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我国人均GDP排名变动情况及人均GDP预测》研究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我国人均GDP排名变动情况及人均GDP预测》研究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19-01-30 作者:  

1月28日下午,《我国人均GDP排名变动情况及人均GDP预测》研究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该报告在学术论文《我国人均GDP排名变动情况及人均GDP预测》(《当代金融研究》2018年第6期)的基础上修改而成。报告和学术论文均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产业研究部副主任卞永祖研究员及助理研究员刘延洁研究撰写。

人大重阳综合多家媒体报道:1月28日下午,《我国人均GDP排名变动情况及人均GDP预测》研究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该报告在学术论文《我国人均GDP排名变动情况及人均GDP预测》(《当代金融研究》2018年第6期)的基础上修改而成。报告和学术论文均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产业研究部副主任卞永祖研究员及助理研究员刘延洁研究撰写。





本次发布会由人大重阳院长助理贾晋京主持。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在引导发言中指出,人均GDP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不论是其水平值的变化还是其相对排名的变化,都有重大的研究意义与现实意义。



在发布会上,卞永祖研究员发布了报告。他介绍说,由于各国之间存在人口差异,在进行跨国比较时,相对于GDP总量而言,人均GDP是更恰当的跨国比较指标,其排名的动态变化更能反映我国的经济发展成就。在进行排名跨期比较的研究过程中,由于国家的划分随时间推移发生了改变、部分国家存在年份数据缺失等原因,不同年份间,有相关数据的国家总数、参与排名的国别会有较大差别,难免造成排名跨年不可比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选取了在1960年人口总数超过1,000,000的91个国家作为样本进行人均GDP排名,从而缓解了由于总样本的变化造成跨年不可比的问题。


报告指出,当前国内国外对于我国经济实力存在对立的两方观点,一方认为中国实力非常强大,另外一方认为我国仍然比较落后,报告的模型推导利于客观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实力以及在国际上的位次。相比于某一年的静态排名,人均GDP排名的动态变化更能反映我国的经济发展成就。


报告提出,由于多方统计与算法各异等原因,不同世界组织给出的全球人均GDP排名不尽相同。比如,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6年,我国人均名义GDP在189个有相关数据的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76位,IMF于2018年1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也认为我国的人均名义GDP位列第76位。根据联合国的数据,2015年,中国的人均名义GDP在21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92位。而美国中央情报局在The World Factbook给出的估计中,2016年,中国经购买力平价调整的人均实际GDP在23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106。就国内而言,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官方说法。例如,2014年至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两次提到中国人均GDP在世界的排名在80位以后;原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则曾在2015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发布会上提到我国人均GDP在世界上还是在90名左右。这些说法虽然都有其可取之处,但考虑到未说明排名范围与数据来源,其准确性有待商榷。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确定我国人均GDP的世界排名。



由于存在所有国家和地区进行人均GDP排名可能存在跨期不可比的问题,报告的数据库选用Penn World Table(PWT),样本是在1960年时人口总数超过1,000,000的共91个国家,其人口总数覆盖了当时和现在世界人口总数的绝大部分比例,保证了中国在样本国家和地区中的排名相对其世界排名而言具有一定代表性,同时又在各年间可比。


通过计算可知,在1960至2014年间,总体而言,中国的人均实际GDP排名持续呈上升趋势。1960年,中国的人均实际GDP排名为第75名;到1961年,下滑到所选时间区间内的最低水平,为第82名。1978年以来,我国人均GDP排名实现了快速、平稳的提升,从1977年的第75位,上升至了2014年的43位,尤其在1978至1987年和1998至2009年两个时间段上升最为迅速,提升速度分别为平均每年上1.5位和接近1位。通过对91个样本国家的排名对比可以看到,中国是少数几个排名上升位次超过30位的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人均名义GDP排名从2012年的第41位上升至2016年的第36位,可见在世界经济发展乏力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发展体现了其韧性,在稳健发展的过程中继续保持着每年提升位次超过1位的上升速度。


考虑到世界各国的人口差异巨大,且许多高收入国家的人口数量较少,直接在国家中进行人均GDP排名可能低估人均GDP低于中国的国家的人口总数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为解决这一问题,报告也分别计算了经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购买力平价)调整的人均实际GDP高于和低于中国的国家的人口总数占世界人口的比例。根据数据,2014年,在所有PWT给出相关数据的国家中,人均实际GDP高于中国的国家的人口总数占世界人口的30.4%,而人均实际GDP低于中国的国家的人口比例约为50.5%,中国的人均实际GDP已超过了世界一半的人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增长模式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增长逻辑有相似之处。报告假定中国人均GDP的增长也跟上述国家或者地区具有相似的逻辑。通过对相关国家的数据分析,得出这些国家的人均实际GDP增速与其人均实际GDP相对于美国的比例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报告指出,从人均GDP排名情况来看,我国已经达到世界前40%的水平,不能一味认为我国的经济实力还很落后。从人均实际GDP排名的快速稳步提升中,也可以看到我国近几十年来所释放出的巨大发展能量。然而,也需要看到,我国的人均实际GDP不足美国的四分之一,我国在追赶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道路上,仍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不过,用人均GDP这一单一的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会导致忽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其他重要方面。以中国为例,经过几年环境治理、转变发展思路,国内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有显著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但同样难以反映在人均GDP中,甚至对人均GDP有负向影响。还有社会治安状况、社会平等程度、人民生活幸福感、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等等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都未能在人均GDP中得到有效反映。


报告最后指出,人均GDP这一指标无法全面衡量一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不必过于关注我国人均GDP的世界排名情况。尤其是在目前我国从注重速度的增长转向注重质量的增长后,未来在评估我国的发展绩效时,不应将所有注意力全部放在人均GDP的增长与排位提升上,也应对衡量发展水平的其他重要指标给予足够的关注。



出席参与讨论的嘉宾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冯俏彬教授、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办公室主任解学成博士、中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胡玉玮博士。在嘉宾讨论环节,嘉宾们对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



冯俏彬教授表示,人均GDP是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能够体现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她针对报告研究内容时间跨度表示肯定。她认为在长周期的研究中能够勾画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趋势,对于中国能否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等一些经济问题给出了比较乐观的解答。



解学成主任表示,研究人均GDP这项经济指标具有现实的意义,需要在社会各界进行推广,让人们清晰的认识到除了GDP总量外还有更多的指标可以反映中国经济的现状。同时,他对报告给出了建设性建议,他表示,在分析的模型中可以适当考虑那些未曾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分析为什么没有跨过的原因、影响因素等。



胡玉玮研究员表示,报告的分析过程以及结论都具有很现实的意义,能够很好地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报告的结论利于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在不远的未来中国经济的定位。同时,他就报告模型给出建议。


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客户端、经济日报、参考消息、环球时报、北京卫视、证券日报等二十多家媒体参加了此次发布会。(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