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人大重阳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组织专家学者座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人大重阳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组织专家学者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1-04-01 作者: 杨清清 

为推动我校教师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建言献策, 3月26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国际组织专家学者座谈会。会议由国际组织学院举办。

为推动我校教师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建言献策, 3月26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国际组织专家学者座谈会。会议由国际组织学院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际组织学院院长杜鹏出席会议并讲话,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处等部门负责人,来自法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环境学院、教育学院、劳动人事学院、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社会人口学院、重阳金融研究院、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25位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参加会议。会议由国际交流处处长、国际组织学院执行院长时延安主持。



会上,时延安介绍了学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总体工作情况和国际组织学院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以及学院2021年工作计划。国际组织学院办公室主任韩飞介绍了国际组织学院重点项目——“国际组织胜任力培养计划”。与会专家围绕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人才推送、实践活动开展纷纷发言,从自身对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认识出发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建议,会场气氛热烈。与会专家表示,将积极支持和参与学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和国际组织学院建设,为国家培养优秀国际化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杜鹏表示,长期以来,各位老师与国际组织开展了密切的合作,在国际组织兼任职务,开展对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问题的研究,与国际组织合作举办学术会议、开展合作项目,为提升学校与国际组织合作水平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国际组织学院成立后,各位老师对国际组织学院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座很多老师都承担了学院的授课工作,帮助学院开展国际组织人才推送、学生实践活动等相关工作。在这里,代表学校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各位老师对学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国际组织学院发展建设都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这些意见对学院今后的发展非常重要。学院会积极将各位老师的意见落实到今后的工作中。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涉及到不同的学科领域。国际组织学院成立的初衷,也是开展交叉学科建设,整合校内外各方面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希望各位老师继续关心支持学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和国际组织学院的发展建设,充分发挥各位老师的资源和优势,帮助学校不断提升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参会专家发言精选(按发言顺序)


王虎峰(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表示,健康是21世纪的重要问题,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有利于健康政策研究。


张晓京(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表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体系应更注重通识教育,培养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性别和教育两个重要议题在国内比较欠缺,建议纳入学院培养方向。


刘金龙(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表示,培养国际组织人才要注重营造跨文化学习的环境和习惯,在明确的专业方向上着力。学生要经常参加国际会议,深入现场。


安小米(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表示,应加强重视国际标准化组织,培养制定国际标准、达成国际共识的人才。


靳敏(环境学院教授)表示,跨学科培养关注实用、实践,建议取消“唯论文”机制,改进考核体系。


朱文奇(法学院教授)表示,国际组织人才最重要的是心里的大局观——“引领全世界、引领全人类”,要让学生找到兴趣点,让学生明白“生活在一个时代,你可以为这个国家、这个世界作出贡献”。


何家弘(法学院教授)表示,国际组织中中国人比例很少,国际组织专业领域很广泛,熟悉各个组织的规则和文化尤为重要。


郭禾(法学院教授)建议,学院培养应注重通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跨文化问题,了解世界。


陈敏鹏(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表示,不同的国际组织、不同的职位,要求也不同,学院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依托学科优势,进行模块化培养。


齐悦(艺术学院副院长)表示,可增设国际文化事务管理的培养方向,包括非物质遗产和文化产业等。


王克(环境学院副教授)表示,在跨学院跨学科的培养及学位设置下应整合现有资源,完善工作流程和制度。


于洋(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表示,希望学校多提供资源支持,设置奖学金等相关保障机制,并定位于高端人才培养,易出成效。


杨清清(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表示,学院应继续推进英文官网的建设,逐步打造校友圈、资源圈。


刘洋(法学院助理教授)表示,国际组织的运作依靠中层职员支撑,因此培养在基础和中级岗位工作的竞争力尤为重要。


陆海娜(法学院副教授)表示,对于学院课程设置,建议增设人权和性别教育课程。


闫瑾(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表示,“当代中国与欧盟研究”国际组织后备人才项目进展顺利,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学生可以加入到项目当中。


李琛(法学院教授)表示,国际组织学院和其他学院的关系可以是视角和技术的关系,国际组织学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世界公民意识。


石佳友(法学院教授)表示,学院的发展要以学生为中心,既要做好顶层设计,又要考虑学生需求,切实解决学生后顾之忧。


张广良(法学院教授)表示,可以通过学院的建设,为各学院针对性培养人才搭建平台。


谭淑豪(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表示,学院在招收学员时“两手抓”,包括在校学生以及社会人士,特别是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工作职员,海归人才等。


赵忠(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表示,学院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平台,也可以促进教师研究,形成科研成果和报告。


刘爽(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表示,本学期计划举办的国际组织胜任力计划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知识和信息,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活动,由于学生差别很大,建议根据学生特点,对培养体系的设置区分专业进行研讨。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