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卡洛斯•马格里诺斯:中国改革必须着眼于公众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卡洛斯•马格里诺斯:中国改革必须着眼于公众

发布时间:2013-12-30 作者:  

要把“人的发展”摆在更重要的位置。所谓“人的发展”不仅仅指人均收入,还要综合考虑健康、教育以及其他社会因素。不断提高生产力依然是根本,但同时要把环境方面的因素考虑进来,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已经导致发展成本大大增加。

【编者按】中国改革在保持着强劲动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下一步中国如何稳健深化改革?是否能避开中等收入陷阱?2013年12月16日,环球时报记者陈晨晨就中国改革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全球中小企业联盟主席、阿根廷前工业与矿业部部长、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国际高级研究员卡洛斯•马格里诺斯。以下为采访原文(根据环球时报英文版网站内容整理):


环球时报: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未来中国改革做出了一系列决定,普遍认为中国的改革进程要实现突破还需要很大努力,您怎么看?


马格里诺斯:公报中的内容表现出中国领导人对未来改革方向有十分明确的把握,内容十分大胆也很有雄心。在我看来,关键是要平衡好改革的长期效益和短期利益的需求。改革本身并不是目的,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历程,出现“改革疲劳”很正常,尤其是一部分社会阶层认为他们的生活状况已经改善,更会导致改革动力减退,这在拉丁美洲的改革进程和其它亚洲经济体的崛起过程中都出现过,属于正常现象。之所以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我认为并不是为了扩大吸引外资或者为了促进商业部门发展,而是因为这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改革停滞,中国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环球时报: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在您看来,这当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马格里诺斯:要把“人的发展”摆在更重要的位置。所谓“人的发展”不仅仅指人均收入,还要综合考虑健康、教育以及其他社会因素。不断提高生产力依然是根本,但同时要把环境方面的因素考虑进来,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已经导致发展成本大大增加。为实现这一目标,工业园区应当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在已经取得或者可以快速取得进展的关键领域加大投入。这样做还能缓解人口红利下降的潜在影响,按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国的人口红利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就消失殆尽。


环球时报: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在经过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高速发展之后,很快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现在还没能完全走出来。以您在拉丁美洲工作生活的经验来看,中国能逃过这样的命运吗?


马格里诺斯:中国在世界市场上一直保持着十分活跃的状态,要想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必须保持发展动力多元化增长,要从多个方向着手保持经济发展的平衡性。毫无疑问,长期经济高速增长是有负面作用的,不仅存在产生经济泡沫的风险,对长期的通货膨胀也要提高警惕。拉丁美洲地区最近几年取得了巨大进步,有史以来第一次达到中产阶级(花费超过每天10美元)和贫困线(花费每天不到四美元)附近的人数基本持平,这两部分基本各占人口比例的30%。过去十年中,拉美国家政府通过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经济和社会规划项目使贫困线以下人口减少了50%,在此之前贫困人口的数量一定是大大超过中产阶级的。


环球时报:近些年中国的经济影响力迅速攀升,特别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但与此同时,海外投资却遇到了很多挑战,因为违规占用土地问题或者环境问题遭到当地很多抗议。在这样的形势下,部分邻国把中国视作自身发展的威胁,您怎么看中国的竞争力?


马格里诺斯:中国在很多领域是全球领先的,比如高压输电、高速铁路、先进采煤技术、可再生能源以及超级计算机等等,不一而足。但在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同时必须对当地各类抗议引起足够重视,现在全球抗议者对于保护大自然赋予他们的环境资源已经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必须提高每吨水、土壤或者空气为代价的生产力标准。


环球时报:一位中国外交官曾说,即便在经济领域,一些大国也亟需摆脱零和博弈的思维。您怎么看?


马格里诺斯:拉丁美洲这一地区长期被认为是美国的“后院”,但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改革的过程中,随着许多国家逐渐转为以市场为导向,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进程吸引了很多来自欧洲的投资者,尤以来自西班牙的居多。那一段时期柏林墙刚刚被推倒,人们很期待欧洲能在拉丁美洲发挥更大作用。在这一波市场导向的改革过程中,美国公司虽然表现不甚积极,但也获益不少。我认为一个以零和博弈思维作为思维定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环境是对所有人开放的,投资者会在不同的领域里不断寻找新的机会,当然,有的人失败了,但也有人会胜出。


环球时报 :在中国周边的国家,中国和其他大国之间这种零和博弈心态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马格里诺斯:亚洲地区会产生这样激烈的竞争状态有其特殊的原因。这一地区有着全球最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在管理机制和规则制定上还有很多空子,环境标准、质量体系标准等等都还很不完善,然而这一地区的很多国家本身也正处在转型过程中,一些地区外的国家就都想来分一杯羹。我还是认为亚洲区域贸易以及地区一体化平台能够发挥更多积极作用,从而帮助理解真正的问题所在并且创造更多贸易和投资机会。


环球时报:谈到亚洲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一些观察家认为现在亚洲国家有必要在公共领域加大投入,比如加大对铁路、公路等等一些公共设施的建设,对此您怎么看?


马格里诺斯:这一政策会为改善人民的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当然很好。新兴经济体在新一轮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将会起更大作用,以现在的购买力平价计算,这些国家已经占到50%的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亚洲可能拥有全球54%的中产阶级。这对粮食、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都提出了更多要求。当然可以不动用外汇储备,而是靠鼓励投资的方法实现,比如开放公私合营以及股权投资等等。

编译:实习生 高骏

http://www.globaltimes.cn/content/832431.shtml#.UrmmNvQW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