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26 作者: 王文
目前中国在海外建了80多个产业园、工业园。非常有幸我去了一二十个实地调研,发现这些产业园不只是解决了当地就业,更重要的是给每一个国家提供了经济发展道路新的选项。过去这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绝大多数迷信西方模式,讲究所谓的经济私有化,市场自由化,没有想到工业园,产业园模式。
编者按: 2013年,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伟大倡议,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其他国家发展贡献了顺应历史潮流的中国智慧。五年多来,“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已成为目前规模最大、最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平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今日关注”栏目4月24日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与主持人就“一带一路”进展成果展开精彩问答。
“义新欧班列”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跑出“加速度”
主持人:前面我们了解到义新欧班列,我相信说到义新欧班列您肯定觉得特别亲切,因为您是浙江义乌人,那么您是否记得最开始的时候,义新欧班列的运行是怎样的呢?
王文:刚开始时,“义新欧”班列的运行是相当困难的。在2013年、2014年“一带一路”政策刚起来的时候,国内外尤其是国外对于“一带一路”了解不够,对中国班列也了解不够,要开辟一条从义乌到欧洲的班列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将货运出去需要终点站,终点站在西班牙,而西班牙人对义新欧、对义乌生产不太熟悉。这个时候义乌政府想了一个办法,我也有幸参与其中:邀请当时刚退任的西班牙前首相萨帕特罗到义乌去看小商品市场——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在看到如此琳琅满目、如此多样化的商品之后,他觉得这么好的地方应该有一个互联互通的工具。在他和方方面面企业家的参与下,成功开通了义新欧班列。义新欧班列从13、14、15年开通起来以后越来越兴盛,到16年每年有几百列,17年超过1000列,到了18年每年有接近2000列的规模。刚开始时主要是货物运过去,运回来的少,大概十去一回,后来逐渐变成了十去五回,2019年的最新数据是一去一回。
主持人:王文院长,我们知道义新欧班列从路线上来看是从义乌到新疆,再到欧洲去,穿过中国西部。所以有人也说,中欧班列是中国迎来了一个向西部开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所以有人认为义新欧班列或者说中欧班列的意义已经不仅是在物流经济这个层面上了,您怎么看?
王文:过去,中国西部的商品要运到欧洲,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往东运输,进入到像连云港,上海这样的港口,通过海运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再通过红海或者好望角,进入到地中海或者大西洋,最终进入到欧洲。这是传统的一条线路,这条线路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时间非常长,大概要两三个月时间,像农产品,红酒,腊肉等食物以及衣物到达时都发霉或者过季了,这需要有更快捷,成本又相对可以承受的交通工具。中欧班列的出现不只是物流意义上的,更重要的是它重新塑造了整个欧亚大陆的经济版图。这种重新塑造对西部来讲不只是巨大的经济,地理的重塑作用,对于整个亚欧大陆来讲都起到了地理版图的重新塑造作用。更重要的是,如果把欧亚大陆比作一个肌体的话,中欧班列相当于打通了欧亚大陆的任督二脉。
主持人:的确,中欧班列规模的迅速增长离不开沿线城市铁路等基础设施的推进,而以基础设施建设输出为代表的“一带一路”初期合作为沿线的发展中国家架桥修路,在提升所在国家的民生福利的同时,更是为产能合作的深入推进打下了基础。
境外经贸合作区提供经济发展新模式
主持人:王文院长,我们知道,在“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和参与国家建立了很多合作产业园,经贸合作区等等。那么随着发展的深入,在产能合作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王文:目前中国在海外建了80多个产业园、工业园。非常有幸我去了一二十个实地调研,发现这些产业园不只是解决了当地就业,更重要的是给每一个国家提供了经济发展道路新的选项。过去这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绝大多数迷信西方模式,讲究所谓的经济私有化,市场自由化,没有想到工业园,产业园模式。在中国为他们提供了工业园、产业园、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发展经验以后,他们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模式。以点带面,逐渐往外推,发展了当地经济、解决了就业、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更重要的是使得这些国家通过发展提升了这些国家的信心。中国产业园、工业园模式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巨大的成功经验。我们通过“一带一路”向全世界进行分享,也是给全世界发展、全球治理提供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方案。
主持人:王文院长,我们知道“五通”中有一个资金融通,随着资金融通逐渐发力,资金融通是否能够成为“一带一路”合作的新引擎?
