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2-04 作者: 刘英
随着监管进一步放开,信贷资产证券化迎来了春天。 日前,27家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获得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主体资格。业内人士认为,这标志着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制的实质性启动。虽然在备案制的推动下,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将全速推进,但仍将不可避免的遇到现实的多重阻碍。
本文刊于2015年2月3日农村金融时报。
随着监管进一步放开,信贷资产证券化迎来了春天。
日前,27家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获得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主体资格。业内人士认为,这标志着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制的实质性启动。虽然在备案制的推动下,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将全速推进,但仍将不可避免的遇到现实的多重阻碍。
备案制实质性启动
我国自2005年开始,信贷资产证券化共经历了3轮试点,发行规模和参与范围也逐步扩大。2014年11月20日,银监会下发了《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登记工作流程的通知》,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由审批制改为业务备案制,这无疑为信贷资产证券化打开了又一扇门。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信贷资产证券刚开始试点,而以往的审批制周期较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类产品的发行。审批期间的市场变动会影响资产证券化产品资产池的情况,在审批完成实际发行时,可能需要重新调整,不免会增加发行成本。而这也是行政体制改革,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体现。”
同时,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类承耀表示,将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有利于增加银行发行债券的自主性,并且将银行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转化为标准化债券资产,使投资者范围扩大,交易更加市场化。
在备案制落地两个月后,银监会批复了27家银行获得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主体资格。这些银行均是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其中大部分银行已发行过资产证券化产品,只有光大银行、恒丰银行、晋商银行和锦州银行尚未公开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
在此次批复中,政策性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均未出现在批复名单里。据相关机构分析认为,原因可能是由于与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对应的银监会主管部门不同,政策性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的批复将会迟些发布,另一方面有可能是大行暂未上报补充手续的材料。
参与主体扩充
“未来不仅是这27家银行,还会有更多的银行获得开办资格。”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
从统计数据来看,在过去的一年里,参与到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中的发行主体明显增多,发行金额急剧上升。数据显示,2013年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6单产品,金额157亿元。到2014年11月末,增至55单,发行金额达2284.95亿元。其中,2014年,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发行单数占总数不到一半,但发行金额却占了超过3∕4的市场份额,而城商行和农商行在2014年下半年开始奋起直追。
据相关机构预测,2015年信贷资产证券化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除了受监管部门简政放权的鼓励,信贷资产证券化也更符合当下宏观经济态势。在新常态经济下,信贷资产证券化能够盘活存量,为实体经济服务。
信贷资产证券化即把期限长、流动性差的信贷资产打包,以现金流作为抵押发行证券。证券化加快了银行资产周转速度,把银行的信贷额度释放出来,同时节约银行资本,改善流动性管理。“信贷资产证券化实质是把银行间接融资转化为直接融资,和企业发行债券一样,这样就改变了整个金融结构。目前,我们正是要增加直接融资所占比。”曾刚认为,应该鼓励有能力的银行都参与到信贷资产证券化中来,包括像农商行这样的小银行,参与方式可以是作为发起人或者是投资者。
在发行主体上,类承耀持有不同的看法。他表示,相对较小的银行在前期试点信贷资产证券化不太妥。由于小银行在风险防控等方面相对较差,发行资产证券化容易出现问题,将对此后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产生负面影响。
作为投资者,一些风险偏好较高的城商行以及农商行已引起投资银行的关注。某证券公司的一位投行部经理表示,城商行和农商行这类机构资金多,但缺乏管理人才,该公司为这些银行推荐购买一些高收益但风险可控的产品,然后再把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资产做成CLO,卖给风险偏好和资金成本都更低的大银行。
存在多重制约
从长远发展来看,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理想状态是作为银行的一项常规新兴业务。
“入池资产种类可能会不断丰富,交易结构设计创新加速,结构化融资有望成为下一个业务增长点。” 刘英在谈论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趋势时表示。
尽管目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但与发达国家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相比,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还处于试点阶段。目前,产品的发行量和存量都非常少,在整个金融市场所占的比例很小。此外,信贷资产证券化实际操作过程比较复杂,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限制发展。
刘英认为,从整体操作流程来看,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前期规模不大,业务流程的熟悉与规范需要一定时间,而且在发起、组建、发售等环节存在一定的制约。包括资产转让、SPV的设立、资产增信评级、结构化重组等步骤,这些步骤的信息披露,技术支持、法律支持的充分程度也会成为制约因素。
尤为重要的是,在试点过程中,银行一方面应监管要求拿优质的资产做抵押,导致市场狭窄,银行没有动力去做信贷资产证券化;另一方面,在利率市场化加快的情况下,投资者对利率要求很高,而优质资产的收益率本身比较低,加上扣除税收、中介费、管理费等,投资收益率不高,导致投资者缺乏购买兴趣。
“在未来,银行应将收益高但质量不高的信贷资产打包,使投资者获得较高的收益。”类承耀表示,信贷资产证券化还处于摸索时期,需要两到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形成燎原之势。(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