上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比如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他们的能源比较丰富,还有一些矿产比较丰富。

卞永祖做客第一财经《首席评论》 视频详情请点击

 

       卞永祖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本文刊于5月12日第一财经网。

 

  引言: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即,PPP模式将带来哪些新机遇?如何撬动社会资本?企业风险防控怎么做?


  嘉宾介绍:


  卞永祖——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金永祥——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好,欢迎收看首席评论。由于“一带一路”所覆盖的区域较广,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量级很大,于是资金需求成为了发展“一带一路”的核心诉求之一,那么PPP模式则充分地发挥了优化资源配置和弥补融资缺口这么一个作用,我们先来通过一段小片了解一下。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即PPP有望成为焦点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5月14/15日在北京举行,PPP模式将成关注热点之一。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就同多部委建立了一带一路ppp工作机制,在沿线国家推广PPP模式,而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请报送“一带一路”PPP项目典型案例的通知》,5月2日项目申报正式结束,共有来自央企和地方申报入围的项目44个。从项目类别来看,有水电站、光伏电站、油气管道、清洁燃煤电站等能源项目,机场、港口、码头等交通运输项目,网络安全、光缆传输、政府光纤宽带等信息化项目,河道综合治理、垃圾发电、清洁水等环境保护项目,也包括产业新城、经贸合作区、空港产业园等园区类项目。


  层次一:“一带一路”+PPP带来哪些新机遇?


  主持人:好,欢迎两位老师的到来。首先想请两位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为什么国家会在发展“一带一路”的时候如此重视PPP模式的推广呢?


  金永祥:我们国家在推出“一带一路”以后,应该说施工、设备出口已经走在了前面,相应的就是在长期投资这方面应该说比较缺少。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他们的基础设施总体都比较落后,怎么样能够带动我们的施工企业走出去,带动我们的设备出口呢?那就得首先有项目,这样就需要长期的投资。所以在“一带一路”国家,如果能帮助他们通过PPP这种模式来建好基础设施,那自然的就能够把我们国内的有些过剩产能带到这些国家去,既解决了我们的问题,也可以解决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问题。


  主持人:这是一个多赢的考虑。那卞老师您给我们再详细说一下这个PPP模式在“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会起到哪些优势的作用?发挥哪些优势?


  卞永祖:我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我们现在看到一些数字,研究报告的一些数字,说我们这个“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其实到2030年的话,资金缺口是26万亿,这个缺口非常大,就我们现在亚太地区每年的投资金额大概在8800亿左右。这个缺口怎么办呢?很多时候需要来源于我们PPP私人资本进入这边,如果私人资本进入这个领域的话,我们看到有四方面的作用在里面,对于政府来讲,是降低了财政的压力,能够提供比较好的项目,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对企业来讲的话,我们看到实际上我们现在全球来看,就是经济还是比较低迷的,很多企业比如说像水泥、钢材企业,像他们的经济情况并不是特别好,通过PPP项目拉动,他们能够度过这个困难期,对我们普通民众来讲获得了一些工作机会,比如说还有我们得到了比较的好服务。但还有一个就是说对我们投资人来说,他们实际上有一些比较好的项目,因为现在我们看到总的来讲是也一个资产荒的情况,没有特别好的项目区投资,对我们PPP的项目,原来看它的收益率不一定很高,但是目前来讲的话我们很多项目的成本也是比较低的,但我们全球的经济周期,比如说又恢复过来以后,进入高增长的时候,这些项目可能会带来比较高的收益,所以对这些投资人也是有吸引力的。


  主持人:在什么样的领域能够发挥到PPP模式巨大的潜力呢?


  卞永祖:我们看这个模式的话,首先可能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我们“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是比较落后的,尤其是像中亚,像一些南亚这边的国家是比较落后,另外一个我觉得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地方就是在能源、矿产,我们看到“一带一路”很多国家实际上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比如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他们的能源比较丰富,还有一些矿产比较丰富。另外一个我觉得“一带一路”这些国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工业已经落后,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去建一些工业园,跟这些国家当地政府合作开发一些工业园,并且我们已经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在里面,比如说在埃及开发一些工业园,还比较成功的。我觉得这方面都是可以引入PPP的模式运作。


  层次二:企业的跨境风险如何防控?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基础设施建设这方面的一些行业,那我们知道“一带一路”所覆盖的国家非常的多,它的国情它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整个市场都是不一样的,金老师您是对于我们国内实行PPP模式非常在行,在“一带一路”下实施PPP模式的复杂性会高很多,那么相对我们企业来说,企业会面临到什么样的风险呢?


