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敬伟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11月21日《大公报》。
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又出撞船事故。十八日,美军在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配备的“本福尔德”号驱逐舰在相模湾训练时,与一艘日本拖船相撞,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第七舰队的声明有些轻描淡写,指出是一艘失去动力的拖船撞向正在训练中的“本福尔德”号,驱逐舰轻微受损。没有人员伤亡,已经成为第七舰队声明中的“幸事”,此前该舰队的舰船相撞事故却没有那么幸运。今年六月,“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在日本海域与菲律宾籍货轮发生碰撞,导致七名水兵丧生,包括舰长在内的三人受伤。今年八月,“约翰.麦凯恩”号驱逐舰在新加坡东部海域与一艘商船相撞,造成十名船员死亡、五人受伤。
不死人就万幸,这相当讽刺。不管是美舰撞上商船,还是民船撞上美舰,强大的美国军舰不是被重创就是被“刮擦”,给人的感觉是美国强大的海军在西太平洋变成了“纸老虎”,或者是“银样镴枪头”。
撞船背后的严重问题
也许情况更不堪。前两期事故的调查发现,撞船是因为疲劳驾驶和操纵不当。不过即使是事实,这两个原因放在陆地上的撞车事故才更可信。毕竟,美国舰船不仅有着庞大的雷达预警装置,还有严格的值班制度,又怎么会疲劳驾驶和操作不当呢?显然,美国舰船在亚太,长期以来其实并未多少战斗任务,更多时刻,是作为战略威慑用的,即以耀武扬威的军力展示和游弋,彰显美国的肌肉。长此以往,美国舰船上的士兵也就麻痹了,指挥系统也就不畅了,相关管理和控制也就松懈和不按流程进行了。
美军曾有过因为麻痹而遭受珍珠港突袭的惨痛教训,也凸显仅有高大上的硬体武器装备是没有用的。无论是传统战争还是现代战争,军事技术和装备固然重要,但是指挥系统发生梗阻、一线作战人员不按要求操作,“人”出了问题,强大的硬体设施也会变成一堆废铁,甚至还会搭上作战人员的性命。第七舰队之前的两起撞船事故就属于此例。刚刚发生的撞船事故,则意味着美国第七舰队还未真正吸取教训,指挥系统、舰队管理和一线作战人员之间还存在问题。虽然之前第七舰队司令被免职,但是第七舰队长期积累的问题,看来也不是短时期内能解决的。
美第七舰队在西太平洋地区的状况频发,让区域各国尤其是美国盟国捏了一把汗。这样的美国能够充当自己的保护伞吗?悬疑之下,丢的可不是美国的脸面以及朋友圈的不信任,还会动摇美国在亚太的战略根基。
美国在亚太的驻军佔比美国海外驻军近半,第七舰队是重中之重。奥巴马时期,提出重返亚洲战略。美国在西太平洋最大限度地展示了美国海空军力,也在战后形成了热闹的美国地缘战略朋友圈。中美两国在西太平洋特别是南海地区也变成了直面博弈,美国以亮肌肉拉朋友圈的压迫方式,向中国宣示美国才是这一区域的老大。
美国实力“回光返照”?
现在看来,这更像是美国实力的“回光返照”。特朗普时代,亚太再平衡战略被放弃,美国政府追求的是“美国优先”,以及重回中东战略。在亚太,特朗普政府除了向朝鲜亮肌肉、在南海摆摆虚架子,已经无法再像奥巴马时代那般在西太平洋任性使气了。频发的非战斗撞船事故,让美国自己都感觉羞赧,以此战斗力和管控力,只能算是做做样子的“黔之驴”。
没有人否认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海军力量,但这支强大的海军力量因为长期缺乏对手而陷入指挥不利、战斗乏力的空壳了。这是美国的宿命,也是美国亚太战略的宿命。以一国之武力充当全球警察,美国感觉到有心无力。就此而言,特朗普不再贪恋美国亚太领导地位,只求“美国优先”,实是无奈选择。从美国舰船不争气地屡屡撞船和被撞,凸显美国军事实力不足以支撑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美放弃以军力和经济双核驱动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变成了特朗普“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后者战略区域扩大了,但是内容很空洞,这也算是特朗普政府给亚太和印度等盟友的安慰吧。(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