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陈晓晨:《大棋局》,主要“棋盘”仍在欧亚大陆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陈晓晨:《大棋局》,主要“棋盘”仍在欧亚大陆

发布时间:2017-02-08 作者: 陈晓晨 

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军事强国的战略,初步呈现大拐点的征兆:对内民粹主义、对外孤立主义、经济民族主义;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主张开放的全球贸易,以日益增强的军事实力捍卫中国的核心地缘利益,以全球强国姿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成为国际秩序的建设者。

  作者陈晓晨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本文刊于1月31日第一财经网站。


  编者按: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军事强国的战略,初步呈现大拐点的征兆:对内民粹主义、对外孤立主义、经济民族主义;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主张开放的全球贸易,以日益增强的军事实力捍卫中国的核心地缘利益,以全球强国姿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成为国际秩序的建设者。


  500多年以来,西方国家在欧洲大陆经历了列强争霸以及民族主义的兴起,建立了现代主权国家体系,并且通过地理大发现、殖民地开拓、战争、贸易、货币与金融体系,建立了全球秩序,这个由西方主导的基本结构目前仍然维持着,但正在演变。


  第一财经的8位编辑、记者和特约评论员,在此向大家推荐10本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的西方经典著作,春节期间逐一推出,梳理西方的地缘政治思维是如何形成,如何影响到强权的战略选择,如何导致了大国的兴衰,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战争与和平、繁荣与萧条。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全球相互依存也日益加深,科学技术的突破正在改变外交与战略的一些基本前提,传统的地缘政治思维仍然有其生命力,而地缘经济、金融与货币、网络空间以至外太空空间的战略重要性愈发凸显。


  “了解一个国家的地理,就懂得了这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据信这是拿破仑说出的金句,也是"地缘政治"一词涵义的经典表述。不过,冷战结束后,一些美国人认为地缘政治过时了。克林顿政府也把“自由与繁荣”置于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目标(1995)。这时,美国战略家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出版了《大棋局》(1997)一书,引用“拿破仑金句”,振聋发聩地告诉读者:地缘政治仍是美国维护全球首要地位的关键因素,而主要的“棋盘”仍在欧亚大陆。


  有人说,《大棋局》不过是“世界岛”理论+美国视角+民主价值观的综合体,布热津斯基不过是麦金德跨越一个世纪的学生。的确,《大棋局》最关键的价值不在学术,而在其影响力。不仅是因为它是多年的畅销书,更重要是它对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战略的影响力和洞察力,以至于20年后再重读,仍大有收获。


  《大棋局》沿用了麦金德在《历史的地理枢纽》中的“世界岛”(欧亚大陆)-心脏地带(东欧)理论,把欧亚大陆看作一个大棋盘,但是从美国的视角,界定了5个“棋手”:法国、德国、俄罗斯、印度、中国,以及5个“支轴国家”:乌克兰、土耳其、阿塞拜疆、伊朗、韩国。据此,布热津斯基提出,美国要在整个欧亚大陆制定和实施一套全面长期的地缘战略:


  ——对欧洲,要加强美欧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对欧洲一体化施加影响,促成法国-德国-波兰-乌克兰成为“欧洲核心”,巩固美国在欧亚大陆西端的桥头堡,与德国一道界定欧洲的边界(2012年,布热津斯基将这个概念发展为“扩大了的西方”)。


  ——对东欧与俄罗斯,即扩大了的“心脏地带”,唯一的战略选择就是促进俄罗斯的西方化、民主化,重要途径就是在2010年前(当时是1997年)促使乌克兰向西方(欧盟、北约)靠拢。


  ——对中-南亚、中东,要避免任何一个大国单独控制这个“欧亚大陆的巴尔干”,支持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和乌克兰,认为“东西走向”的土耳其、伊朗与中国和“南北走向”的俄罗斯将产生碰撞,认为这一地区还将可能出现民族与宗教战争,以及原教旨主义对美国的威胁。


  ——对东亚,日本应该是美国的全球性伙伴,中国则应该成为美国的“远东之锚”。美国的政策是促使中国“地区化”、“民主化”,在此之前则应当替代性地维护美日盟友关系,阻止中日走近。


  20年过去了,美国的整个对外战略走向在大的方面与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有诸多吻合,具体包括:对欧洲施加影响力、发展美欧伙伴关系一直是美国的重要方向;乌克兰在经历了两次“颜色革命”、一场战争后,已成为美国打入欧俄之间的一颗楔子;布热津斯基甚至预见到克里米亚半岛将可能成为一个“不稳定点”;布什的“大中东计划”、“大中亚计划”以及两场战争都意在加强美国在中东-中南亚的存在,希拉里的“新丝绸之路战略”则试图建立“南北走向”的“中南亚”;在东亚,实际情况是不断强化美日同盟,在中日走近时不惜采取非常规手段分化中日关系(2009),并将南海问题等升温,其目的是不是就是将中国的影响力限定为一个封闭的“地区化”?


  这些吻合之处,一方面可以归结为布热津斯基本人的洞见,但更重要的可能是他本人对美国战略精英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及对国外战略界的广泛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把《大棋局》归入美国冷战后最具影响力的地缘政治读物,并不为过。


  当然,布氏也有“走眼”看错或“不幸言中”(对美国来说)的时候。他认为,中俄不会走近,除非美国的战略逼迫——但事实上中俄确实在美国的战略逼迫下不断提升全球事务的协作水平;他提到了巴基斯坦、泰国、哈萨克斯坦,但旋即说他们难成“支轴国家”——而这些国家恰恰是目前中国对外合作的重要伙伴;最重要的还是,布氏提出的是一套在欧亚大陆的各个方向都全面介入的战略,这正是布什的欧亚大陆战略的一部分,但这套战略已经遭到了失败;正在进行中的美国战略大转向,包括特朗普上台本身,就是对这套战略的反思与反动。(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