  金永祥:应该说在国外也好,在国内也好,PPP项目的风险类型是大致可以分成几种,比方说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技术风险,商业风险。相应的来讲,我们在国内经济风险相对比较小,你比如说汇率的问题,我们不存在,政治风险我们基本没有。但是技术风险和商业风险,这个在国内是我们主要要解决的问题。当我们的国内的企业走出去以后,面临的风险可能还是这些,但是风险对他们的影响就不一样了,比方说商业风险和技术风险是可以解决的,因为我们一般都是有自己的技术能力,这不是问题,商业上我们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但是比较大的风险可能就是政治风险,你比方说政权的更迭给这个项目带来的影响。另外一个就是经济风险,比如汇率的变动带来的风险可能比较大。


  主持人:那我们的企业该怎么防控这些风险呢?


  金永祥:防控这些风险,我觉得首先就是在做项目的时候,要改变我们在国内传统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这种做法,在国内我们对国内的国情比较了解。我们走出去了,可能情况就完全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首先做到的第一点是什么呢?就是在商言商,我们在签合同之前,一定要认真做好前期工作,做扎实。通过我们前期工作能够判断这个项目在各种风险面前能够把控,这个事情才可以投。如果把控不了怎么办呢?那就是在风险管理我们是有手段的,你比方说可以去找保险,或者其他的解决措施,或者有的可以上升到主权的层面,也就是国家层面,从企业的项目可以上升到国家层面,使风险得到控制了,我们才可以去投入这个项目。


  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国内的很多企业,30年的改革开放,实际上既不缺少在国外打拼的经验,也不缺少国内的这种经验,问题就在于什么呢?这个经验和做项目之间分割了,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应该认真去总结我们在国内和国外的经验,把经验和教训用在我们在“一带一路”国家做的PPP项目里来,这个可能就会做的比较好。


  层次三:如何撬动社会资本对接融资缺口?


  主持人:这是您对我们企业在面对风险时候的一些应对措施的建议,那么刚才也提到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因为我们看不管是现在在建的基础设施的规模,还是我们这些跨国投资的规模的体量都非常大,尽管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丝路基金,有了亚投行,有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等这些,但是我们还是仍然面临很大的资金缺口,PPP模式可以说是一个来弥补这个缺口很好的方式,那么在接下来这个道路当中,我们该怎么深化或者怎么优化PPP模式,才能让它更好服务“一带一路”资金方面的需求呢?


  卞永祖:我觉得从两方面看,就是对企业来讲它就是有更多的资金来源,比如原来做过PPP项目的,可以通过证券化的方式,让它把将来的现金流转化成融资方式,让他有更多资金投入到PPP项目里面去。另外一个我觉得政府也需要做出一些努力,比如说在我们的一些财政政策支持方面,包括我们的一些政策性银行、贷款方面、融资方面要提供方便,我觉得还有一个就是说我们政府要去成立特别为PPP设立的基金,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到基金里面去,然后对这个基金政府有一些支持措施,比如说提供一些优惠,并且提供一些保底收益这样的措施在里面,让这个基金获得收益更大,也就是更多人愿意去投这个基金,我觉得这两方面是比较重要的。


  主持人:其实您提到了怎么调动民间资本积极性的,因为我们知道很多基础设施项目是规模很大,它的时效、期限也是很长的,中间一路的国家也会面临到很多刚才金老师所说的不同的情况,可能风险也会存在,那么金老师您觉得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充分调动起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呢?各个层面,社会、政府等等。


  金老师:应该说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一个好的项目资金都是去竞争,所以才出现了资产荒,我觉得不光国内资产荒,国外优质的资产也是稀缺的,所以要想调动各种资金资源参与到项目里来,那这个项目必须它的包装是好的,在包装的时候可能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条件,要进行充分的研究,然后提出一个能让资本市场接受的解决方案,这样有关的各方,各种资金就会进来。现在国内有大量的资金在投向这些项目,实际上我们现在有些企业走到境外去,国外的一些金融机构对我们中国企业所参与的这些项目积极性非常高,只是他希望我们承担更多的风险,所以资金并不缺,那这个风险就是最主要的,怎么样控制这个风险,就是必须有一个好的项目,有一个在顶层设计上,在整个项目设计上,项目包装上做的比较好的这种项目,这个是最重要的。


  层次四:如何完善PPP模式适应国际市场?


  主持人:那么在运营方面呢?运营模式方面,卞老师您觉得还能做什么样的完善?


