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敬伟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9月18日大公报。
当地时间9月15日,英国伦敦发生地铁恐袭事件,造成近30人受伤。随后,伊斯兰国(ISIS)宣布对事件负责,英国随后将恐袭威胁级别提升至最高。
从伦敦到巴黎,再到欧洲的中心布鲁塞尔,欧洲各大中心城市发生各种防不胜防的恐怖袭击并不令人意外。意外的是,英国年内已经发生四次恐袭,其中一次地铁恐袭致数十人死亡。更意外的是,英国脱欧公投的主因之一也是为了摆脱侵入欧洲的恐怖袭击。但现实却是,正和欧盟进行脱欧谈判的英国并未摆脱恐袭的如影随形。
特朗普的“指手画脚”
这让承担脱欧使命的英国首相文翠珊身心俱疲。她该如何安抚被恐袭惊扰的英国民众的心?当然,欧盟各国的领导人已经送给文翠珊首相很多安慰,对恐怖分子进行了谴责,并称和英国站在一起。但是这样的安慰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暴露了英国和欧盟各国反恐的硬伤。整个欧洲,在接受涌入的难民之后,似乎变成了“不设防”的危险区域。
尽管如此,来自盟友的安慰还是必要的。但在大洋彼岸,英国视为最重要盟友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依然是不解“外交风情”,甚至可以说在英国人的伤口上撒盐──他对伦敦恐袭又开始了“推特短评”。
虽然特朗普对伦敦恐袭的袭击者进行了谴责,也对受害者进行了哀悼。但是他连发四条推文,都不那么“政治正确”。一方面,夸耀自己的反恐成绩比奥巴马两任时期都多;另一方面,强调美国应实施更大范围的旅游禁令,暗含着英国乃至整个欧洲都在美国旅游禁令的范围之内。更糟糕的是,特朗普对英国反恐指手画脚,称“发疯了的人在英国政府眼皮底下实施了袭击”,“没有证据表明凶手已经在英国警员的`视线’内”。
特朗普高调表扬自己,猛踩奥巴马,符合其政治个性。但是顺带着也把英国反恐不力批了一通,虽然说得比较隐晦,但这让文翠珊很是愤怒。她强调英国在调查期间,任何的“猜测”都“于事无补”。
美英龃龉,看似特朗普的“大嘴巴”所致,但也蕴含着深层次的原因。要说英国和欧洲地区的反恐形势变得那么糟糕,其实美国也难辞其咎。刚刚过去的9.11事件纪念活动,特朗普在五角大楼发表了讲话,强调美国会将竭尽全力保护美国人民的安全。客观而言,特朗普成为小布什反恐衣钵的继承者,因为他继续增兵阿富汗,也彻底改变了奥巴马时代的中东回撤战略。乃至于他实施的“禁穆令”和新移民政策都是为了保护美国人的安全——反恐加防恐。这也正是特朗普一贯坚持的态度——不能坚持“政治正确”。
欧美信任赤字增多
特朗普赤裸的现实主义或者说嚣张的功利主义,不仅挑战了美国的价值观,也违逆了西方世界的意识形态。从旁观者的角度言或者说从美国的现实利益看,特朗普的政策并非一无是处,但是矫枉难免过正,特别是他不喜欢守拙的大嘴巴,让其成为美国和整个西方建制派的公敌。
所以特朗普才会对英国反恐毫不客气地指责,将德国视为货币操纵国。但是特朗普也的确不厚道,当年小布什反恐,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法德两国反对美国的情势下,和小布什并肩作战。无论政府如何更迭,“双布”如何不得人心,但是美国是欠英国情的。
因而,特朗普对伦敦恐袭说三道四,的确不妥。由于地理因素加实力原因,美国做到了将恐怖主义抵挡于美国国境之外。但是美国如果像欧洲一样和中东靠得那么近,而且又接收了那么多的中东难民,美国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更重要的是,欧洲恐袭之害,也是美国反恐战争不力的结果。因而,对于英国和欧洲发生的恐袭,美国不能冷眼旁观,更不可胡言乱语。
特朗普不是不懂得这样的道理,但是喜欢直来直去的他又不善于外交辞令。因而,特朗普时代的美欧关系,注定好不到哪里去。大西洋两岸,不可能分道扬镳,但是双方的信任赤字会越来越多。(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