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5-29 作者: 杨瑞龙
产业振兴并非简单的数量扩张,而是内含着结构调整——不仅要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兼并重组来治理产能过剩问题,而且要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力度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也就是说,应把产业振兴建立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础上。怎样显著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呢?实践表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依赖于一系列条件,而这些条件的创造与体制改革的深化有很大关系,特别是要进一步弄清楚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作者杨瑞龙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刊于2014年5月29日遂宁新闻网。
产业振兴并非简单的数量扩张,而是内含着结构调整——不仅要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兼并重组来治理产能过剩问题,而且要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力度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也就是说,应把产业振兴建立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础上。
怎样显著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呢?实践表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依赖于一系列条件,而这些条件的创造与体制改革的深化有很大关系,特别是要进一步弄清楚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谁是自主创新的主体?长期以来,由于不是微观主体自己要创新,而是政府要求它创新,所以企业作为“被动的”创新主体,仍然热衷于拼设备、拼消耗,而对技术改造与创新没有多少兴趣。
企业有没有动力进行自主创新?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目的,就是通过优化企业资源组合,使自己创造的产品、工艺或品牌不易被他人模仿,从而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技术创新是有风险的。如果企业无法获得创新带来的超额利润,那么,它就不会冒着风险去创新。显然,企业创新的动力与产权关系的明晰程度有关,因为产权的最大功能是给当事人从事某项活动以明确的收益预期。因此,必须通过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奠定有利于创新的微观基础。
企业有没有能力进行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一项投入巨大、风险很高的活动,即使企业具有自主创新的动机,但受条件限制,它也未必有能力实施创新。突破创新的“瓶颈”,需要创造条件化解创新的风险。一是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二是做大做强企业。三是提高企业的技术集成能力。所以,需要把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在高起点上进行自主创新。
怎样创造有利于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和社会环境?自主创新的高风险,决定了它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例如,对自主创新的研发活动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对高科技企业的上市和贷款给予适当的倾斜性支持政策;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完善风险投资市场体系;加强对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研部门的研究成果产业化。政府也可通过组织基础性研究项目、集中攻关性重大项目、共性技术项目等,带动和协调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并通过外部溢出效应,降低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本。(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