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1-20 作者: 罗思义
一些宣称 “美国股价正创历史新高”的说法,并没有将美元汇率下跌因素考虑在内。将汇率因素考虑在内,以人民币计价的标准普尔500指数达到创纪录的历史高点是在2000年3月24日。此后至2013年11月27日的峰值为止,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了 18.3%。问题是,同期美元兑人民币,却下跌了35.9%。
2013年,美国经济整体呈现稳步温和复苏的态势,在多领域表现出可持续的增长动力。而随着财政僵局的逐渐缓解,美国经济有望在2014年延续甚至加速复苏进程。借力美国经济利好,中国人能够找到哪些机遇?房地产、美股是否仍具投资价值?哪些中国企业将因美国复苏受益?谁又将因QE退出而受损?
美国经济开始走向复苏轨道,中国投资客需要避开已经人尽皆知的机遇。在传统的投资热点地产和股票项目中,住宅地产更具潜力,而已经飙升的美股似乎并不适合长线持有。免税债券是一片待“开垦”的淘金地,而如果你是对能源需求较高的企业,那么,就去美国投资设厂吧。
投资忠告一:关注住宅及关联行业
不论是宏观经济学家,还是金融机构短期投资建议者,都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仍是2014年美国经济复苏最大动力,但住宅地产远超商业地产。
别局限在房产,看关联行业
“住宅相关行业并不局限于地产本身,而是包括建筑施工单位、住宅维修公司、家具公司、建筑设计公司等,范围非常广泛。”美国Elliott资产管理公司总裁Mark Elliott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分析,“其他住宅相关的金融机构,也将受益,如抵押品保险公司、银行、住宅的投资公司。”
此外,住宅相关金融产品,也将拥有较高收益率,Mark Elliott特地指出,“地产信托基金股票(mortgage REIT stocks)由于在危机期间受到重创,也会随着住宅市场的回暖,而有较大反弹。”
地区、支付方式影响亏赚
不过,笼统盯住房地产,可能带来的是巨亏。因为具体地区、投资方式的选择,可能导致赔钱还是赚钱的巨大差异。
“中国人需要避开已经人尽皆知的区域,去寻找中国人不熟悉的地区,因为像纽约、圣弗朗西斯科这种人人熟知的地区,房地产已经过热,价格可能已经远超实际价值,并不适合单纯的投资目的。”Mark Elliott建议,佛罗里达、亚特兰大、凤凰城、拉斯维加斯等地在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而目前房地产价值仍然被严重低估,可以低价买入。
另外,买房的支付方式在其他国家也许不是大问题,但在美国,由于5年量化宽松政策,造成所有资产价格都建立在0利率的基础上,而2014年宽松政策将开始逐步退出,不同支付方式将导致各自的收益出现明显差异。
Mark Elliott在危机前以及危机中,都用现金投资房产,因为这样更划算。而现在,Mark更建议使用抵押贷款。
投资类型应慎重
尽管Mark Elliott仍坚信,美国许多地区房地产价格被严重低估,然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却向记者表达不同观点,“总体而言,美国房地产最佳投资时机已经过去。对于个人投资者,除非为了居住、孩子教育或养老,否则并没有太大投资空间。”
房产投资,需要看宏观经济,若GDP增长不强劲,房产价格可能不会有太大提升。陈凤英向记者分析,“我认为2014年美国GDP增长率将在2.6%-2.8%,按照政策危机周期,2014年理应是4%-5%,但这次危机尤其严重,因此2014年GDP最终增长率不太可能超过3%。”
更何况,从美联储的政策,就能看出来美国房地产仍然未达到稳定,也就是说,房产整体价格上升不太大。
“伯南克依然担心房地产,所以每月缩减QE中,只有50亿美元,是从MBS(房产抵押贷款证券)中缩减的。”陈凤英向记者分析,“原来我们预计MBS至少要缩减100亿美元,而伯南克最终的决定说明,美国房地产恢复,还远未达到稳定。”
在陈凤英看来,自住型住宅,应该“买贵的,不买便宜的”房子,“20多万美元的房子就别买了,要买就要100万以上,因为便宜的房子治安不好,犯罪率较高,不适合普通人日常生活。”
房子好买但难养
陈凤英关于“非刚需不投资”的建议主要源于三个实际因素:第一,美国房屋的养护成本非常高,各种维修费用的总支出,可能远远超过房屋本身价格;第二,税负重,美国财政悬崖必然导致政府继续增加税收,使房产相关税收品类繁多,负担进一步加重;第三,美国对房地产泡沫的严厉打击。
“很多房子,你可能买得起,却养不起。”陈凤英对记者说,“美国的法律极其严密,房子买了就必须养,不像中国买了地、房子后可以空着。”
“光门前一棵桃子树,就至少要每年3000美元修剪费用,否则一个桃子落在地上,影响了邻居生活,邻居一句话都不说,就会直接告上法院。”一位妈妈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达自己女儿在美国生活遇到了众多法律、文化差异,“其他房屋保养、维修费用,以及社区建设费用,都是中国人难以想象的。”
以申请破产的城市底特律为例,一些房屋销售中介甚至将价格降到了1美元,仍然无人问津,许多精美的房子沦为“鬼屋”,据来自美国的网络社区报道,“因为房子本身不值钱,但其配套的税收、过户费、养护费、管理费等等,名目繁杂的税收、行政费用、社区费用,却可能高达几十万美元。”
