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刘典:人民币“破7”,面对全球降息潮背后的货币战争,中国该怎么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刘典:人民币“破7”,面对全球降息潮背后的货币战争,中国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8-06 作者: 刘典 

随着七月末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2%-2.25%,国际金融局势近日来风云变幻、跌宕起伏。8月5日,随着美元指数冲高后持续走弱,失守98关口,离岸、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双破“7”,创2017年1月以来新低,也引起国内热议。而这发生的一切,与今年以来全球掀起的央行“降息潮”休戚相关。

作者刘典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本文刊于8月5日腾讯网。


随着七月末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2%-2.25%,国际金融局势近日来风云变幻、跌宕起伏。


8月5日,随着美元指数冲高后持续走弱,失守98关口,离岸、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双破“7”,创2017年1月以来新低,也引起国内热议。而这发生的一切,与今年以来全球掀起的央行“降息潮”休戚相关。


一、全球“降息潮”背后的货币战争


自2008年12月以来,美联储时隔十一年再次降息,事实上,全球央行“降息潮”已经来临。


随着近两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各国都希望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希望提振本国经济,扭转颓势,其中印度央行已经降息3次,并可能在本月内再次降息。据统计,在美联储降息前,全球已有21个国家的央行加入了降息大军。


全球“降息潮”背后,其实是一场悄无声息的“货币战争”。今年以来,各国经济增长乏力,世界银行多次下调2019年全球增长预期,市场对美联储有可能采取降息的预期不断走高。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依然把把美元和美国经济描绘成全球市场的受害者,但是历史上美联储曾多次通过采取降息政策来打压美元、动用美元优势来将本国每年高达万亿美元的赤字风险转嫁给其他高外债、低外储的国家,同时借助美元贬值扩大出口、增加就业,取得经贸的有利地位。


殷鉴不远,为迎接美元走弱的挑战,从韩国、澳大利亚这样的发达国家,到俄罗斯、土耳其、印尼等新兴经济体,都选择进入降息周期。在美联储降息后,阿联酋央行、巴西央行、香港金管局等纷纷跟随,可以看出,这些国家和地区实际已经在美联储议息前已经做好了准备,以消除美联储降息可能带来的影响。


我国货币政策未受美联储降息影响,政策制定主要还是依据国内情况而定,继续维持合理充裕,因此反应在市场表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波动,这是市场供求和国际汇市行情的反映。


二、美联储的“如意算盘”会如意吗?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联储此次降息是为防范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下行风险,帮助抵消这些因素对美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并推动美国通胀更快回到2%的目标。单从经济上讲,这次降息更大程度上是一次预防性的降息。


据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数据显示,到七月末,美国经济将连续增长121个月,创1854年有记录以来最长增长持续期,根据历史经验,经济可能随时进入衰退周期,很多人对此也有所担忧。最新数据显示,美国二季度GDP年化季率初值为2.1%,好于预期的1.8%,但较一季度3.1%的增速明显放缓,创特朗普上任美国总统以来最差表现。


同时,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为应对危机而采取的宽松政策使其债务持续增加,如今美国国债总额已接近22.44万亿美元,达到1958年有债务数据以来的约80倍。特朗普于当地时间8月2日签署法案,将暂停债务上限直到明年大选过后,同时授权政府增加支出,该协议恐将导致联邦政府赤字进一步膨胀,过度负债将带来严重的风险。


鲍威尔相信降息有利于美国经济,不仅可以降低短期借贷的成本,也能在增强信心方面发挥作用,希望给已经陷入低迷、并有可能出现反转甚至新的危机的美国经济提气。


但是,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美国经济真的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时刻。前几年的复苏,很有可能已经走到尽头,并有可能出现反转现象,同时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连锁反应。上一轮全球大降息,要追溯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时。此次,全球又重启降息周期,让人联想到全球经济再次爆发危机的可能性。


三、警惕外部因素对中国市场的冲击


目前市场对于美联储再次降息的预期不断增强,但其下一次政策走向仍带有不确定性。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恶化,为了自身经济的继续增长,各国的央行将资本的泡沫继续吹大。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既面临外部不确定性,也面临国内经济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这一过程中,关键是要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特别是要避免“饮鸩止渴”。


我们回顾近两年来中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可以看到中央早有部署。早在2018年,中国央行就已经进行了降准,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进行“经济瘦身”。不久前,中央针对下半年中国将如何应对外部风险、确保经济平稳增长做出了详细布局,明确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面对全球经济“寒流”,中国更需保持政策定力,以改革促发展,积极防范全球经济发展对中国市场带来的风险和挑战,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利率水平合理稳定。这个过程是艰难,但也是必要的。等熬过了转型“阵痛期”,中国将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坦途,实现经济更健康的持续发展。(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