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5-20 作者: 王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说:“这个观点完全是谎言,不值一驳。实际上中国的商品对美出口,为美国每个家庭每年节省了850美元,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中国的商品出口美国为美国每年节省了1000亿美元以上,不是中国赚了美国5000亿美元,而是美国从中国身上节省了1000亿美元。”
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本文为5月17日央视《焦点访谈》文字实录,刊于央视网。
2019年5月9日,美国政府宣布,自2019年5月10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清单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此后,美方又扬言将启动对剩余325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的相关程序。美方在中美双边商贸谈判进行的过程中,采取这种极限施压的伎俩,意图逼迫中方作出有损核心利益的让步。这种做法,为磋商蒙上阴影。但美国却倒打一耙,指责中国出尔反尔,背信弃义。十一轮磋商为什么反反复复?究竟是谁在出尔反尔,背信弃义?
谁是谁非,时间给出答案。
回首一年前,当地时间2018年3月22日,美国宣布将对总值600亿美元规模的自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2018年5月3日至4日美方代表团访华,征税威胁后主动要求磋商;5月17日至18日中方代表团访美,双方就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就中美经贸磋商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停止互相加征关税。然而,联合声明发表刚十天,2018年5月29日,美国就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含有所谓“重要工业技术”的500亿美元商品征收25%的关税。6月2日至3日,美方代表团再度访华,双方磋商成果斐然,称“取得了积极的具体的进展,相关细节有待双方最后确认”。12天后,美国政府却任性公布一纸加税商品清单,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措施,同时对约16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开始征求公众意见。至此,几轮经贸磋商归零,中方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
2018年的贸易摩擦,在年底两国元首会面后有了积极成果。双方元首达成共识,停止加征新的关税,并指示两国经济团队加紧磋商,朝着取消所有加征关税的方向,达成互利双赢的具体协议。2019年1月,副部级磋商3天,高级别磋商2天;2月,高级别磋商2次,共计6天;3月,双方牵头人通话1次,高级别磋商2天;4月,高级别磋商2次,共计5天;双方互动频繁,传出的消息也是积极乐观。然而,就在第11轮中美经贸磋商还没开始时,美方突然放出消息,要从5月10日凌晨开始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的税率从10%提高到25%,并最终实施,此时,正是第十一次磋商进行时。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贸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说:“美方就以这个为理由出尔反尔,对中国的出口产品提高关税,破坏了双方谈判的约定,这种做法应该说充分体现了美方贸易霸凌主义的特点。
第十一次磋商未果,美方却将责任推到了中国身上,称是中国出尔反尔。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永说:“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很明显地能够读出这么几个关键字,一个就是肆意,肆意践踏中美之间磋商共同努力,尤其是中方努力所达成的一些共识;第二个就是叫霸道,或者说是叫霸凌,完全不顾谈判中双方的同等地位和平等地位,一味地提出他们的要求,甚至干预中国的一些主权。”
对于美国的行径,美国国内人士以及多国政要专家表示,美方向中国发起贸易战的行为,破坏了国际贸易规则,凸显美国的霸凌与蛮横,最终美国将自食其单边主义政策的恶果。
联合国顾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说:“美国实施单边主义贸易政策是个错误,所有国家都应遵守国际规则,‘美国优先’是很可怕的错误想法,这来自美国夸大的权力感。美国加征关税也损害了自身经济,这种霸凌并不能奏效,其它国家不会在威胁下磋商。”
近日,普利策奖得主,并在2017和2018年担任普利策奖评选委员会主席的罗宾逊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说:“美国在谈判时的标准动作——也就是在最后一刻改口,当各方都认为事情已经谈好时,用这种粗暴的方法争取到更好的交易条件。” 罗宾逊质问,“美国的这种谈判方式对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会有用吗?这难道不是投资者最害怕的——贸易战中只有输家,没有赢家的一幕成为了现实吗?”
欧盟常驻世贸组织代表马克·范霍伊克伦表示,美国采取的一系列保护主义措施不仅影响世贸组织成员,也对全球增长预期产生消极影响。
法国总统马克龙14号在巴黎表示,当前多边主义遭受质疑,国际贸易等多边合作核心领域受到冲击,世界各国应共同努力,坚定维护多边框架。
如此反复无常,不断对中方极限施压,美方所图究竟是什么?仅仅是为了缩小所谓的贸易逆差吗?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说:“你要贸易平衡,我多买一点;你要开放市场,我多开放一点。你关心的两个问题,强制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保护我们都有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现在看起来这些都给了以后还不满意,它完全不是在意贸易,是贸易以外的战略问题,就是要限制你的发展。”
以贸易摩擦为切入点,所图的其实是限制中国的发展。这样的图谋在美国的谈判要求中可见一斑。拿美国要求减少贸易顺差来说,要求中国扩大进口,但却对产品加以限制。
一方面限制出口产品,要求我们减少顺差;另一方面美国还扬起关税大棒,妄图给予中国经济重创。不仅如此,在谈判中,还专门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无理打压。
政府补贴,是为了支持本国一些产业发展,政府拿出一部分钱补贴企业的行为,很多国家都有,无可厚非,而这也成为了美国拿来要挟中国的一点。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说:“它就认为我们政府补贴太多了,首先这是双重标准,因为它也补贴。去年大家有印象,通用公司准备在美国关两个分厂,马上给通用老板打电话,说你再关我就不给你补贴了,说明它是一直有补贴的;另外就是中美贸易摩擦起来以后,美国的大米出口受到了限制,它就向国会申请200亿的补贴,这不是补贴是什么?”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说:“该不该取消,看WTO规定,如果认为中国有一些出口补贴不符合政策,美国应该相应废除掉出口补贴政策。这个东西不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从这个角度来讲,在很多贸易谈判具体条款中,美国的贸易霸凌主义,这种一意孤行或者贸易孤行主义体现得非常明显,没有平等磋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四十年的成就有目共睹。然而美国等却对此横加指责,认为中国属于非市场经济国家,造成中国出口的部分商品要缴纳远高于100%的关税。美国说因此每年从中国损失5000亿美元。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说:“这个观点完全是谎言,不值一驳。实际上中国的商品对美出口,为美国每个家庭每年节省了850美元,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中国的商品出口美国为美国每年节省了1000亿美元以上,不是中国赚了美国5000亿美元,而是美国从中国身上节省了1000亿美元。”
专家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形态是一模一样的,不能因为某些模式的差异,就全盘否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美国针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评估,都是美国单方面将市场经济问题政治化的标准,而不是客观评估一国经济是否真正市场化的标准。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昌林说:“市场经济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市场经济本身是发展经济的一个手段,任何国家都可以利用,我们利用这个手段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国情,那么我们不能复制发达国家的模式,实践证明很多国家复制西方那一套模式实际上也没有取得成功。”
从单方面挑起贸易摩擦,到一次又一次的变脸,对中国极限施压,无不体现了美国的强权霸凌,一个满是美方意志的协议,中国是断然不可能接受的。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对当前的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对此中方的态度是鲜明的,在实践中以建设性的方式管控分歧,以最大的诚意处理摩擦,以坦诚而富有建设性的态度构建合作是中方的一贯选择。而美国的反复无常、肆意霸凌,却在这场贸易摩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所说的,面对贸易战,中国不想打、不愿打,但也绝不怕打。中方不会屈从于任何外部压力,有决心、有能力捍卫自身合法正当权益。而美方也不妨好好算一算自身利益的得失,早日认清形势,回归正轨,同中方相向而行。(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