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7日,“中国政务微博路在何方”高层论坛在江苏宿迁举行。会上,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秘书长、外交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宋荣华做了精彩分享。
以下为宋荣华演讲实录:
尊敬的蓝绍敏书记,王市长各位朋友,下午好!差不多在一个礼拜前,新浪微博的朋友跟我发短信,说有这么一个活动,问我有没有时间来?说实话,我当时非常犹豫,为什么呢?除了最近的日常的事务比较多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第一我不是什么大V,更何况现在这个大V名声不太好。第二我不是搞政务微博的,我是一个外行,我自己两年前注册一个叫闲聊外交,也是弄的玩的,主要是想从一个学者的角度,来探讨一下国际时事和我们的外交政策,没有想到经过两年摸索得到社会的认可,有那么几个网站评说是看外交就要看闲聊外交,其实也没那么严重。那么为什么让我下决心来了,我想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这儿的书记是我多年前的好朋友,我的家乡在江苏如皋,他在如皋当过市长,当过副书记。到南通我们一直保持这样的关系,到宿迁来,我们一直没有见过面,我想这是一个机会,我就过来看一看。第二个重要的原因,宿迁是霸王之乡,我这个搞外交的,人家不是说现在的外交太软了,缺钙,我来沾一沾霸气。从一个外行的角度怎么来看政务微博,我的观点或者不成熟的看法,供大家作为靶子来进行批判,因为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说这个政务微博,当时在跟我探讨说让我提交一个题目,我在想大家在座的可能很多是搞政务微博的,都有亲身的体会,搞政务微博不容易,很难,难在什么地方,我首先讲政务微博它是什么?刚才蓝书记在他的发言里面,把这个政务微博定位为桥梁、稳定的助推器和稳压器,这个是非常到位的,那么我经过自己的思考,我觉得政府的政务微博,一个是政府的发布平台也是一个服务平台,有双重的功能,传递政府的声音,也就是说正能量,同时它又是沟通政府和社会的一个桥梁,社会的需求,百姓的诉求,它要倾听到,而且通过这样一个桥梁,能够去反映百姓这种需求,能够满足回应百姓的诉求,这是一个双重的功能,代表的是政府面向的是社会,那么正是因为它有这样的定位,所以我认为它有几个难,第一个是寡不敌众,我们的政府的微博它面向的是全社会,那么社会上面,尤其是近一些年,那么政府的公信力量受到一些削弱,方方面面原因,老百姓对政府的讲的一些话,不管哪一级别的,中央政府的也好,还是地方政府的也好,那么讲的一些话,受到社会的质疑比较多,受到社会的批评比较多,很多政府一句话出来之后,引起很多方面的联想或者是反映,那么这样的一种反映,有的时候可能在社会上面形成这种大V,他们影响力很大,有的不是站在正面的正面,而是对面,或者侧对面,在这种信息化的社会,政务微博它第一个难就难在它面对自己代表一个官方,面对一个多元化的群体,这个是一个难。
第二个是众位难调,社会方方面面的,有的工商,有的是个体,有的是外资的,外商,那么这一些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诉求,那么我一个桥梁一个窗口,有的时候是很难面对上百万的这样一个从个体之间个性化的诉求,这个要以一个桥梁满足这些众口难调。
第三个难在时不我待,我在政府三十年,政策反映机制,逐级地进行请示,批下来之后怎么讲,比如说外交部发言人,他那种发言人每天讲的话,不是他现场决定的,而是事先要经过准备,准备的有发言人办公室,他起草的这些发言表态的口径,这个口径要逐级地报,比如涉及到朝鲜,要会签,还要报到主管部领导批,重大的敏感的问题,部领导不敢批,还报到更高层级的领导批,这是一个传统的一种模式,但是在信息化的社会下面,我们有的时候发现现在遇到很大的问题,如果我们还按照传统的方法来走,老百姓很不满意,现在的新闻和信息,是随时就在网上面可以发布的,而在瞬间能够形成一种风暴。那么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来进行回应的话,这个肯定不行,这个就是说我们想稳妥一点,想仔细研究,或者之后再去发声,但是现在信息化社会不允许我们按照传统模式来进行这样的运作,这个我觉得是我们政务微博它要做最大的三个难点。
但是同时我觉得政务微博有它的优势,优势是什么呢?归纳起来总的也是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个资源多,宿迁之声后面有很多的部门支撑着它,它可以动用这个局那个局,旅游局,劳动局,人社局,各种不同资源,资源多,第二个信息相对全面,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有内部,有公开的信息,各方面渠道获得一种全方位的信息,那么第三是可以通过不同部门的统筹协作,来进行这样一种发布和回应,所以它有三个优势,相对于个人微博有三个优势。
下面我想重点谈一谈我的思考,破解这个关键在于机制建设。机制建设总体来讲可以归纳为三个步骤,第一个预警系统,这个通过预警系统的建设,可以让我们比较早的掌握我们的一些信息的动向和社会的一些动态,那么这种预警系统可以通过公开信息和内部信息的搜集,因为现在的信息很多,都是海量信息,我们可以建立一种系统,可以把这些公开的信息分门别类。比如说我们外交,我在外交部曾经负责建设外交部信息中心,是要搜集全球这种信息,几大通讯社还有重要的报纸,杂志,像华盛顿报,纽约时报等等,他们及时的信息发布,通过电子系统把它进行搜集起来,搜集起来之后,进行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有政治的,有经济的,有安全的,还有其他方面根据轻重缓急分类。
