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廖群: 中国经济增速逐月放缓不等于复苏力度减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廖群: 中国经济增速逐月放缓不等于复苏力度减慢

发布时间:2021-06-21 作者: 廖群 

中国近日已公布5月经济数据,增速较4月有所回落。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廖群,接受《财华社》专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增速逐月放缓,不等于复苏力度减慢。

受访者廖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本文刊于6月17日《财华社》。


廖群


中国近日已公布5月经济数据,增速较4月有所回落。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廖群,接受《财华社》专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增速逐月放缓,不等于复苏力度减慢。


中国近日已公布今年前5个月经济数据,廖群认为表现不错, 5月经济数据增幅虽然较4月有所回落,但其实这是很自然的事,因为去年疫情爆发,令比较基数形成前低后高状况;因此,今年经济增速将会出现先高后低现象。但他强调这并不代表复苏力度有所减慢。要分析当前的经济数据,以2年平均数值会较为准确反映实况。若以按年比较,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速为18.3%,二季度料为8.5%,三季度料为6.5%,四季度料为5.4%,全年为9.1%,表现上是在放缓。但若以2年平均减低疫情影响因素来看,实际情况是,一季度增速5.2%,二季度料为5.6%,三季度5.8%,四季度6%,每季增长都在提,速复苏步伐加快,全年数值2年平均为6.1%,回复至中国5.5至6%的潜在增长目标。


美联储点阵图显示将提前于2023年底前加息2次,并开始讨论缩减买债,他认为将减少流动性,对市场造成负面影响;但加息属中期性影响,若然4至5%的高通胀水平维持多数个月,加息步伐或会加快。对中国而言,人行的货币政策也要看环球趋势,若美国提前收紧货币政策,人行也会朝着这个方向走,并走在美国之后;但同时会考虑及国内经济状况,就业、通胀等因素,不会紧随美国,加息幅度也较温和。


西方社会继续制约中国发展,廖群认为局面难以改变,毕竟中国和平崛起,对过往100年作为世界大佬的美国,自然感到不开心。他分析以市场主导的外国企业相信不会主动离开中国市场;至于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反观早2、3年前中美已有贸易磨擦,中国的出口表现仍然相当坚靭,中国产业链不容易替代,这方面影响相对有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又调升了全球2021年GDP增长预测至6%,出口市场增添动力,料下半年中国出口增速仍在20%以上。然而打压对中国在外投资会有较大打击,不过现时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大概约1万多亿元人民币,占国民生产总值只约1%,短期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但中长期看,则有碍中国企业对外扩张增加盈利,减低海外话语权,以至解决内地产能过剩问题。


中国正以拓展内需应对制约,他指出中国14亿人口,较美国连同欧洲市场规模还要大。中国内需包括消费和投资活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时内地消费占GDP逾50%,对GDP增长贡献逾60%。随着今年底中国疫苗接种率可达70至80%,达至群体免疫水平,相信市民更乐于旅游,外出消费,下半年内地消费增速有望加快;并成为中国经济复苏主要动力。


今年人民币走强,兑美元升至6.4元人民币水平。他认为央行不欲看到人民币过强,因为不利于出口,亦影响外商来华投资意欲。近月央行亦有所行动抑制人民币升值,若仍偏离目标太远,亦有更严厉措施可以舒缓其升值压力;预期下半年人民币将徘徊在6.4至6.6之间。


当前中国经济面对最大的风险,他认为包括疫情的发展,疫苗的防御有效性。中美关系发展,他认为拜登更具策略性,更难应付;纯经济角度看,中美经贸关系密切,双方都从中得益,很难与中国完全脱钩,美国企业在国内营业亦获利不少,美国或对华采取选择性脱钩策略。此外,美联储将收紧货币政策,亦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影响。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