投资忠告二:短线炒美股 长线看A股
如果你是“快进快出”的超短线投资者,美股将很火爆;如果你是巴菲特式的长期投资者,中国A股比美股更有长期潜力,但这仍然需要看中国证券市场体制改革的进度。
美股或是假繁荣
2013年,美国股市创下15年来最佳表现。分析认为,2014年,美股将继续“一路高歌”,繁荣远胜2000年-2007年美股泡沫破裂前“令人惊掉下巴”的“美股大盛世”。
美股在全球金融从业者中拥有“无上的殊荣”。全球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CFA Institute)对全球10万金融从业者的“2014全球投资氛围”调查显示,高达71%的金融从业者认为,股票拥有最高的投资回报率。其中,美股被26%的全球金融从业者认为是最值得投资的股市,而相比之下,只有10%的从业者,把票投给了中国。
长期投资美股的一位基金经理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了乐观态度,“长期看,道琼斯指数涨到20万都不是问题,不能用中国的思维去衡量美国股市,因为美国的机制与中国有根本的区别。而且,QE缩减后,很多资本会被抽出流向股市,2014年美股将更加火爆。”
不过,独立经济学家认为,鼓吹美股收益率最高的人,是颠倒黑白,因为连在中国存银行定期,都比买美股更划算,而且,越是复杂的金融工具,收益率越低。“把钱存在中国的银行的中国大妈,所获得的收益,高于把钱投入美国股市的投资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约翰·罗斯义经过独立的数据核算后发现。自2000年以来,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股息仅1.8%,而中国的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自2000年以来一直都高于1.8%。
“不仅远超美股普通投资者,把钱存银行定期的中国大妈,也比美国最大股票基金公司——先锋大盘股票市场指数(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投资者,要成功得多。” 约翰·罗斯义在新浪财经专栏发表的文章中称。
尽管表面的指数不断刷新美国历史的“新纪录”,但美股的实际收益,却还不如2000年。这也许意味着——美国股市的空前繁荣,其实只是表面的假象。
约翰·罗斯义还认为,一些宣称 “美国股价正创历史新高”的说法,并没有将美元汇率下跌因素考虑在内。将汇率因素考虑在内,以人民币计价的标准普尔500指数达到创纪录的历史高点是在2000年3月24日。此后至2013年11月27日的峰值为止,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了 18.3%。问题是,同期美元兑人民币,却下跌了35.9%。此外,自2000年9月以来,美国股市上涨了 21%,而同期通胀率,却增长了35%。也即是说,剔除通胀因素后的美国股市比其峰值水平下跌了17%。
除了约翰·罗斯义分析的美元贬值、通胀率上升两大因素,导致美股的实际收益远小于其表面的指数上升外,量化宽松带来的美股泡沫的风险,也是2014年投资美股必须谨慎判断的关键。
“要不是伯南克的QE3,美股肯定还在谷底出不来,更别说不断创历史纪录,股市的繁荣来自QE释放的大量资本堆积。”陈凤英向记者指出。而QE3将从2014年1月开始从每月850亿美元资本注入,缩减到750亿美元。
QE3的本意是降低利率,以帮助企业获得低利率贷款,刺激企业投资,进而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然而,其中许多资本都被金融机构用于套利,并没有如美联储所愿,流向真正促进经济发展的企业。
有宏观经济学家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的美股,也是金融机构以美联储低利率的资本“炒”出来的,股市繁荣景象的背后动力,并不是经济的真实复苏,而是金融资本的泡沫堆积。
“金融机构收益率,早就恢复到了危机前水平,目前‘自买自卖’的自营交易,仍然猖獗,说明金融机构并没有从危机中吸取教训,他们会继续推高泡沫,自己却在泡沫破灭前,逃之夭夭。”陈凤英向记者分析。
A股比美股上涨空间大
美股飙涨,既是美国经济复苏的大喜讯,也可能是美国经济新一轮危机的前奏噩耗。有宏观经济学家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2014年,道琼斯指数不太可能超过2万,因为美国经济并未复苏到这样的地步。现在的1.6万点,是从2008年的6000多点涨起来的,已经上涨了1万,后期上升空间并不会很大。
1.7万点,被宏观经济学家认为是美股危险的临界点。“如果股市突破2万点那就非常危险了。即使在1.7万点,我也劝中国投资者谨慎小心。”陈凤英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
不仅如此,对于并不了解美国当地情况的中国人来说,地域的陌生性也增加了更多投资风险。“光从公司财务数据、公开信息,很难了解一个上市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而不了解公司,就随便投资,失败风险太高。”Mark Elliott表示,“投资不了解的公司,风险远高于违约的债券。”
