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21 作者: 丁刚
能源价格飙升引发了美国严重的通货膨胀,这一现象再一次表明,美国的经济模式仍然徘徊在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框架的模式之中,其能源转型仍会有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
作者丁刚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人民日报》原驻联合国记者,本文转自12月18日“丁刚看世界”微信公众号。
能源价格飙升引发了美国严重的通货膨胀,这一现象再一次表明,美国的经济模式仍然徘徊在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框架的模式之中,其能源转型仍会有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
美国的石油战略远未过时,中东与华盛顿的距离也没有拉远。这决定了能源仍然是美国与中国战略博弈的一个重要领域。
作为全球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美国的全球战略也必会显示出其确保能源稳定的重要考虑。
换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影响美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石油生产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美国需要中国在能源问题上的合作,但合作的目的是为了让美国经济不会发生危机。所以,华盛顿希望中国同它一道释放石油战略储备来救急。
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发生过三次由能源导致的大危机,都是油价大变动引发的。
华盛顿现行的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也会在能源问题上突出显现出来,包括针对中国在全球石油及天然气开采的布局、石油贸易和定价等方面的进取,采取遏制手段。
美国会着力于维护其对全球能源资源和通道的控制,以及作为其金融霸权重要支柱的石油美元体系的控制。
但是,美国的能源战略反过来又成了它的战略包袱。美国的发展模式制约了霸权的扩张,并成为导致其实力相对下降的重要因素。
中美两国最重要的竞争之一就是发展模式的转型。谁的转型更快一些,谁就会处于一个更主动的地位。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目前中美两国民众的消费模式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化石能源体系被大规模替代还不大可能。
美国要想全面落实新推出的万亿基建计划,仍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而中国要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也要靠化石能源的支撑。
中国是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2020年进口了5.424亿吨原油,或1,085万桶/日。即使是在疫情的情况下,仍然较前一年增加7.3%,创下历史纪录。
2009年-2020年中国石油进口
这一增长背后固然有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与规模的原因,但是石油进口越多,我们的战略选择就越是会受到限制,也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挑战。
在人类史上,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和占有能源一直是强国的一个重要特征。
大国的崛起总会造成国内能源产量无法满足工业化生活日益膨胀的需求,于是就会导致对外部能源的严重依赖。
英国和美国走的都是这条路,到现在也未能完全摆脱,而且他们是以侵略、掠夺、战争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能源安全的。当然,他们也是以这种思路来看其他国家的发展的。
2021年4月5日,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在演讲中说:“多年来,人们一直在为石油而战。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为水而战”。
美国学者杰夫·D·科尔根在《石油、冲突和美国国家利益》一文中这样写道:”尽管围绕石油储备的‘资源战争’的威胁常常被夸大,但石油工业产生的政治影响的总和使石油成为战争的主要原因。自1973 年以来,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国家间的战争与一个或多个与石油相关的因果机制有关。没有其他商品对国际安全产生过如此大的影响。“
今天的西方现代化生活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矿物燃料和汽车为代价的、便捷的一次性消费主义。这种舒适生活背后有一个可怕的事实:一名寿命为80岁的普通美国人一生消耗树木1000棵,石油262.4吨。
最关键的是,今天西方国家不遗余力地要求发展中国家按照他们的标准来降低能源消耗,其实,世界上的不可再生能源,要么是已经被他们大量地消耗掉了,要么就是他们的企业仍控制着最优质的部分和市场。
显然,美英走过的路不是中国的选择。
中国人当然有权利像欧洲人和美国人那样过上体面的、现代化的生活。但是,中国的崛起是在一个不同的时代,中国人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必须更少地依赖石化能源。
中国已经走到了一个以能源成本和消耗最小化的方式来保证经济提升的关键阶段。
根据CEIC的数据,中国石油进口的历史最高值出现于2020年12月1日,达10,852.615千桶/日,而历史最低值则出现于1981年12月1日,为1.404千桶/日。
为保护好自己的能源需求,中国当然要做好战略准备。但这个准备并不仅仅是如何靠自己的实力去获取能源、建立稳定的储备,并有效保护重要的海上通道。同时,中国还要与更多国家联手突破美国的能源霸权体系,这包括推进人民币结算、反击美国以制裁切断别国能源供给的霸权作法。
归根结底,未来中国的能源安全还是要看内需的变革。
我们说“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这当中就有一个解决好低消耗、稳增长的问题,要有清洁能源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广泛应用,还要能够促使消费者从根本上转变消费理念与生活方式。
中国未来的战略选择其实与每一个人要过什么样的生活相关。有更多的青山绿水,就会有更广阔的战略选择空间。
这是一条“脱美国化”的发展之路,其结果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由此不再会在能源问题上被美国或西方卡脖子,实现双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也因此会有更多的战略主动权。
如果中国成功地找到一条通向现代化的“碳中和”之路,全世界将共同受益。一个以绿色能源为基础的繁荣中国是世界之福。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就会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样板。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