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光明日报】“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来自全球智库抗疫合作云论坛的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光明日报】“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来自全球智库抗疫合作云论坛的声音

发布时间:2020-06-11 作者: 光明日报 

“面对疫情危机,各国都是同一条船上的船员。只有齐心协力,向着相同方向划桨,才能驶过惊涛骇浪。”

转自6月11日《光明日报》报道:


“面对疫情危机,各国都是同一条船上的船员。只有齐心协力,向着相同方向划桨,才能驶过惊涛骇浪。”


“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才能使护佑人类生命健康的防护林枝繁叶茂,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撑起片片绿荫。”


参加全球智库抗疫合作云论坛的中外嘉宾碰撞思想、发表观点,他们认为,“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全球应加强抗疫合作,树立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以科学理性态度携手应对挑战。



以团结之力,打赢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战争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面临深度衰退。面对这场全人类与病毒的战争,很多人在忧虑:世界会怎样,人类走向何方?论坛上,中国国务院新闻办负责人表示,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习近平主席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中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中国始终与各国紧紧站在一起,休戚与共,共克时艰。克罗地亚前总统斯特潘·梅西奇认为,中国在抗疫中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世界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他希望各国领导人像关心自己的国家、城市一样关心人类共同的命运,摒弃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的行径。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伊戈尔·伊万诺夫指出,某些国家为了掩盖自身错误,妄图以“甩锅”、推责的方式谋求政治利益,是对经济全球化和良性国际秩序的藐视与践踏。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指出,世界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必须求同存异、共同努力战胜疫情,推动全球经济复苏。有些国外政客企图以污名化中国、削弱世卫组织的行径,掩盖本国抗疫不利的事实,实际上贻害全球。


战胜疫情需要各国同舟共济,恢复经济同样需要各国携手与共。面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受严重冲击,财政货币政策空间受到挤压的现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张晓强指出,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只会让全球经济复苏越发艰难,甚至把全球经济拖入持久衰退。他建议各国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合作,强化货币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的国际协调,共同推进科技创新,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创造的重大作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同样强调了加强合作、深化协调的意义,并指出各国要发挥财政、货币政策的引导作用,建设有韧性、健康、绿色的经济模式。这场疫情凸显了多边组织开展合作的重要性,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副行长艾德明介绍,亚投行与亚洲开发银行紧密合作,开展了一系列财政援助计划。疫情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将更加明显,亚投行会继续致力于满足全世界中低收入国家的长期经济需求。


以科学之盾,护卫人类生命安全健康


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应对疫情,各国需要建立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开展科学防控、实施临床救治,并在疫苗药物研发方面实现资源共享、方法共鉴。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介绍了此次疫情防控的中国经验:一是疫情初期,中国对疫情重灾区武汉进行“封城”,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群防群控,即实现早防控、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二是在防控疫情过程中,中国总结出一些检测、诊断、治疗方法,各国也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案,国内外意识到要加强协作、有所担当,降低患病率、病亡率。三是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其研发、试验需要各国交流经验、共享信息、加强合作。


世界领袖联盟主席、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认为:中国通过捐献医疗资源、共享医疗经验和信息等方式在促进世界公共卫生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堪称团结精神的典范。他特别关注“一带一路”卫生合作暨“健康丝绸之路”北京公报的内容,呼吁公平分配公共卫生产品,并开展务实合作。非洲发展中国家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发展落后,病毒一旦蔓延,情况十分严峻。南非独立传媒集团执行主席伊克博·瑟维呼吁国际社会重视这些国家在此次疫情中的现状。他表示,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经给予其医疗物资援助,日后还应在加强疫情预防与宣传上给予重点关注。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主席、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认为,世界各国应该在科研、资金等方面给全球疫苗联盟等组织以支持,保障疫苗以全球公共产品的形式实现人类共享。同时,消除贸易壁垒,尤其在医疗物资、设备等方面减少限制,实现全球合作共赢。格鲁吉亚农业部顾问、中国社科院-格鲁吉亚理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格方主任泽玛尔·普特卡拉泽认为“科学、专家以及政府之间的团结”是非常强大的抗疫工具,为携手合作、护佑人类生命健康提供基础。


以合作之桥,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当前,人类共同经历了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在书面致辞中表示,新冠病毒大流行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各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团结合作,携手抗击疫情才是正确的“药方”。


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强调,此次疫情暴露出全球在疾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亟须强大的领导力、协调力、凝聚力的关键时刻,民粹主义、排外情绪和种族主义让遭遇重创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雪上加霜。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表示,一些国家不愿意推进应对全人类危机的合作,忙于指责和批判,其结果会导致更为严重的不信任。“对于世界上任何国家来说,大家都应该直面问题与挑战,这样才能成为经济和安全领域值得信赖的伙伴。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增进相互依存的意识,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他强调。印度新德里金砖国家研究所所长高兴指出,这次危机暴露出全球沟通网络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世界许多地区,由于医药和治疗费用高昂,很多人仍然负担不起医疗费。对此,需建立新的卫生保健协调机制,实时分享有关流行病和其他灾害的信息。“数据的跨界共享必将为医疗卫生及相关领域的创新作出贡献。”