不论是中国、欧洲宏观经济学家,还是美国的资产管理公司,都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长期来看,投资美股不如投资中国A股。
“我更建议中国投资者选择中国公司,投资中国股市,而不是选择自己陌生的美国股市或公司。不过,中国投资者需要小心,因为中国股市仍需要很长时间,来提高股市的透明度,而没有透明度的保障,准确判断公司价值就比较困难。”
Mark所在公司的投资方式效仿巴菲特,多采用长期投资。“我建议中国投资者投资中国股市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股市上涨的空间比较大,从长期来看。因为中国股市发展时间比较短,很多好公司的价值都被严重低估,在现在的低位买入,将来就能获得巨大收益。”
“而与中国股市相比,美国股市已经发展成熟,价格与实际价值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也就是说,你很难以较低的价格买到好公司的股票,而且股票价格有时已经超过了实际价值,也就是说,你买贵了,将来可能要亏钱,即使不亏,上涨空间也不大。”
陈凤英也认为,“美股已经到了1.6万点,上涨空间能有多大?而A股才多少?两千多点!中间有多少投资机遇?”
投资忠告三:“挖金”免税债券
除了部分地区的房地产,部分美国债券也是中国人不熟悉,却回报率极高的投资对象,例如波多黎各的免税债券,Mark Elliott向记者分析。
“以波多黎各为代表的自治邦,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都无权征收债券税,也就是说,投资这些地区的债券,可以完全免税。” Mark Elliott向记者分析,“以美国财政部债券为例,税收占据了投资收入的很大比例,而免税债券的收益率将会非常乐观。”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高收益伴随高风险。“以波多黎各为代表的自治邦,被称为‘美国的希腊’,因为他们的债务违约风险很高。”Mark Elliott表示,“但是对于某些能摸清底细的投资者,这些债券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是白捡的便宜货,尤其是它们的信用评级,从BBB- 调至BB+之后,关键在于,你能否准确判断风险,并且勇于与狼共舞。”
投资忠告四:去美国设厂
中美两国经贸关系,趋势开始逆转:不是中国增加出口美国,而是美国出口中国;不是中国吸引美国投资,而是中国企业去美国投资、生产。
能源依赖型企业易受益
“2014年中国出口美国将不会大幅度改善,相反,美国将要求更多出口中国。”陈凤英向记者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结构改革、扩大内需,美国重振制造业等两国经济、政策的变化,2014年美国出口中国的贸易额,大幅上升是可能的。”
不仅如此,中国企业还将离开“世界工厂”的中国,到美国去投资设厂。“现在到了中国企业把美国当‘工厂’的时候了。”陈凤英说,“但注意,受益的主要是受能源价格影响较大的企业,但美国的其他许多资产价格仍然高于中国。”
“现在美国能源价格比中国还低,许多对能源依赖较大的企业,可以考虑搬到美国去生产。”陈凤英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分析,“在美国当地生产,在当地销售,可以节省很多成本。甚至,对于某些企业来说,即使运回中国销售,也比在中国生产划算。”
页岩气产量的持续增长不仅正在改变美国能源供应格局,也给相关产业的复兴带来机遇。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尚不清楚美国低廉的天然气价格将会持续多久,但在未来几年内,石油价格将持续高企,而天然气价格保持低迷。总体看,化工产品价格、钢材价格以及运输成本都会走低,将使美国很多行业的竞争力得到加强。以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为例,美国的乙烯成本已从几年前的每吨1000美元下降到目前的300美元,而亚洲为1717美元,沙特阿拉伯为455美元。
地方就业是突破口
不过,美国历来被认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中,最难进入投资的国家之一。不过,2013年7月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打开了BIT(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新局面,华为、中兴等之前被以“政府背景”为由拒之门外的企业,近几个月来纷纷获得了美国的支持。
“建议企业紧紧盯住BIT(双边投资协定)谈判进展,获得国家支持的行业抓紧机会。”陈凤英告诉记者,“特别是能为当地解决就业的公司,美国政府求之不得。”
主攻的政府官员,应该来自地方政府。“美国政府最头疼的,就是失业率过高的问题,中国企业为当地增加就业,就容易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再去向联邦政府施压,比中国自己与联邦政府谈判,将更为轻松。”陈凤英向记者分析。(原题:投资美国的四项忠告 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