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丁刚访越手记(四):中国投资帮助越共巩固执政地位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丁刚访越手记(四):中国投资帮助越共巩固执政地位

发布时间:2016-09-21 作者: 丁刚 

一位研究中国问题的青年学者告诉我们,一些中国电视剧在越南收视率很高,比如《蜗居》,原因是剧中反映的中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与越南非常相似,而演员的表演又是一流的。韩国电视剧之所以没有中国电视剧收视率高,就是因为韩剧“总是过于浪漫,与越南现实相距甚远”。

  作者丁刚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9月21日环球网。


  华灯初上时分,我们的车驶入河内。相比于6年前我第一次来河内,道路更齐整,也有了立交桥。摩托车依然是主流,但各式小轿车排成长龙是6年前所没有的。越南司机告诉我们,现在私家车越来越多,买一辆1.6排量的小车大约要2.5万美元。一些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就买了车去干优步。


  河内街头的红色横幅上写着纪念越南国庆(9月2日)的字样,不时出现的宣传画上,也像六年前一样,是在红旗下前进的越南军民的形象。不过,在这些宣传画的背后,却出现了新兴都市所常有的流光溢彩的繁华夜景。


  酒吧、咖啡馆、小吃店、百货商场、大酒店霓虹灯闪烁,街旁楼房高大的落款窗里,是最新款式的汽车、家具、灯具和在跑步机上锻炼的人们。最能引起中国人注意的,是四处高高竖起的大吊塔。这是一个处在迅速变化中而又与中国十分相似的城市。


  第二天,当越南社科院中国研究所前所长杜进森说出“治国理政”四个字的时候,我们还以为他说的是中国,但他随后的介绍是越中两党在治国理政理论方面的合作。


  在越南的采访中,我们不时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无论是从会议厅正面墙上悬挂的领袖画像和党旗看,还是从座谈的程序、就餐时的排座看,在很多方面,越南简直就像是一个“小号”的中国,或者是几年前的中国。


  杜进森告诉我们,越共十分注重借鉴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这让我想起六年前对越共党校——胡志明国家行政政治学院的一次采访。当时,该院的阮仲福教授特意拿出了两本已经译成越南文的中国书籍,一本是《中国改革开放25年来理论问题》,另一本是《县委书记关心的十大热点问题》。他告诉笔者,这两本书对他很有启发,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碰到的一些问题,越南现在也碰到了,借鉴中国经验可以避免越南走弯路。在笔者看来,这也是“小一号”和“慢半拍”的优势所在。


  一位研究中国问题的青年学者告诉我们,一些中国电视剧在越南收视率很高,比如《蜗居》,原因是剧中反映的中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与越南非常相似,而演员的表演又是一流的。韩国电视剧之所以没有中国电视剧收视率高,就是因为韩剧“总是过于浪漫,与越南现实相距甚远”。


  越南的革新进程同中国也有相似之处。1988年4月5日,越共中央政治局作出第10号决议,改革农业管理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包产到户。饥饿人数由1990-1992年阶段占总人口的46%下降至2012-2014年阶段的13%。到1999年,越南就成为世界第二大大米出口国。现在,越南还是全球第二大咖啡生产国,第一大腰果出口国。


  越共党报《人民报》岘港代表处首席代表汪泰表既是记者,也是作家,还是农业问题的专家。他和笔者谈起中国的三农问题的政策如数家珍,一问才知,这位越南同行曾在北京的中央党校学习过,结业论文写的就是中国的三农问题。


  由于工业化的发展,越南的土地问题也十分突出,近年来因占有农民土地办工厂、搞商业建筑引发争端的事件时有发生。汪泰表以农业问题为背景撰写了36集的电视剧,目前正在播出。他告诉笔者,农业的发展是越南革新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胡志明主席当年就非常重视反哺农民的问题。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他们的灵魂,是他们的文化之根。越南的发展不能靠拿走农民的土地去换取。


  越南是共产党执政国家。根据中国的经验,一党制国家执政党的稳定转型,以富有活力的领导力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对国家发展有决定性作用。越南共产党正走在这样一个决定性的阶段。但改革也充满了压力和风险,将对越南共产党的领导力及其体制形成挑战。


  比如,国有企业的改革。预计今年年底将有459家企业实行股份制,是前五年实施国企改革的企业总数的90%。又如,为达到TPP协议(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要求而必须进行的改革。除了要打开一些经济领域的大门,实施减税之外,还要允许工人自由组织工会,这将涉及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稳定。上述两个层面的改革,最终都将考验越南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力和掌控力。


  越南社科院中国研究所前所长杜进森送给我们一份他的演讲提纲,上面明确列出了越南共产党面临的“四大危机”,即经济落后和国际竞争危机、偏离社会主义危机、官僚主义和腐败危机、“和平演变”危机。提纲中提到的其他挑战是,贫富差距、社会分化日益加剧。


  值得注意的是,越南近年来还出现了借机将反华与放弃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的政治思潮,这股思潮与民族主义情绪纠缠在一起.一些党员干部也主张西化,甚至提出越南“应放弃社会主义,不再依赖中国”。这增加了越中关系的复杂性,也使得中越经贸关系具有了更多的政治效应。


  从与越南人士接触的过程中,笔者感觉到经济发展的问题在越南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因此越南党和政府会在对外关系中坚持发展优先的考虑,把握好开放与社会的稳定、发展与大国关系的平衡。


  目前越南的就业压力很大,全国处于劳动年龄的人口为4390万,占总人口的51.2%。据统计,每年至少需要2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而预计仅能提供约150万个工作岗位。这还不算因土地减少而失业的农村人口。就业已经成为这个国家稳定的基础。越南一位学者对我们说,中国加大对越投资看上去是帮助越南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实际上也是在帮助越共巩固执政党的地位。(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