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5-20 作者: 刘志勤
ICC是世界贸易活动中最为重要的机构之一,它成立百年,早已成为国际贸易的规则制定者和推动者,对于国际贸易秩序和公平做出了巨大贡献。它是一个智库型商会,在世界上拥有数亿家企业客户,仅在中国就有20多万客户和该商会保持密切联系。这样一个世界级智库和中国最年轻的智库型金融研究院的成功合作,对中国未来经济贸易改革以及对国际规则的制定将会产生新效应。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刊于2014年5月19日环球网。
近日,ICC(国际商会)、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及中国银行共同发布有关中国企业“走出去”如何遵循国际反腐败规则、规避腐败陷阱的文件,这对于帮助中国企业积极投入国际经济市场、展现中国企业文化、彰显中国精神有深远意义。
ICC是世界贸易活动中最为重要的机构之一,它成立百年,早已成为国际贸易的规则制定者和推动者,对于国际贸易秩序和公平做出了巨大贡献。它是一个智库型商会,在世界上拥有数亿家企业客户,仅在中国就有20多万客户和该商会保持密切联系。这样一个世界级智库和中国最年轻的智库型金融研究院的成功合作,对中国未来经济贸易改革以及对国际规则的制定将会产生新效应。特别是中国企业在过去30年中积累大量“走出去”的经验教训,值得深刻总结。
中资企业到境外投资,面临很多未知风险,其中一个潜在风险就是“腐败陷阱”。“腐败”是市场经济的寄生虫,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具有极大传染性的病毒。中国有的企业在海外商务活动中遭受失败,究其原因就是输在“腐败”上。有的企业家曾经抱怨说:我们并不是生来爱腐败,我们真是被逼“腐败”,因为不这么做,不仅拿不到项目,甚至连汤都喝不上。但是,我们不能把责任推给别人,不管什么原因的“腐败”都是对公平的玷污,是不可原谅的。
中国人自古就有个气节:君子不食嗟来之食,何况现代的企业家呢?中国人有个陈旧的观点:适度腐败是生意场上的润滑剂,是生意成功的推进剂。正是这种观点在腐蚀和伤害着公平竞争的市场。中国还有一个传统,受人点滴恩惠,必当涌泉相报。所以给帮助过自己的人送厚礼似乎是人之常情,不足为怪。这些“友善、单纯”的想法应该改变,否则反腐败将是十分艰苦的过程。中国要成为世界级经济体,必须放弃许多原有的旧式观点,才能与现代同步发展。
现代的反腐败已经面临新的挑战,因为“腐败”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均发生了根本变化,有了新的变异、变种。我们应时刻研究新形势下的新任务和对策,才能保持有效的反腐败功能。另外,还要特别要警惕“程序腐败”对正当商业活动的危害。在过去数年中,许多杰出的中资企业在海外竞争中遭遇“程序陷阱”, 就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利用国内法的所谓“程序”限制正当竞争,故意把中资企业排斥在外。这种新型的“腐败”更具杀伤力和破坏力,必须设立相关法律限制这类腐败的蔓延。“程序腐败”猛于虎,金钱腐败似豺狼。这两种腐败必须同心协力共诛之。(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