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陈秀山:京津冀一体化的根本动力在于市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陈秀山:京津冀一体化的根本动力在于市场

发布时间:2014-04-24 作者: 陈秀山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秀山认为首先热炒副中心,其实主要还是从河北省这个城市发展的规划的单方面一个提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纳入到经济整体这个区域规划或者说城市群规划当中来,河北省作为这个现行一步它提出这样一个定位的目标也是可以理解的。

  央广网4月23日消息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消息,在保定深陷“北京政治副中心”传言后,唐山市也被确定为“京津冀城市群东北部副中心城市”。


  “京津冀发展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这是习近平主席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掷地有声的要求。京津冀一体化的具体相关规划虽然尚未公布,但河北各地对对接京津产业转移的热情十分高涨,有关于谁将成为副中心城市的推测也日益火热。3月19日有关保定将成为"政治副中心"的消息不胫而走,让这个曾经不太引人关注的河北中等城市一下子陷入了舆论漩涡,并带来"爆炒"后的"高价后遗症"。而在河北省出台的相关规划中,唐山被定位为"京津冀城市群东北部副中心城市"。相比保定,素有"华北工业重镇"之称的唐山具有绝对的产业优势,2013年全国城市GDP排名中唐山位居省内第一。在本月召开的唐山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会议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唐山最大的优势在产业和沿海地理位置,要依托这两大优势推进协同发展。这种优势也使得唐山在此次一体化中被赋予了承接北京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转移的定位。不过,我们注意到,唐山提出的是要做"京津冀城市群东北部副中心城市",而不是首都的副中心。从整体来看,争做一体化下"副中心"城市的保定、唐山各有千秋,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强调,"要把京津冀一体化放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中长期增长框架中观察,绝不是北京给其他地区甩包袱,对于转迁出的产业北京甚至有义务帮助其完成产业升级,使各地相得益彰,错位发展,实现从多赢到共赢。"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秀山认为首先热炒副中心,其实主要还是从河北省这个城市发展的规划的单方面一个提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纳入到经济整体这个区域规划或者说城市群规划当中来,河北省作为这个现行一步它提出这样一个定位的目标也是可以理解的。副中心当然是相对于京津冀地区北京和天津这个两个双中心而言的。无论唐山、保定要作为经济的副中心还是行政的副中心、政治的副中心,这个恐怕纳入到整个京津冀整体城市群规划来最后定夺。


  陈秀山表示,唐山在整个河北省当中,是一个经济实力最强,发展也有一定的历史基础,也有区位优势,作为承接北京或者天津一些重化工业、钢铁这些产业、装备制造它应该说具备这样的条件。但这些年遇到的问题主一个是交通的问题,再一个是有点生不逢时。钢铁工业现在经过短暂辉煌以后现在面临产产能过剩要压缩,而且它的环境的压力也非常大。


  陈秀山强调,所谓顶层设计现在用的也太多了,作为一个区域发展规划还是主要是京津冀三地的这个政府和相关利益相关者来共同来坐下来协商合作来探讨。有三地政府解决不了的问题,跨行政区的重大问题,当然需要更高一层的政府,就是中央政府来做协调,但是不能够把京津冀的整体的一体化发展全寄托与在上边在中央层次上设立这样一个机构来推动,我觉得这个想法是值得怀疑的。


  陈秀山认为,京津冀情况是确实比较特殊,因为两个直辖市一个围绕这两个直辖市的河北省,北京又是首都,它有遇到一些特殊问题,有些重大问题确实是当地政府独自不能解决,甚至两地政府之间也难以解决的,那么这种条件下,确实需要中央政府有一个协调的机制或者协调机构来解决这些重大问题。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市场,对政府来说推动的力量还是来自于三地的政府,必须有合作的意愿,有一体化的意愿,这样才能够时机成熟,协调起来可能也就更有效率。(来源:中国广播网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