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7-03 作者: 刘英
在中美元首大阪破冰会晤后,中美要达成协议结束贸易摩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会有更多的竞合博弈。只有美国在谈判中不夹带“私货”,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专注于贸易谈判,这样的经贸谈判才可能为双方所共同接受。
刘英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本文刊于7月3日《中国经济时报》。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稳定器和发动机作用再次显现。中美元首在大阪会晤中所作出的表态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中美双方领导人在大阪会议上能够达成的最好结果,对短期市场信心的提振无疑是有帮助的。
6月29日上午,中美元首会晤在大阪国际会展中心双边会见厅举行。外界普遍认为,中美元首在G20大阪峰会期间同意两国将继续进行贸易磋商给国际社会和全球经济带来了积极的信号。应如何评价这次峰会?这次会晤与2018年12月G20阿根廷峰会会晤有哪些不同?应如何理解美国不再追加3000亿美元输美商品的关税?什么样的协议双方都能接受?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
峰会对全球经济会起到“稳定器”的作用
中国经济时报:6月29日,中美元首在日本大阪实现了会晤。关于经贸问题,双方同意重启谈判。你如何评价这次峰会?
刘英:应该说,这次峰会是在中美双方共同努力下举行的,在此之前,美方就提出希望在大阪G20峰会期间举行会晤,对此,我国外交部没有给出肯定答复。直到6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主动致电习近平主席,双方才正式确认在大阪举行会晤。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稳定器和发动机作用再次显现。中美元首在大阪会晤中所作出的表态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中美双方领导人在大阪会议上能够达成的最好结果,对短期市场信心的提振无疑是有帮助的。同时,特朗普表示不再对中方剩下的3000亿美元输美商品加征关税,这使得中美双方都降低了彼此的敌意,短期内贸易摩擦迅速升级和激化的可能性显著下降。
美国和中国,作为全球第一、第二大经济体又恢复谈判,对中美两国、对全球经济都是一大利好。
同时,应该看到,此次峰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不能过于乐观。一方面是因为这次会谈仅仅是重启经贸谈判,这只是中美经贸磋商停止后的重启,并不代表中美经贸谈判取得了重大成果;另一方面是因为会谈并没有提及之前已经加征的2500亿美元输美商品关税是否会调整。目前来看,美国先前对中国商品加征的25%关税还没有取消,可能会伴随中美经贸磋商进一步成果的取得才会降低或取消。
与G20阿根廷峰会会晤有三点不同
中国经济时报:在你看来,中美元首这次会晤与2018年12月G20阿根廷峰会会晤有哪些不同?
刘英:我认为,有以下三点不同。
第一,背景不同。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当前美国经济整体不容乐观、下降趋势明显,消费、进出口、投资等相关数据都不乐观。而2018年12月G20阿根廷峰会时,除股市有一些下滑外,美国经济整体表现还算不错。另一方面,对特朗普个人来说,美国总统大选在即,特朗普竞选连任的压力较大。众所周知,经济问题一直都是美国总统竞选的热门话题,当前,在和中国有贸易摩擦的背景下,美国经济各项指标并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美方十分紧张,也更加被动,这种主动权的互相转换是2018年12月G20阿根廷峰会所没有的。
第二,目标不同。自从中美经贸谈判以来,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经贸争议的基本立场,与美国开展了多轮经贸磋商,努力稳定双边经贸关系。而美方在中美经贸磋商过程中经常出尔反尔,其中还加入了对中国科技企业的遏制和打压,对诸多中国大学、科研机构等进行制裁。尤其是自2018年12月G20阿根廷峰会会晤以来,美国的谈判目标更是一变再变,本来中美经贸谈判与科研机构、包括华为在内的科技企业都没有直接关系。美国的这些做法只能暴露出其借中美经贸谈判之名,行全方面遏制中国之实的目的。
第三,态度不同。在这次会晤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方有诚意同美方继续谈判,管控分歧,但谈判应该是平等的,体现相互尊重,解决各自合理关切。在涉及中国主权和尊严的问题上,中国必须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对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条件”,最后结果是:两国元首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重启经贸磋商。
美方只是按下了“暂停键”
中国经济时报:特朗普在会谈中表示,美方将不再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新关税。这句话是有些含糊的,不加征新关税是不再追加那3000亿美元输美商品的关税,但原来加上去的关税呢?对此,你如何看?
刘英:应该明确的是,中方提出的要求并不仅是要求美国将不再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新关税,而是要求美方取消所有的已加征关税。
我认为,美方只是按下了“暂停键”,而不是“终止键”,表面上来看,美方是做了让步,实际上,我认为美方是有前提条件的,如中方要增加从美方的进口等。正如会晤中特朗普所表示的,美方希望通过协商,妥善解决两国贸易失衡问题,为两国企业提供公正待遇,希望中方能从美国增加进口。据媒体报道,日前,美国白宫经济顾问拉里·库德洛就在福克斯新闻台的节目中明确表态,美国希望中国在恢复贸易谈判后开始大量购买美国农产品。
中美贸易谈判要有边界的界定
中国经济时报:你对接下来的中美经贸团队重启会谈持何种态度?一个什么样的协议是双方都能够接受的?
刘英:我个人对中美经贸谈判持谨慎态度,越是这时越不能放松警惕。挑起贸易摩擦的是美国,出尔反尔的还是美国。我认为重启中美经贸谈判,首先美方应该端正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态度,要秉持谈判双方彼此平等的立场,而且要厘清谈判的边界,不能漫无边际随意拿科技拿金融说事。应该厘清的是,中美贸易谈判只能是经贸谈判,不应该涉及其他问题,更不能夹带“私货”。中美经贸谈判应该有一个范围的界定、一个边界的界定、一个议题的界定、一个态度的界定。中美经贸谈判不应该涉及彼此国家的经济主权,美国更不应该以限制中国科技企业正常经营进行威胁。
总之,在中美元首大阪破冰会晤后,中美要达成协议结束贸易摩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会有更多的竞合博弈。只有美国在谈判中不夹带“私货”,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专注于贸易谈判,这样的经贸谈判才可能为双方所共同接受。(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