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张敬伟:衰老的欧洲呼唤年轻领导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张敬伟:衰老的欧洲呼唤年轻领导人?

发布时间:2017-10-31 作者: 张敬伟 

相比美国高科技产业主导,以及中国领先的互联网经济,欧洲还有什么?年轻的领导人面孔和煽情的言论无济于事。欧洲要革新的是内涵,而不是换一个更年轻的领导人。

  作者张敬伟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10月31日《联合早报》。


      31岁的奥地利现外长,近日赢得国民议会选举的胜利,将组阁成为欧洲最年轻的政府首脑。


  拥有一张“明星脸”的库尔茨在移民问题上立场强硬,他发出的“奥地利优先”赢得了很多奥地利人的喝彩。其年轻和活力的一面,掩盖了其所领导的人民党和极右翼自由党相近的立场。

  简言之,这位“明星脸”的奥地利总理,让奥地利更加右转了。在此之前,法国则有39岁的马克龙战胜了极右翼的马丽娜·勒庞,使法国避免了一场民粹主义的政治危机。从马克龙到库尔茨,当然也包括意大利等国的领导人,欧洲国家领导人的年轻化令人印象深刻。

  相对应的,则是多事之秋中的欧洲,或者说是衰老的欧洲。前者,主权债务危机戳破了欧盟华丽的外装,曝露了联合的欧洲和统一的欧元背后的硬伤。

  欧盟统一市场和欧元一统山河,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美:

  一是成熟的民主制度在危机面前变成了街头运动的乱源,当然也成为政党投机和民众发泄不满的凭借。

  二是引以为豪的高福利制度成为主权债务危机的导火索,贪图安逸的欧洲人,特别是经济基础薄弱的南欧(希腊、葡萄牙等)人,习惯了享受高福利生活,但是却导致国家财政赤字的不堪重负。

  更可怕的是,当高福利成了惯性,危机后的欧盟各国政府一旦推动减少赤字的改革,民众就会走上街头。高福利制度不仅让民众缺乏创业创新动力,而且成了制度改革的阻力,还异化为秩序紊乱的底层动因。

  三是欧盟为自我倨傲的意识形态和政治道德所累,导致难民政策的轻率。当然,其中也蕴含着大国的权谋,譬如欧盟的领头羊德国,在老龄化严重的情势下,急需引进年轻的难民劳动力,为本国了无生气的劳动力市场挹注新动力。这不仅引发欧盟内部的撕裂,也带来严重的恐怖袭击灾难,更加剧了脱欧浪潮的风起云涌。

  欧盟“三剑客”之一的英国,已经公投脱离欧盟,目前正在和欧盟进行艰难的脱欧谈判。希腊以脱离欧元区要挟欧盟提供更多援助,但是依然未走出经济困境。从马克龙到库尔茨,这些少壮派的崛起,更是欧洲乱象的政治产物。

  今年是欧洲大选年,法国和德国支撑欧盟的“双核”因素,都受右翼民粹主义的滋扰。法国尤为危险,结果使年轻的马克龙击败并不老的马丽娜·勒庞,虽说有惊无险,但是马克龙也并非常规意义上的建制派,他标榜的“不左不右”其实也是反传统的。

  默克尔虽然实现她的第四任德国总理任期,但是基民盟领导的政党联盟得票率比2013年低了近10个百分点。更糟糕的是,德国右翼政党选择党进入议会,法德两国的政治分化更为激烈。

  显然,欧盟两大支柱虽然稳住了欧盟的政治大局,没有飞出“黑天鹅”,但是困扰欧盟的“灰犀牛”仍在。至于奥利地,库尔茨本是外交部长,而且这个中欧国家一直有着浓厚的右翼氛围,这被分析家视为清算二战历史不力,该国成功地将希特勒变成德国人,把贝多芬称为奥地利人。

  因而,如果从欧盟大环境言,右翼且持强硬移民立场的库尔茨当选为奥地利总理,其实是给欧盟“右转”敲响了更危险的警钟。只是奥地利太小,库尔茨太有明星魅力,来自奥地利的险情被掩盖住了。

  这不是库尔茨的错,而是欧盟大环境所致。英国选择脱欧、法国选择马克龙、奥利地选择库尔茨、德国选择默克尔、其他国家还在焦虑地进行着自己的选择,欧洲的光荣和欧盟的梦想,似乎迎来了最艰难的拐点。

  超过五个世纪的引领全球,作为现代文明和民主宪政的发祥地,欧盟在经历上世纪两次严酷的世界大战后,看似迎来了“和平统一”的新时代,但实际上还是一盘散沙,从主权国家和各国民众,都过度追求自主权利,导致议而不决,缺乏效率和创新。

  高福利制度让欧洲人“知礼节”,但是坐吃山空也带来“仓廪虚”的亏空。危机爆发,一切都乱了——垂垂老矣的欧盟呈现出来。是盛极必衰还是繁华如梦,似乎都有,古老的中华帝国曾经多次上演这样的轮回。

  欧盟老了,实力还在,但需要革命性的变革。否则,垂老的欧洲必然是一盘散沙,统一的欧盟也会四分五裂。更可怕的是,恐怖袭击的频发,使欧洲面临中东化的险情。

  库尔茨和马克龙现象——领导人年轻化,未必是真正改革,不过是欧洲人焦虑下的选择。欧洲需要的是创新动力,欧盟急需的是创造活力,而非极端左和右两种思潮的泛滥,以及由此所带来的政治博弈。

  如果欧洲继续分裂,英国脱欧后是西班牙自治区之一加泰罗尼亚独立,或者引发其他地区的独立浪潮,小国寡民的欧洲,只有内乱、纷扰和斗争,民主这个良药就变成了动乱毒药甚至是炸药。分裂的欧洲没有出路,离析的欧盟没有希望。

  展现欧洲的凝聚力,现行体制机制要更新。除了加强财政约束,构建独立的安保力量,还要有全方位监管的覆盖。高福利的制度必须改革,而且要重振迷失的制造业。

  相比美国高科技产业主导,以及中国领先的互联网经济,欧洲还有什么?年轻的领导人面孔和煽情的言论无济于事。欧洲要革新的是内涵,而不是换一个更年轻的领导人。(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