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08 作者: 黄剑辉
黄剑辉表示,收入是一个结果,是一个表象,实际上背后有制度体制陷阱、社会危机陷阱、技术创新问题、国际收支失衡、生态陷阱等5个陷阱。其中,社会危机陷阱方面,黄剑辉解释说,包括贫富差距问题,即使人均GDP很高,例如拉美、俄罗斯等国,但是穷人很穷,富人拥有着大量的财富,民众还是没有感受到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
黄剑辉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5月7日每日经济新闻网。
5月7日,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主办,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中信出版集团协办的“中国经济真问题——‘中国的坎’研讨会”在京举办。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在研讨会上表示,整个经济的发展分为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创新驱动。目前中国人均GDP在8千美元左右,属于效率驱动阶段。未来一定要实现创新驱动,这个是关键。
据黄剑辉研究计算,2025年左右,人均GDP达到1.6万美元,中国能够抵达到中等收入陷阱这个门槛。
但黄剑辉强调,“到了门槛,够到门槛,跟跨越这个门槛不是一回事。”
到2030年确认是否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黄剑辉表示,要确认我国已经跨越这个门槛,而不是像俄罗斯、巴西那样,到了1万多美元又退回来。还需要2026年到2030年再有一个“十五五”计划。
黄剑辉解释说,如果到了2030年,我国人均GDP能够从1.6万美元达到2万美元。且2030年还能保持2万美元左右,就能够在“十五五”以后确认已经跨过了中等收入陷阱。
黄剑辉表示,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都是失败的教训,它们未能够按照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特点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俄罗斯为例,黄剑辉说,过去10多年油价很高的时候,俄罗斯享受高油价的好处,而不去发展制造业,不进行结构转型,这种在不同发展阶段却没有及时调整经济结构肯定是不行的。
而对于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日韩、拉美等国,在黄剑辉看来,它们就有着在不同发展阶段,及时转变增长方式的经验,并且,进行科技创新,满足要素供给的质和量跟上发展的需求。还进行了重新合理的分配收入,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在跨过这道“坎”后,黄剑辉表示,要做的事情就是要登顶——重返世界之颠。2031年到2049年要“持续强化软硬实力”,这是对未来35年发展前景的展望。
不能光看“收入”指标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黄剑辉表示,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确是中国的真问题,但真问题不能光看“收入”两个字,而是要落在生态的改善和民生的改善。
黄剑辉表示,收入是一个结果,是一个表象,实际上背后有制度体制陷阱、社会危机陷阱、技术创新问题、国际收支失衡、生态陷阱5个陷阱。
其中,社会危机陷阱方面,黄剑辉解释说,包括贫富差距问题,即使人均GDP很高,例如拉美、俄罗斯等国,但是穷人很穷,富人拥有着大量的财富,民众还是没有感受到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
在黄剑辉看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落在生态的改善和民生的改善。这才能让民众真正感受到我国是一个蓝天白云、生机勃勃,教育、医疗,社会公平、公正,收入也比较均衡的国家。
“这样一个中国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才是真正地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否则我们过了人均1.6万美元,过了2万美元,那又如何?”黄剑辉说,如果能架设一个改革创新之桥,就必然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实现生态的改善和民生的改善。(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