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人民出版社副总编:《大金融时代》解读中国金融的发展方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人民出版社副总编:《大金融时代》解读中国金融的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19-12-20 作者: 陈鹏鸣 

12月15日《大金融时代》新书发布会暨大金融研讨会在人大重阳举行,人民出版社副总编陈鹏鸣出席并致辞,本文为演讲实录。

12月15日《大金融时代》新书发布会暨大金融研讨会在人大重阳举行,人民出版社副总编陈鹏鸣出席并致辞,本文为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大金融时代——走向金融强国之路》出版发布暨研讨会。因为我学的专业是历史学,对于金融学,完全是门外汉。好在本书的内容文字不是特别专,像我这样没有任何金融基础的人也能读得懂,这里我想谈谈一个普通读者看过本书之后的三点读后感。


人民出版社陈鹏鸣致辞


一是本书研究的主题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的金融工作。今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总书记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同生共荣。我们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有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12日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年初年底的这两次重要会议都对金融工作进行了部署。金融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金融的发展程度和金融体制决定了一国的全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没有金融崛起,富强也将难以持续。


二是本书回顾了我国金融的发展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国力与日俱增,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金融业也从小到大,从国内走向国际,取得了历史性重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如何深入理解70年来的金融发展与中国道路的关系、让金融在未来继续为中国经济提供强劲推力,是作者撰写本书的目的,也是我们出版本书的目的。本书以中国金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从时间维度上,系统展示了金融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从空间维度上,深刻揭示了我国的金融发展和金融改革正在影响世界,为世界经济增长和治理体系完善贡献力量、承担义务,体现出大国的金融力量;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的维度上,动态呈现了中国作为世界金融大国,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和调控体系日益完善,进入一个不断上升的良性发展阶段。


三是本书思考了中国金融的发展方向。当前,全球化进程已走到十字路口,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在此紧要的历史关口,如何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建设金融强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课题。本书认为,中国金融应强调普惠性,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于人民的美好生活;中国金融不能周期性地发生危机,而应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中国金融一方面应对接全球金融体系现存的固有框架与国际规则,另一方面也应推动金融监管、金融机制、金融治理、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为此向世界提出中国文案;中国金融不应是少数人的工具,而是坚持党的领导,回归于全国、全民与全社会。作者的这些思考体现了中国金融智库的责任与担当,也是向时代和人民交出的一份优秀答卷。


各位领导,同志们!


人民出版社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政治性、公益性出版社,是中宣部主管主办的出版事业单位,始建于1921年9月,与党同龄。建社98年来,人民出版社一直秉持“为人民出好书”的出版宗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以“立足人大,放眼世界;把脉金融,观览全局;钻研学术,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大众”为宗旨,依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丰富的学术资源,广泛吸纳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有思想、有影响力的行业精英,对经济社会热点进行深度剖析,提出具有建设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下一步,我社要全力做好本书的宣传与发行工作,争取让更多的读者知道本书、阅读本书,充分发挥本书的社会价值。我也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能将您们的大著交由我社出版,我社一定努力为大家做好出版服务工作。谢谢大家!(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