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21 作者: 刘戈
制造业的高度繁荣,带来财富的快速增长,财富的快速增长带来信心的爆棚。通过投资快速致富,成为每一个人的梦想。历史何其的相似,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和1920年代的美国有着不少的相似性。我们也会沿着这样一个惯性一直走向1929年吗?因为有前车之鉴,发生的概率已经要小的多,但这一切,都要基于一种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作者刘戈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3月20日听戈微信公众号。
本文核心观点来自刘戈新作《在危机中崛起:美国如何成功实现经济转型》。该书主要从全球视野观察大国崛起的历史与逻辑。通过回顾决定美国命运的两大重要时期和十大生死抉择,审视美国如何走出经济低迷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繁荣,然后毁灭。
直到将近80年后的2008年的冬天,由于次贷危机的爆发,人们才再一次领略了类似的恐慌。此时,执掌美联储的伯南克正是一位“大萧条”的研究者。
在前美国财政部长伯南克安身立命的著作《大萧条》的第一页,他写道:“解释大萧条是宏观经济学的‘圣杯’。大萧条的研究不仅使宏观经济学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而且还持续影响着宏观经济学家们的信条、政策建议和研究进程(这一点常常没被充分认识到)。”
在又一次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执掌金融政策的恰好是这位对史上最严重金融危机最具权威的研究者。——就好像,一位被被担架抬进手术室的心脏病病人,碰到的正好是医院最牛的外科医生在值班。由于积极的应对政策,2008年由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并没有让美国经济陷入到曾经发生过的大萧条中,这也算是以史为鉴的一次生动且成功的案例吧。
部分内容摘自刘戈著书《在危机中崛起》 购买链接
在另外一本有关大萧条的著名著作,由美国学狄克逊·韦克特撰写的《大萧条时代》中,作者写下了的第一句话是:“1929年10月中旬,展现在一个中产阶级普通美国人面前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繁荣兴旺的远景。上一年,刚刚走马上任的胡佛总统一本正经的宣布:征服贫穷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想。”
胡佛从上届总统柯立芝手上接过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繁荣的美国。1923年8月2日总统哈定突然逝世,柯立芝继任总统,接着在1924的大选中获得连任。柯立芝信奉市场的力量,主张不干涉工商业的事务,被认为是一个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理论家和实践者,他执政的八年期间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一战结束后,作为工业国中唯一的受益者,当和平来临的时候,美国人惊喜的发现他们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宰,他们年轻的祖国不仅拥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同时还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到1924年,美国掌握着世界黄金储存量的一半,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美国这次经济繁荣的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的膨胀,特别是汽车、电气工业、建筑业和钢铁工业生产的高涨。到1929年,美国经济总量超过了当时位列第二、三、四的英、法、德三国总和。以致于柯立芝总统声称,美国人民已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幸福境界”。
然而真正使美国走向繁荣的是技术和管理的突破所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全面提高。汽车业、机电业和房地产业全面崛起,把美国送入了一个工业化的新时代。
汽车业是这一轮经济增长的最强大动力。随着泰勒制、福特制管理方式的成熟和推广,汽车的生产速度大幅加快,汽车狂潮般的开始涌入普通美国家庭。福特公司为了推出新面世的A型车,在全国2000家报纸连续做了5天整版广告。1927年12月2日,当A型车揭开面纱的时候,有100万人设法进入福特的展厅一睹新车的风采。从1919年到1929年,美国的汽车数量从600万辆猛增到2300万辆,紧跟其后的是无线电收音机和电冰箱、电烤炉等电器的迅猛增长。
制造业的高速增长带动了相关股票价格的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人从成倍上涨的股票中获得他们从未梦想过的巨大财富,消费欲望被广告和商家的营销手段不断的刺激着。美国人开始相信,由华尔街和福特公司们共同构成的美国经济无所不能。吃苦耐劳、集腋成裘的古训被快速致富的渴望所取代,商业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
在这个新教徒国家,《圣经》被频繁的引用来解释商业,商业也被频繁地用来解释《圣经》。在一本畅销书中,耶稣被描绘成一位伟大的经理,是现代商业的奠基者,“他从商业阶级的底层挑选出12个人,把他们打造成了征服全世界的公司”。在华尔街崩盘之前的最后一期《时代》周刊中发表了这样的宣言:人们普遍同意这样一句老生常谈——美国人最伟大的功绩就是商业。
在美国文化史学者弗雷德里克?艾伦1931年的著作《浮华时代》中记录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家公司发明了这样一种刺激销售人员的方法,在公司举行的年底宴会上,销售业绩最好的推销员面前摆放的是牡蛎、烤火鸡和精心制作的冰激凌,销售业绩次之的则没有了牡蛎,依次类推,销售业绩越差的面前的食物就越寒酸,在业绩最差的推销员前面,只有一小盘煮豆子。这种在现在看来“惨无人道”的激励方式,在当时竟被作为公司的先进理念广为传播。
从1865年一直到1929年,美国用了65年的时间,美国完成了他的中期工业化。在这65年中,美国经历了“镀金时代”、“进步时代”和“浮华时代”时代,创造了人类工业史上的奇迹。尤其是1920年代的美国,金融业的高度活跃伴随钢铁、房地产、汽车为代表的的重工业化狂飙突进。包括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等著名的摩天大楼纽在内的纽约曼哈顿的著名摩天大楼,大都是那个时候建造的。
1929年的10月股市的爆跌宣告了这一阶段的结束。1929年10月到1933年底,纽交所的道琼斯指数从300多点跌到40多点,美国经济进入大萧条时代。1929年,美国的城市化率达到55%,而1865年,美国的城市化率是20%。从20%到55%,美国用了65年,走完了其工业化中期的道路。
1929年以后的事大家都清楚——一场长达十多年的大萧条。
制造业的高度繁荣,带来财富的快速增长,财富的快速增长带来信心的爆棚。通过投资快速致富,成为每一个人的梦想。历史何其的相似,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和1920年代的美国有着不少的相似性。我们也会沿着这样一个惯性一直走向1929年吗?因为有前车之鉴,发生的概率已经要小的多,但这一切,都要基于一种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