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04 作者: 王衍行
作者王衍行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载于12月26日财富中文网。
1.把防范风险放在重要的位置。原文标题是:《防风险稳增长促改革 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显而易见,防风险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突出的、重要的、甚至是首要的任务。
2.风险是房地产业良性循环的阻碍、抑或破坏因素。四个问题:一是地位的重要也意味着防范风险的难度不容小觑,文中特别指出:“住房和城乡建设是最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是稳增长扩内需、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领域。”文中提及“最大的”,这就是说,位高权重,牵一发动全身。二是要充分考虑系统性影响。文中指出:“房地产业规模大、链条长、涉及面广,对经济金融稳定和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系统性影响。”这意味着,其艰巨性不容置疑。三是旧的房地产开发经营模式、城乡建设方式积累了不少风险隐患。文中指出:“过去形成的‘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房地产开发经营模式不可持续,‘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城乡建设方式不可持续,既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积累了不少风险隐患。”这表明,在这些大是大非问题上,无论现在及将来,绝对没有妥协的余地。四是向40多年的痼瘴顽疾宣战。文中指出:“过去40多年的高速度、大规模建设,粗放式的发展积累了许多风险隐患。”需要指出,解决40多年沉积的问题,难度之大、代价之巨、时间之久、效果之不确定,可想而知。
3. 下决心解决破坏性“建设”行为。涉及到三个问题:一是破坏性“建设”行为的界定:文中指出:“‘运动式’、只顾‘显绩’的工作方式,往往会带来破坏性‘建设’”。需要指出,“运动式”必然与规律背道而驰,不言而喻的是,历史上,“运动式”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二是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文中指出:“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系统观念,尊重规律,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响鼓不用重锤敲:尊重规律、敬畏历史。三是如何避免破坏性“建设”行为。文中指出:“要坚持尊重规律、尊重实际、尊重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防止简单化、乱作为,坚决反对不担当、不作为。”重要的话必须多说几遍:尊重规律、尊重实际、尊重群众。
4.破旧立新的原则。文中指出:“城市开发建设从注重规模速度转为更加重视质量效益,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原有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已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可以说,这些原则较为容易理解,但现实及实践中,尚需要厘清边界并达成更多的共识。
总之,本文涉及的的问题及信号,需要结合历史及现实的全貌及场景进行深入的分析,也需要持续地跟踪。特别是,文中多次提及规律。殷鉴不远,切肤之痛告诫我们:规律不饶人,规律教训人,规律惩罚人。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