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黎良福强调,各国政府应当带头加强流行病学研究方面的科学合作,加快诊断工具、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究、开发、制造和分销。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介绍了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联合开展的“中国抗疫成效与全球卫生治理的未来”研究情况。他指出,全球卫生治理机制在应对疫情中暴露出多方面问题。当前一些国家的政客出于“甩锅”目的,主要关注预警机制问题。卫生资源和政策的国际协调机制缺失,也是造成疫情大范围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外事负责人弗朗西斯科·特里格认为,当下需要一个反思、分析和研究的空间,在相关机构间建立起更加有效的协作机制,以提出更多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来防控疫情。


观点


日本东亚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


通力合作 重振世界经济


当下,我们正处在一种令世界担忧的经济衰退之中,因为新冠肺炎传播力强且没有特效药,采取防控措施就要中止人与人的接触,这意味着要停止绝大部分经济活动。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一个地方经济活动的停止,必将给世界其他地方带来经济停滞的负面影响,贫富差距也将进一步扩大。据国际认可论坛测算,2020年的世界经济增长率大约是-3%,我们当前所面临的最紧迫的课题是摆脱经济危机。


关于经济危机,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在疫情影响下,如果以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为前提,需要做哪些改进?如何平衡流行病危机管理与经济运行效率之间的关系?如何再次构建完善的全球供应链?应对疫情危机时,各国均采取了大规模财政支出政策,从中长期来看,这种政策会给世界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等等。


当我们思考如何重振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的世界经济时,还要考虑一个因素,即中美关系问题。疫情后重振世界经济,中国和美国的合作必不可少,希望中美双方能够进行建设性的对话,共同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暴发使得人类社会不得不重视环境问题。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应当从对大自然的破坏、掠夺转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生态理念。


缅甸外交部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席吴纽貌盛:


只有合作抗疫才能给各国带来好处


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互通的时代,新冠肺炎疫情传播是如此之快,各个国家、各国政府都在尽力控制局势。我们认为,只有国际合作抗击疫情才能给每个国家都带来好处。


以缅甸为例,最初我们没有检测病毒的设备,所以我们不得不将样本送到泰国检测。后来,感谢世卫组织的援助,仰光国家卫生实验室每天可以检测大约100~200人。中国云南省政府帮助缅甸通过进行卫生工作者能力建设、升级仰光国家卫生实验室来抗击病毒。在他们的协助下,位于曼德勒的另一个实验室得以建立,目前已经开始运作。截至目前,缅甸已有200多例确诊病例,其中,近160位患者康复,6位患者死亡。我们还得到了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中国以及世卫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粮食计划署在检测试剂盒和相关医疗设备、药品方面的援助和支持,以及世界银行的财政援助。只有在这种国际援助和政府的精心管理下,我们才能设法将感染率和死亡率保持在较低水平。感谢在这场危机中支持我们的所有国际友人。如果没有这种强有力的援助,对缅甸而言,克服这场危机将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


打造“健康丝绸之路”,助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


人类正面临着严峻的健康威胁,并正在转化为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应对这样的挑战,建立全球协调机制时,应进一步强化全球合作,构建一个系统化的全球合作平台。目前,已有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已经成功地从中国倡议发展成为全球倡议,为中国与相关国家开展国际合作、共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平台。


作为一个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包含“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等主题的子平台。我侧重谈谈“健康丝绸之路”。2015年3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强化与周边国家在传染病疫情信息沟通、防治技术交流、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合作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在2017年于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暨“健康丝绸之路”高级别研讨会上,64个参会国家共同签署了北京公报。所以,“一带一路”倡议给全球医疗领域合作搭建了桥梁,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助力。我们应当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构建的国际合作平台,开展卫生领域务实合作,帮助我们应对当前疫情,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进而稳定并重振全球经济。


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前副部长杰拉奇:


以开放的眼光寻求危机应对方法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国家开始审视自身存在的体制与社会结构缺陷,并以更开放的眼光寻求应对危机的方法。欧洲国家为减轻管制措施对经济的影响,选择了相较于亚洲国家更为宽松的措施,但也导致其控制住疫情所耗费的时间更长,反而给经济造成了更大压力。认识到他国政策的相对合理性与可借鉴性,是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条件。


只有学者、企业与各界民众之间心怀善意,才能让政府间的合作关系成为可能,因此,需要打造社会各阶层对国际友谊的共识。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为例,除了政治合作,中国与意大利构建了包括经济、文化、学术研究等在内的全方位交流体系,全面加深了两国友谊。这既是加深国际友谊的成功案例,也意味着“一带一路”有促进后疫情时代各国合作的潜力。


部分国家担忧,政府干预市场会影响经济发展与全球贸易,妨碍经济全球化。政府过度干预经济的确会造成负面影响,但这并不代表政府不应为国民经济提供政策保障。正确的措施会促进国内经济重振,加强国内和国际社会信心,助推世界经济复苏。


经济全球化的未来会怎样?必须承认,部分行业的经济全球化程度会降低,如旅游、交通等,但以数字产业为代表的新兴行业经济全球化趋势则会进一步加强。综合考虑新行业与新趋势,我并不认为经济全球化正在衰退。(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Twitter:RDCYIN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