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张敬伟:“一带一路”成果令世界惊艳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张敬伟:“一带一路”成果令世界惊艳

发布时间:2017-05-16 作者: 张敬伟 

习近平主席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

 

  作者张敬伟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5月16日《大公报》。


  后危机时代,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引擎;新经济周期,中国是全球化的新领航者。中国动力和自信从何而来,源于“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昨日结束,有29国的元首和领导人,92个国家的9名副总理、7名外长、190名部级官员,以及61个国际组织的89名代表。各地区的代表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习近平主席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还将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及其他多边开发机构合作支持“一带一路”项目,同有关各方共同制定“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


  嘉宾层级、数量和论坛形式上的内容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独唱”,已经变成了环球的“协奏”——虽然有些国家还有些扭捏,还在观望和迟疑,但全球大势如此。尤其在利益驱使下,美欧日等传统西方国家还是派代表来了。尤其是,在本次论坛前夕,中美两国公布了习特会达成的十大经贸共识,堪称突破中美大国围城屏障的历史性成果。当然,特朗普也派出了代表参与本次高峰论坛。


  从美国到日本、欧洲,他们参与论坛不是给中国面子,而是因为“一带一路”的成果让世界惊艳。他们也能从“一带一路”中收获实实在在的利益。至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节点区域,更是收获不菲。


  “一带一路”倡议三年多,已在亚欧大陆构筑起互联互通的利益共享网络。而且,这一利益网络正在向全球范围内延伸,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和支持。可以说,这是二战结束以来,单个国家向全球范围内推出的最大公共产品。相比当年美国在欧洲推行的马歇尔计划,“一带一路”没有选择特定的地区,没有预设更多的政治目标,不存在党同伐异的意识形态色彩和连横合纵的结盟目的。


  支撑“一带一路”的基础是资本和产能项目,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各国优势互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


  也许下列数据更具说服力。先看贸易通达。2016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值为6.3万亿元。今年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593列,同比增长175%;中欧班列开行城市已达27个,到达欧洲11个国家的28个城市。


  再看人文交流。中国与55个国家缔结了涵盖不同护照种类的互免签证协定,与15国达成19份简化签证手续协定或安排,22国单方面给予中国公民免签或办理落地签证入境待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24国签订了学历互认协定。中国在沿线地区举办了近百个办学项目,接受17万人来华学汉语,沿线国家共有46万人通过孔子学院、孔子学堂学习汉语。


  还有投资机会。至2016年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53国签署了双边投资协定,与沿线54国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超过500亿美元,涉及双边产能合作项目资金超过1000亿美元。加上专向的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以及重点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的亚投行。“一带一路”正以资金和产能项目打造新经济周期的新型贸易、投资和人文交流全球化。


  “一带一路”不是以中国为中心或起点的线性的“一带一路”概念,而是惠及沿线和全球的共享共赢经济圈。目前,该经济圈涵盖涉及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GDP规模超过21万亿美元。如果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融入其中,全球经济就进入了中国倡议、世界相应、惠及全球的新型全球化时代。


  回首再看二战后美国主导的“马歇尔计划”,欧洲实现了战后复兴,但是美欧和苏东进入了“冷战”。“冷战”结束后,全球不仅不太平,而且又出现了恐怖主义等新问题。糟糕的是,经过全球经济危机的挫折后,美国出现了反全球化的逆流,欧洲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境。这让国际社会不得不深思,世界需要新的全球化,需要更负责任的经济体去承担经济周期的全球使命。


  “一带一路”正当其时,而且成果显著。中国带给全球惊喜,“一带一路”让全球惊艳。”(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