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2-26 作者: 张敬伟
对马克龙而言,“反犹”是危也是机。“反犹”不得民心,最新民意调查显示,56%的法国人支持停止“黄马甲”运动,因为“黄马甲”运动违背了原来的初衷,已经变成了泛滥的街头暴力行为。“反犹”的浑水摸鱼,也让法国全球声誉受损。这也给马克龙利用反对“反犹”民意,强力遏制“黄马甲”运动提供了契机。
作者张敬伟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2月24日中国网。
法国“黄马甲”运动,延续3月,近1800人因为街头暴力行为被拘。尽管如此,这也算是街头民主的常态,马克龙政府也无可奈何。
然而,2月16日的第14次“黄马甲”游行,却出现了“反犹”的杂音。在当天的示威游行中,有些示威者高喊“反犹”口号,此举让“黄马甲”运动偏离了“民主正确”的轨道,也给了马克龙总理强烈谴责的理由。
从莎士比亚的名篇《威尼斯商人》中塑造的夏洛克这个吝啬的犹太商人形象,可窥欧洲对犹太人的偏见之深。如果说文学意义上的犹太商人仅具典型的讽刺意味,欧洲对犹太人的迫害则有着悠久历史。欧洲既有将犹太人评价为“贪婪、阴险”的偏见,也有极深的宗教仇恨——将犹太人视为谋杀耶稣的人。一旦出现政治和经济危机,犹太人也被欧洲统治者视为幕后黑手。二战期间,希特勒屠杀600万犹太人,欧洲“反犹”达到高潮。
法国的“黄马甲”运动因马克龙加征燃油税而起。马克龙最终妥协,但“黄马甲”运动却并未真正停下来,并且从法国蔓延至欧洲其他国家,甚至越过大西洋传导至加拿大……由此可见,“黄马甲”运动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对某项政策的不满,而是融汇了法国乃至西方民众多维度全方位的愤怒,也激活了“反犹”者的趁火打劫。
“黄马甲”运动发生暴力行为不意外,出现“反犹”的杂音也在预料之中。但是,前者可以用警方逮捕解决,后者则触及到了敏感的政治底线。更可怕的是,在2月16日的“黄马甲”运动中,不仅有人高喊“反犹”口号,而且还有示威者围攻谩骂法国知名的犹太哲学家阿兰·芬基尔克罗。
“反犹”利用“黄马甲”运动的越界行为,不仅让芬基尔克罗感到了“绝对的仇恨”,也将让法国、欧洲和全世界的犹太人感到焦虑和恐惧。如果法国不采取行动,“黄马甲”运动也将出现反对“反犹”的示威者。这样的“黄马甲”运动可能变成失控的街头动乱。在此情势下,马克龙总统通过两个月(1月15日-3月15日)的“全国大辩论”难以制止“黄马甲”运动,用所谓英国式“全民公投”也无法解决“黄马甲”运动愈演愈烈的社会危机。去年实施燃油税的“强硬”和后来向示威者妥协的“软弱”,马克龙政府已经左支右绌。
不足两年时间,那个击败玛丽-勒庞将法国和欧盟从右翼民粹主义危机中挽救出来的马克龙总统,意气风发不在,如今只有三成左右的民意支持率。更糟糕的是,2018年的法国经济增长只有1.5%,低于2.3%的增长预期。
马克龙要挽回低迷的民意,解决“黄马甲”危机是当务之急。“反犹”杂音,暴露了法国社会潜藏的种族主义隐患,也暴露了欧洲民粹主义恣肆下“反犹”的死灰复燃。
法国内政部长卡斯塔内2月11日发布数据称,2018年法国境内发生的“反犹”案件数量比2017年暴增74%。法国文化部长埃斯特曾在社交媒体上表示,“面对这些人的仇恨和愤怒,我们不会向‘反犹’行为低头。”简言之,“反犹”在法国已经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变成了社会难题,“黄马甲”运动有将“反犹”推升为“反犹运动”的可能,激活法国乃至欧洲的“反犹主义”。
对马克龙而言,“反犹”是危也是机。“反犹”不得民心,最新民意调查显示,56%的法国人支持停止“黄马甲”运动,因为“黄马甲”运动违背了原来的初衷,已经变成了泛滥的街头暴力行为。“反犹”的浑水摸鱼,也让法国全球声誉受损。这也给马克龙利用反对“反犹”民意,强力遏制“黄马甲”运动提供了契机。
17日,马克龙已经做出强烈表态,他“绝对反对”对犹太学者的侮辱和谩骂,强调“我们的反对态度让法国变得伟大。”然而,反对“反犹”事件发生,不能说说而已。遏制“黄马甲”运动也需要大智慧。
马克龙在处理“黄马甲”运动时早期过刚、后来过软,导致“黄马甲”运动失控。这也是西方街头运动的常态。简言之,这也是西方“民主病”发作的典型症候。
“黄马甲”运动不止,“反犹”就会火中取栗,就会撕裂法国社会,影响法国的国际形象,动摇总统马克龙的权力基础。马克龙必须做出抉择。(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