我们还有内部信息报送,我们200多个使领馆,他们是随时可以给外交部信息中心报这个信息,我们把公开的信息和我们内部信息相结合,然后形成我们自己的信息产品,报送到部里面相关部门,外交部的领导,中央的领导,我们有直达中南海,紧急情况下验,信息的搜集要进行一对一,这种就是在目前情况下面,要需要有一个比较现代化的这个信息的搜集系统。昨天我在来的路上,政府信息办的李处长,我也听他介绍了一下,宿迁很重视信息的搜集,有相关的信息搜集系统,这个很好。
第二个要有一套明确的处置程序,在这个程序里面要必须分工明确,各司其则,认真负责,协同作战,那么可能政务微博就是实际上发言人,这个发言人什么时候讲什么,讲了什么度?它怎么讲?这个事先要有一些规定,那么事情发生了按照这些程序操作,一般没有什么问题。
第三,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应急系统。现在的重大的突发事件天灾人祸比较多,那么在这样信息化的社会,每个人都是一个电视台,广播,信息随时上网发布,在这样的情况下面,要造成了我们的各级政府一种状况,既不能等,不能等,因为你等了那些出现的信息的增多,一些谣言在传播,同时又不能草率地表态,因为我要表态的时候我说错了,有些事情刚发生,我不说不行,但是说过了也不行,这个东西有一个度要掌握。这样的话就是应该建立一个分级分步骤响应程序,实现明确规定并公布不同等级突发发事件响应程序和部门,不同事件出来以后什么时候讲,最好要有这样一套程序,同时讲话的方式也要注意技巧,就是话不能不说,但是又不能说死了,要留有余地,要根据事件的发展进行同步的跟进,我们这几年可能近两年稍微好一点,往常基本这个事件一旦发生什么事,很长时间内都不会有政府的声音。那么网上面已经是信息真真假假铺天盖地,比较大的,像四川的地震,雅安的地震,雅安地震之后我们从中央政府这一块来讲信息发布不是很好,有值得总结的地方,各路记者全去了,什么地方台的,什么网站的,但是没有宏观的,全局性的信息化,都是在专注于某一个点,这个交通堵了,那边什么楼下埋了几个人,没有一个全局性的把握,造成外界对雅安的没有一个全局性判断,这个救灾到底怎么搞,路上堵了,外面人不知道,这样一种信息发布不全面,不完整。这个就是应急系统的这种筹划和建设,是政府特别重视,特别重要的一项内容。
举两个不太好的案例,刘铁南今年被财经杂志一个记者实名举报,对他的处理程序,大家可能也知道,刘铁南在俄罗斯进行访问,网络上面传开他的消息之后,那么能源局通过新闻发言人然后发布一条消息,这个消息就是说什么?就是说指控前面那个举报人属于造谣,属于无中生有,没有的事。那大家注意,发言人是代表一个部门最权威的一种声音,他不代表任何个人,事后的结果是什么呢?是刘铁南果然出了问题,现在被在查,如果从这种信息发布的角度来讲,这是国家能源局一个很大的败笔,就是说他已经把他发言人的威性全部毁掉,他的诚信再也没有,基本等于零,因为你发言人讲出来的话,你发言人代表是你政府最高领导人,他的意思就是一级政府最权威的声音。在国外是这样的,美国总统在涉外问题讲的话可能不算数,但是白宫的发言人和国务院的发言人讲的话,必须是算数的。所以发言人不是人,他是机器,就是发言人不是人,他不是讲的代表他个人,所以这一点我们要做这种新闻工作,或者信息发布的要警惕这方面的陷井。
第二个事件和外交有关,这个是2012年的时候,在五六月份,网上有张我们驻朝鲜大使,参观朝鲜农场去插秧,开了插秧机的图片,这个事本身看是一个好事,中央电视台也报道了,新华社也报了,但是这个事发生的时机是什么呢?插秧的前一天我们几艘渔船被朝鲜方面给扣押了,扣押了之后当时的情况正好是网络上对外交的批评声比较高的,批评我们保护我们自身公民的权益不给力。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的船被抓过去了,那些人到底怎么样?你的使馆,你没有报出来,有没有去看?怎么去处理这个事?你大使插秧去了,再加上有心的人故意渲染这个事,网络当时炒的很厉害。外交部那边,照理说前面那个大使馆这一级,外交部马上进行反映,网上已经炒的一天了,外交部发言人没反映,这个事不是越炒越厉害,但是就形成了,外交部反映这个事要了解情况,要跟前方的使馆进行沟通,使馆了解那个船到底怎么回事,是在中方水域里面被抓走,还是在我们船越界捕鱼被抓,这个性质不一样,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去了解之后才能对外进行阐述,但是网上很急,他们有的人不愿意等,有的人故意去做这些炒作的事情,但是就是说这种给外交部很大的压力,我觉得政务微博它的难度有时候确实是很大。
前边我讲的这个,是我个人的观察。我离开新闻司有一段时间了,我从香港回来之后,主要是在做公共外交的工作。经常跟一些学者、到大学里,包括到地方做一些报告,做一些交流,那么2012年12月份中央决定成立了一个新的协会,叫中国公共外交协会,那么大家可能比较好奇,什么叫公共外交这个概念?十八大报告里面正式把这个公共外交这个词写到报告里面去了,我们传统上面有民间外交,有文化外交,但是公共外交第一次列入这个报告里面,公共外交是一个从西方传进来的概念,上世纪60年代就有的。除了政府官方外交之外所有的经济文化、教育等等方面的交流一个总称,可以叫公共外交,政府指导协调统筹资源,这是公共外交的概念。小的方面说我们这个协会作为各级政府或者地方,包括一些机构提升你的国际知名度这样一个桥梁和媒介,在此我也希望大家今后有这样的需求,我们公共外交协会愿意提供相关的协作,我们的资源在外面有使领馆作为支撑,国内我们有文化界的名人,也有诸多不同的媒体都是我们的会员,好,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