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综合媒体报道:2021年5月22日下午,“后疫情时代的‘一带一路’建设与福建发展”论坛在泉州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与泉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泉州市发改委、泉州团市委与福建省青年商会联合承办,泉州市青年创业促进会、泉州市留学人员联谊会与泉州市人才发展促进会协办。泉州市政府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商会及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等共100多人参会。与会代表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质量发展,福建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十四五”规划和新发展格局下的地方建设等话题展开热烈研讨。
《丝路瞭望》、观察者网、新华网、泉州政务微信公众平台等报道本次会议
在开幕式上,泉州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洪自强与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胡百精作开幕致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王文主持开幕式。
洪自强代表泉州市委、市政府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谈到,泉州正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将历史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新的发展机遇,着力打造海丝综合交通、海丝经贸合作、海丝文化交流展示、华人华侨民心相通、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五个重要门户城市”,加快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他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能让更多人了解泉州、关注泉州,给泉州发展提供更多宝贵意见和各方面支持。
洪自强
胡百精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和列入“一带一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区,泉州具有无可比拟的历史优势、文化根底、发展基础和广阔前景。中国人民大学先后成立丝路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组织学院,开拓国际经济、金融、法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特区,为推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人民大学与福建省、泉州市都保持着良好互动交往,结下了深情厚谊。此次与泉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论坛,是双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次有益尝试。
胡百精
随后,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发布《突围前行,高质发展——疫情期“一带一路”进展评估与“十四五”展望》研究报告。报告分为四大部分:疫情期间“一带一路”突围前行的基本情况,高层引领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十四五”期间“一带一路”的发展展望,以及关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长远建议。报告强调,“十四五”期间,“一带一路”需贯彻立体、共享发展理念,推进疫情防范,健康丝绸之路携产业并行;推动全球数字升级,数字丝绸之路迫在眉睫;落实“碳中和”,绿色丝绸之路刻不容缓。报告还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做到与抗疫、经济复苏、创新的三协同;要以持久战角度、长期主义逻辑看“一带一路”未来,确保“一带一路”的韧性与抗风险能力,创新“一带一路”的多边制度建设,增强“一带一路”的系统性、立体性思维;加强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边疆发展成开放前沿,塑造标杆区域、城市、项目与人物;增强理论建设,设立“一带一路学”,创建“一带一路”研究基金;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研究;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构建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结合。
王文
报告封面
在主旨演讲环节,发改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主任翟东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刘卫东,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资深专家王文松,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史育龙,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外顾委委员、原商务部驻上海特派员张国庆等6位嘉宾先后发言。
翟东升
翟东升表示,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正在进行时,中国是局中主角之一,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十四五”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把握的基本策略,一是协同。一带一路建设要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外交战略同频共振,地方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更要注重服务本地开放发展。二是聚焦。突出重点合作区域和领域,促进周边互联互通和六大经济走廊建设,把数字丝路、健康丝路作为合作新重点。三是转型。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高度共识和道义高地,我国应适当调整对一些传统产业的对外合作,提升投融资多元化国际化,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走出去。四是防范。多重风险前所未有,有黑天鹅、也有灰犀牛,要有切实的防范举措。福建省和泉州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已有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平台,关键是找好抓手。一是发挥福建民营企业发达的优势,培育壮大若干个外向型龙头企业。二是发挥区位优势,培育壮大海运枢纽、空运枢纽,提高与国内外的互联互通水平。三是发挥海洋经济、海洋文化和华人华侨资源优势,培育壮大若干个外向型“拳头”产业和人文交流品牌。
刘卫东
刘卫东首先高度肯定了福建在“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并对福建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五点建议。第一,要充分发挥福建在港口航运、对外经贸、民营经济、侨台资源、人文交流的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互联互通的水平。丝路海运,外贸模式要创新结合,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也要创新模式,核心区航运枢纽进一步扩大外贸辐射范围。第二,要发挥引资优势,培育新兴产业基金。福建省的创新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要引入更多的资源和资本,做好产业转型升级。第三,扩大传统产业的优势,优化跨国产业的布局。低端产业需要转移出去,同时高端产业留在国内。福建具有较多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链在不断加强,福建企业在印尼、缅甸等建立的远洋综合基地,深化了与东盟国家的海丝合作、海洋渔业合作。第四,凝聚海外侨胞力量,引领民心相通工作。第五,努力推动学术团体的成立,吸引更多学者和企业家的加入。
王文松
王文松强调了三个方面,第一,“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前景光明。“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发起,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多边主义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更加优化资源配置,体现了大国担当。第二,“一带一路”建设,福建当勇立潮头,金融要先行。《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系统阐明了福建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重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直接影响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建设,金融要先行。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发改委、财政部等正在有序积极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特别是推进双边货币互换,推进人民币直接跨境结算。这需要商业银行加入其中,积极开拓。第三,“一带一路”建设,开行的使命担当,与福建同行。国家开发银行是全球最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企业“走出去”铺路搭桥,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
史育龙
史育龙对泉州发挥优势、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精准研判泉州的优劣势。“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立足泉州历史、区位、实业和人文四大优势,泉州以先行区建设为引领,围绕打造海丝互联互通重要枢纽、经贸合作重要平台,充分利用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以建设海丝重要门户城市。第二,深入论证泉州门户城市内涵。通过打造海丝枢纽港口、构建航空运输体系、推进构筑“两横三纵多支”铁路网络三个方面建设海丝互联互通新通道。同时,应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及人文交流,深入推进与东盟国家的开放合作,拓展中东、南盟、非洲市场,鼓励与欧美高端市场开展品牌、技术并购,推进与其他海丝沿线国家全方位产能合作,创新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第三,研究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方案,精准打造城市形象。充分发挥侨商及异地泉商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泉港澳合作层次和水平,汇聚泉州的力量,从而推动海丝民心相通。
何茂春
何茂春认为,“一带一路”是市场经济行为。目前有三类合作国家:第一类是由发改委早期规划的“一带一路”64个国家以及中国;第二类是合作国家,是与中国政府达成了合作协议的132个国家;第三类是数百个地区、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达成了合作意向的国家。他还强调了三个观点,第一,民营经济只有“走出去”才能找到新的活路;第二,国有企业也只有在“一带一路”上发展才能够发展壮大,才能通过企业海外的改造,倒逼国内企业的改造;第三,企业做大做强必须走跨国之路。所以,对于企业民生来讲,“一带一路”具有较大需求,而且中国人具有竞争性优势。最后,对关于泉州的发展,何茂春认为,“一带一路”是双向的,要搭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品牌,借用“刺桐文化”品牌,承接地区或者产业。
张国庆
张国庆提到福建与“一带一路”的优势在于,第一,具有历史渊源。泉州的刺桐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漳州的月港也曾是古代重要的丝绸之路港口。第二,具有地缘优势。福建地处东南沿海,连接台湾海峡、东西岸,是太平洋西岸航线南北通衢的必经之地。第三,具有开放意识。福建人受海外文化影响深远,始终有“走出去”的强烈开放意识。第四,具有强大人脉。福建华人华侨散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福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最大优势。同时,对福建建设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将地缘优势和发展优势充分结合起来。进一步开发“一带一路”市场,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也有助于培养我国自己的新产业体系。第二,将产能优势与创新优势紧密地结合起来。“一带一路”国家加强供应链合作,将部分产能转移出去,有助于福建发展高科技空间。第三,将人脉优势和互补优势全面地结合起来。利用人脉优势,将福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互补优势相结合,将增强我们产业的生存能力和建设能力。
杨清清
主旨演讲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杨清清主持。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