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重阳投资:如何解读近期银监会监管政策与央行货币政策之间的联动及其对资本市场的潜在影响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重阳投资:如何解读近期银监会监管政策与央行货币政策之间的联动及其对资本市场的潜在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21 作者: 重阳投资 

金融去杠杆是2017年金融监管的重要工作。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央行在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进一步谈到,“防止资金‘脱实向虚’、‘以钱炒钱’以及不合理的加杠杆行为,引导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推进金融去杠杆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以金融监管为主、货币政策为辅。

  本文刊于4月21日“重阳投资”微信公众号。


  Q:最近银监会金融监管政策措施不断,市场都做出了比较明显的反应,有媒体援引接近央行的权威人士称,央行不希望监管政策致市场恐慌局面持续,请问重阳投资如何解读近期银监会监管政策与央行货币政策之间的联动?


  A:金融去杠杆是2017年金融监管的重要工作。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央行在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进一步谈到,“防止资金‘脱实向虚’、‘以钱炒钱’以及不合理的加杠杆行为,引导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推进金融去杠杆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以金融监管为主、货币政策为辅。


  单纯依靠货币政策完成金融去杠杆可能伤及实体经济。去年三季度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重启14天和28天逆回购,降低7天逆回购的占比;在中期借贷便利(MLF)的投放上,央行缩减3个月MLF的占比,增加6个月和12个月MLF的投放。央行“收短放长”意在逐步提高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倒逼金融机构去杠杆。今年以来央行两次上调逆回购及MLF操作利率,而保持存贷款基准利率不变,固然有经济和通胀回升、美联储加息等因素的影响,但也有引导金融去杠杆的意图。货币和债券市场利率的上升对金融机构起到了警示和惩戒作用,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目前AAA级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的发行利率已经与同期限贷款接近,导致今年以来信用债净发行量持续萎缩,企业纷纷转向银行贷款融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部分金融机构在业绩目标驱使下仍存侥幸心理,继续加大同业杠杆,导致金融杠杆去化缓慢。


  以金融监管为主,货币政策为辅的金融去杠杆框架初步建立。在央行层面,银行表外理财自今年一季度正式纳入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广义信贷指标范围,起到了抑制表外理财过快增长的作用。银监会层面,近日连续下发《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开展“三违反(违法、违规、违章)”、“三套利(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四不当(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在规定期限内开展自查。这些针对性极强的监管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近期商业银行纷纷开始收缩同业业务、赎回委外投资,国内债券市场收益率水平再度接近年内高点。在金融监管力度加强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在金融去杠杆方面的作用就可以有所淡化。上周以来央行再次重启逆回购,并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净投放资金,已经向市场传递了偏暖的政策信号。这表明央行和银监会在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上的协调有所加强。事实上,金融去杠杆的目的是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这也就要求去杠杆过程平稳有序,不能因为金融去杠杆而引爆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在各项监管政策强力实施的情况下,央行可以在必要时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平滑剧烈去杠杆可能引起的市场大幅波动。(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