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何亚非:在国际化、平台化、专业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何亚非:在国际化、平台化、专业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发布时间:2021-12-28 作者: 何亚非 

“成立四年来,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团结依靠广大会员,整合调动行业资源,紧扣时代脉搏,把握前沿趋势,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为推动全球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想引领和实践支撑。”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秘书长何亚非在年会上作工作通报时表示。

何亚非系外交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本文刊于12月27日《多彩贵州网》。


12月21日,2021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年会上在“云端”启幕,年会以“国际组织如何在全球旅游复苏与重塑治理中发挥引领作用”为主题,旨在探讨未来全球旅游合作的新路径、新体系、新平台,为全球旅游复苏与重塑治理贡献智力支持并发挥引领作用。


“成立四年来,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团结依靠广大会员,整合调动行业资源,紧扣时代脉搏,把握前沿趋势,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为推动全球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想引领和实践支撑。”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秘书长何亚非在年会上作工作通报时表示。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秘书长何亚非通报联盟年度工作情况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是全球首个以山地旅游定位的国际组织,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保护山地资源、传承山地文明、促进山地经济、造福山地民众的宗旨。通过联盟年会,以及“国际山地旅游日”、世界名山对话等品牌活动,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山地旅游繁荣发展,构筑国际旅游业和山地旅游目的地高端交流平台,为扩大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做出了贡献。


何亚非在工作通报中提到,联盟运行四年大体经历两个阶段,一是开局初创及平台构建阶段(2017年-2019年),二是在应对疫情危机中推动成果落地阶段(2020年-2021年)。回望过去,联盟加强秘书处内部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联盟年会、国际山地旅游日、世界名山对话等品牌活动为抓手,强化联盟服务会员、凝聚业界的对话交流机制;积极制定山地旅游国际标准,先后推出《世界山地旅游发展趋势报告》《国际山地旅游徒步指南》《后疫情时代山地旅游发展之路》《世界旅游名山分类与评价体系》等研究成果;发展国际合作机制,加强与其他国际旅游组织的交流合作,先后与世界旅游及旅行业理事会、亚太旅游协会、世界旅游联盟、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世界旅游经济论坛、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充实联盟内设机构,成立专家委员会和投融资委员会,为联盟高质量运营提供了支持。


四年来,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创新、持续为山地旅游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平台体系持续提升,拓展了合作交流渠道。此外,何亚非也提出了对联盟2022年的工作思路。


2022年,国际山地旅游联盟要做好理事会换届工作,为将联盟建设成为充满活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国际非政府组织而不断努力;做好联盟维系会员、服务会员,增加优质会员,增强联盟的吸引力;做强联盟平台,创造性、创新性地办好联盟2022年度活动,特别是国际山地旅游日、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年会、世界名山对话、亚洲山地旅游推广大会、国际山地旅游城市目的地对话等,推动联盟活动“走出去”,扩大活动效果和影响力;继续开展山地旅游课题研究,为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撑;利用联盟“两微一网”和短视频平台,将联盟传播重点从基础平台建设转向内容提升、宣传拓展、形象推广,打造联盟传播体系,扩大联盟影响。


何亚非认为,国际山地旅游联盟自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国际化的目标,会员遍布世界各大洲,但目前离国际化还有不少差距,需要下决心从理念、架构上加大工作力度,踏踏实实做好联盟的国际化工作。在制定山地旅游相关的标准方面也要站在全球视野,制定具有普遍意义和适用性的标准。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定位于山地旅游,根本是为了满足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表示,利用山地旅游为载体,赋予其文化、体育、康养、探险等内容,使世界更加美好,生活更加多彩,因此联盟应该成为各国文化旅游合作的传播者和桥梁。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