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下午,学位中心大讲堂2019年第四期开讲,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文讲授“‘一带一路’五年半:百国归来的思考与展望”。中心全体员工参加,学位中心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任增林主持。
本文刊于5月17日“教育部学位中心 ”微信公号。
5月16日下午,学位中心大讲堂2019年第四期开讲,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文讲授“‘一带一路’五年半:百国归来的思考与展望”。中心全体员工参加,学位中心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任增林主持。
王文教授通过几张照片和一段小视频,分享了抵达南极点和登上大洋洲之巅查亚峰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悟。通过众多鲜活故事,提出了“脚底板下做学问”的观点。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王文在会上发言时指出,讲述好、解释好、发展好中国实践中得来的中国经验,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时代使命。讲座开场气氛轻松而活泼。
王文教授用“五个多”概括介绍了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关于“一带一路”的研究成果,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自己五年来研究和调研“一带一路”的总体感受。他指出,第二届峰会后,“一带一路”进入2.0阶段,释放了三个重大信号:十九大报告再次重申,表明中国政府持续推进“一带一路”的决心与耐心;首次写入党章,表明“一带一路”的执行度与战略性;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王文教授从多领域夯实“四梁八柱”式基础、“一带一路”的宏观愿景与“三步走”战略、以持久战的心态看待“一带一路”建设等三个方面,讲述了他多年来走访调研近百个国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曾经的媒体人和现在的智库学者双重身份,阐述了对“一带一路”的思考、研判和展望。
王文教授指出,我国“一带一路”政策体系日趋完善,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和产业合作,国际合作推动着“一带一路”落地开花。他强调,要全面了解和认识“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蓝图,并提出“一带一路” 两大阶段的设想和保持持续度的三个关键依托。他从“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判断、推进判断、资本市场判断和产业判断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未来建设“一带一路”面临着知识、金融和国内三大挑战,要以持久战的心态看待“一带一路”建设。最后,他从社会、经济和战略三个角度简要分析了 “一带一路”的未来愿景,并就如何更好理解 “一带一路”给出了三点建议:全面研究与剖析“一带一路”,在内心深处认定;发掘“一带一路”区域的新需求,用具体事例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在“全球时代”,继承发扬“中国精神”,不忘初心,艰苦奋斗,放弃奢念,绑定国运,稳健前行。
在讨论交流环节,中心同志踊跃提问,王文教授就增强中国在国际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评价上的话语权,中国智库相比于其他国家智库的优势等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场氛围活跃而热烈。
任增林对王文教授的精彩讲座致以诚挚谢意,他指出,王教授生动而风趣的演讲,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引导和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如何在学科评估中科学评价哲学社会科学成效,如何正确引导中国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办出中国特色和水平。学位中心承担着学科评估工作,社会关注度高,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工作中既要有明确的方向,足够的自信,也要注重细节,行稳才能致远。
讲座结束后,学位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黄宝印为王文颁发致谢证书,对其表示衷心感谢。王文教授为中心大讲堂欣然题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