  卞永祖:在这边我觉得政府需要第一个要完善我们的环境,就是包括我们的法律环境,还有刚才金老师提到我们项目的包装问题,还有给当地的,因为好多公共项目是涉及到本地企业、居民的项目,所以跟当地的沟通,包括环保这些问题,我们的政府需要在这方面做很大努力,去完善这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另外一个我觉得更多是要实事求是,因为针对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差别非常大,法律环境、文化包括经济水平差别非常大,这个时候我们真正的项目一定是实事求是的符合本地发展的项目,而不是说我们去一些设定的必须不要符合当地要求,这样的项目才会有好的前景。


  金永祥:我举几个例子,这个模式里面可能有一些基本的内容,第一个就是我怎么选项目,选项目呢刚才卞老师也提到了,实际上PPP适用的范围非常广,我们既可以选服务于全国的基础设施项目,也可以选服务于城市的基础设施或者公用事业项目,在这两种项目里面我们选谁呢?我觉得我们要优先考虑对全国有影响的这种项目,因为这种项目中央政府会高度重视。


  第二点,我们在考虑风险的时候,这个国家有没有外汇给我们,我们可能赚了一堆钱放在他那儿,但是如果我们拿不回来,这个事情怎么办?像这种问题我们必须上升到主权层面,就是必须有中央政府为我们提供支持了,这才可以。我们跟城市政府签协议,解决这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的。那这个我们就需要把它在设计的时候,就给它解决好。


  第三个我们在项目里面,可能会遇到一些中国企业走出去,会面对很多审批的问题,想简化流程。但是国外的审批也许不比我们多,但是跟我们不一样。所以就怎么样能够把审批的问题解决好呢,就是审批风险怎么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么我们的人在当地已经有多年的历练,对这个程序很了解,要么我们必须请当地熟悉审批的咨询公司,这样才能够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主持人:其实对于我们企业来说不仅仅是赚钱这个诉求,通过两位这样一个表述,对于企业来说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好,我们先进一段广告,回来之后继续聊。


  好,欢迎回来,刚才我们也提到国外一些市场一些PPP的项目可能现在已经运行的比较完善了,相比于这些比较成熟的市场来说,我们国家的PPP模式可能还没有那么完善,没有那么成熟,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我们企业来说,该怎么更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呢?


  卞永祖:我觉得可能就是刚才主持人提到的,我们企业确实经验少一些,尤其在“一带一路”这边的话可能这个情况又比较复杂,我觉得中国企业需要去做这方面的情况,一方面是要企业的努力,另外我们政府也需要做出努力。比如我们政府可以跟当地政府之间的政治关系比较好,我们需要去营造这么一个比较好的环境,让我们的企业可以放心去投这个项目。


  另外,我觉得政府也要提出一些利益补偿的机制,比如说我们国内企业做PPP的时候,亏损怎么办?我们政府需要有一些利益补偿的机制在里面。另外一个我觉得我们要利用我们国家信息技术的一些优势,其实我们很多企业到国外去,其实他的语言障碍、法律障碍、文化障碍都比较多的,这方面其实我们应该构建比较大的数据库,或者大数据这样的技术手段,有利我们的企业筛选这些项目,了解这些项目,我觉得这是比较重要的。


  主持人:所以您的角度更多是从我们国家层面能够提供哪些更多的辅助设施,来辅助我们的企业在“一带一路”的PPP模式上走的更长更远,刚才也说到国外的一些成熟市场的PPP模式可能已经运行的很完善很成熟了,那么金老师您能不能给我们举些例子,有哪些国外的PPP模式做的比较好的?我们可以借鉴一下。


  金永祥:PPP当初起源的时候最早起源于土耳其,完善于英国,所以我们今天在国内研究PPP的时候,一般来讲把英国作为鼻祖来看待,除了英国以外,对我们国家影响比较大的是法国,我们最早的PPP项目都是法国人给我们做顾问,做投资人。相对而言他们应该说PPP做的比较规范,比较完善,我们国内的PPP起步并不晚,大概80年代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有了,到目前为止已经经历了五个阶段,项目大概也至少有上万个,目前进行中的项目可能也有上万个,所以量非常非常的大。


  我们国内的企业一定走出去以后会面对这些发达国家他们的这种竞争,所以在这种国际竞争中,就是我们必须来客观的看待国外的PPP和我们自己的PPP,应该说他们有他们的优点,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长处,我们是适合我们国情的一种PPP。所以在我们走出去的时候,首先我觉得我们的政府要去影响国外政府,向他们输出我们的模式,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经验,我们的教训,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和成就,这样我们再去竞争,规则就变了,实际上规则是决定输赢的,一旦规则适应了我们这种方式,我觉得我们的企业走出去就会很有竞争力。但如果我们按照英国那种方式竞争,我相信我们可能竞争力就会很弱,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可能培养不起这种能力来。外国公司到中国来做PPP的也很多,实践证明,他们并没有做的很成功,到最后谁把中国式PPP做好了,是中国企业。所以如果我们到国外去做的是中国式PPP,那成功的一定是中国企业。(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