王文:的确,当今世界存在着巨大的基础建设资金缺口。目前,每年全世界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5000亿美元,但是目前私有的和公有的金融机构仅能提供1000亿美元左右,剩下的缺口主要来自于中国的资金融通,这其实为世界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缺口补充。过去五年来,中国十多家商业银行机构向20多个国家,建立了90多个新的分支机构,为全世界提供了以人民币计价的累计2000多亿美元的金融服务,使得世界上的金融缺口得到了补充。
中俄合作,冰上丝绸之路
主持人:王院长,说到中俄之间的合作,大家都非常关注。其中有两点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个是使用人民币结算大型工程项目,再一个就是冰上丝绸之路——北极航道的开通。对于这个前景,您怎么看?对于目前中俄合作所取得的成果,能否为我们作些介绍?
王文:冰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部沿海出发,从上海、连云港或者天津港出发往北走,通过日本海或者中国西太平洋,进入北冰洋,这条线比通过马六甲海峡要短一半的路程。据规划,到2020年这条线能够正常化运行。运行以后,全年有大约180天可以开通,使得过去的海上道路变得更加快捷。线路的开通会促进中俄之间的互信以及中欧之间的各方面的物流畅通与合作。中俄之间冰上丝绸之路的推动也会大大推进中俄之间的战略互信。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合作,中俄在和平和繁荣方面能为全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主持人:其实欧洲和亚洲同处欧亚大陆,以前是从海上绕着弯进行贸易联络,现在有了中欧班列,未来又有了北极航道,那么欧洲和亚洲之间的经济协作是不是会越来越紧密,会不会成为一个经济共同体?
王文:的确,过去由于历史原因,欧亚大陆人口占比全世界人口超过65%,甚至接近70%。过去欧亚大陆市场是割裂的,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南亚一个大市场,东亚一个市场,西亚一个市场,欧洲一个市场,相互之间割裂,通过海运非常艰难的连在一起。“一带一路”使得每一个割裂的市场变成互联互通、统一,这个过程中不只是基础设施,更重要的还包括跟基础设施相关的通道、网络、能源管道、货币联通、支付体系等各方面的统一。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欧亚之间变得越来越接近,民心之间也越来越相通,市场也会变得越来越统一。这样一来,物物交通,信息沟通,能源往来等各方面的成本会下降,使得经济运行的规模和速度也推进非常顺畅。从这个角度来看,欧亚之间的互联互通将造福欧亚大陆上的每一个老百姓、每一个国家,进而造福于整个全人类。
“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的特点
主持人:王院长,我们知道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和很多的参与国进行对接,和他们的发展计划对接。比如说像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还有蒙古国的“草原之路”,哈萨克斯坦的“光明大道”,还有越南的“两廊一圈”等等,所有这些国家的发展计划和“一带一路”倡议结合起来以后,是不是可以说明中国搞“一带一路”不是在搞地缘政治联盟,也不是在搞中国俱乐部?
王文:当然,在“一带一路”的实施过程中有几大特点:第一是包容性,谁愿意参加,谁就可以参加。不像美国欧洲,尤其是美国搞的一些俱乐部,一些协议,需要设置一些政治条件,或者一些经济条件。第二是共赢,“一带一路”不是强迫给一个国家的一个公共产品,它同参与国家的战略进行对接,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轨迹。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讲,“一带一路”做了各个国家发展规划和战略的增量。中国的“一带一路”,讲求的是相互合作共赢,跟对方的规划进行对接,产生的结果必然是和平和繁荣。从这一角度来讲,“一带一路”走了将近六年,我们现在可以非常自豪和自信地可以向全世界宣布,“一带一路”的确是全世界目前最大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也真正给全世界带来了相当大的福祉,这是我们作为一个新兴大国崛起的骄傲。
主持人:的确,“一带一路”的前景应该说是越来越广阔。非常感谢王文院长今天到演播室参与我们“一带一路”的解读。谢谢您!(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