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华黎明:祖国强大,外交才有力量
当前位置: 首页  /   视频  /  

华黎明:祖国强大,外交才有力量

发布时间:2021-07-07 作者: 华黎明 

青少年时代,华黎明就立下了报效祖国的志向,准备时刻听从祖国的召唤。他后来能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学习波斯语的学生,这其中还有一段故事。

受访者华黎明系中国前驻伊朗大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发于6月29日环球资讯。


他,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学习波斯语的学生,曾多次给周恩来总理担任翻译工作。


他,见证了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台前幕后,感受到人民满意才是一个国家的坚实根基。


他,在中国与阿联酋关系陷入低谷之际,推动两国关系迎来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的春暖花开。


他,时刻不忘外交人的使命,退休之后向媒体、受众和高校学生客观介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青少年时代,华黎明就立下了报效祖国的志向,准备时刻听从祖国的召唤。他后来能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学习波斯语的学生,这其中还有一段故事。


华黎明:“1958年的时候,周总理对外交部有一个指示,要求外交部在高等院校招一批懂英语的学生去改学亚非语言。我就被派去学波斯语,从此我就跟伊朗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之下,新中国一批年轻学子走上了学习亚非语言的道路。而对于华黎明来说,他与波斯语、与伊朗的外交之缘,还有另外一个故事。


华黎明:“那天晚上是周总理为(伊朗)王后和首相举行国宴,我要把周总理在宴会上的讲话翻译成波斯语。伊朗政府好多高级官员听我讲波斯语,他们很惊讶,中国还有讲波斯语讲得这么好的。当初中国和伊朗建交双方的高层往来非常频繁,每次来周总理都要接见,接见都是我当翻译。对我来说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1975年,周恩来总理会见伊朗阿什拉夫公主,华黎明(左一)为周总理做波斯语翻译。


华黎明第一次去伊朗还是1973年,当时的中国外交部长姬鹏飞到伊朗访问,华黎明担任波斯语翻译。


华黎明:“当初,像德黑兰这样的城市已经有200多万辆汽车了。我看到这满街的汽车,不仅汽车多,73年德黑兰街道就堵车了。我深深感到我们的经济远远落后。”


对于初到伊朗的华黎明来说,灯火辉煌的德黑兰无疑是令人震撼的,然而,相对于他后来常驻伊朗所经历的历史一幕,这种震撼只能算是表面的浮光掠影。


华黎明:“1977年,我到伊朗使馆常驻,亲眼见到一场革命。伊朗的经济迅速往上升,就在大家都觉得经济非常好的情况下,一场革命爆发了,反对国王的示威游行席卷全国。示威游行整整持续了一年时间,最后把巴列维国王推翻了。”


伊朗伊斯兰革命期间,华黎明不仅看到了伊朗人民反对国王的浪潮,更见证了美国政府扶持巴列维国王时处处控制、抛弃时毫不留情的霸权做派。


华黎明:“美国和伊朗的关系确实很有戏剧性。从二战结束后一直到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伊朗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铁杆盟友,巴列维对美国言听计从,完全服从于美国。但是到了(19)78年年初的时候,美国对伊朗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到了1978年年底,当伊朗反国王的示威游行席卷全国、政权岌岌可危的时候,美国就抛弃了巴列维。”


△1991年,华黎明向时任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右一)递交国书。


1991年,华黎明再赴伊朗,出任中国驻伊朗大使。这期间,他为了推进中国与伊朗的各领域关系发展不断努力,还曾两次陪同伊朗总统访华。


在华黎明看来,中国与伊朗的友好关系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就是中伊两国都非常珍视独立自主,而且相互尊重。


华黎明:“中国和伊朗之间最大的共同语言就是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重新赢得了独立和尊严。伊朗79年革命以后,重新获得了独立。尽管两国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相差很远,但是相互尊重。我想这一点是中伊关系能够发展的一个基础,政治上有共同的基础。经济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互补性非常强。尤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之后,这个特点非常明显。”


△1994年,钱其琛外长(左一)访问伊朗,华黎明陪同(右一)。


1995年,华黎明离开伊朗,到了与伊朗隔着波斯湾相望的阿联酋担任大使。而他抵达阿联酋赴任时,中国与阿联酋的关系正因为当时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所谓“私人访问”而经历着低谷。


华黎明:“作为一个外交官,我的任务是要在两国之间搭建桥梁,所以我想尽办法,觉得这个关系不能老这样冷淡下去。从哪下手?还是要从利益下手,我想我们既然能买伊朗的油,为什么不能买阿联酋的油?所以我推动国内几个大石油公司买它的油,慢慢这个扣就解开了。在我卸任的时候,阿联酋还授予我一个一级独立勋章,这种勋章他们一般不颁发给社会主义国家驻阿联酋大使的,我是头一个。这应该说是我、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很重要的荣誉,从此以后,中阿关系一步一步地往上走,到现在非常好。”


△1998年,时任阿联酋外长阿卜杜拉代表总统扎耶德向华黎明授予一级独立勋章。


1998年,华黎明赶赴荷兰,担任中国驻荷兰大使。第一次在西方国家担任大使,如何在对待中国有着人权、制度等偏见的国家搭建两国关系的桥梁,成了摆在华黎明面前的又一大挑战。


△1998年,华黎明向荷兰女王递交国书前检阅荷兰仪仗队。


华黎明:“你要想办法做工作,让他们懂得中国是一个友善的国家,中国不是要在世界上发动革命、发动战争的国家。这些荷兰人发现跟我们的政治观点不一致,但这是可以交往的人,而且是可以很和善地谈问题的国家。”


在荷兰期间,面对西方的种种偏见,华黎明坚持维护国家的利益,同时也锲而不舍地沟通,在中国与荷兰之间搭建桥梁。在他准备卸任之时,包括6位部长在内的2000多名荷兰嘉宾出席了他的离任招待会。荷兰女王在一般外国大使离任时并不会见,但那次也破例会见了即将离任的华黎明,并专门举行了午宴。


△1999年,华黎明陪同荷兰女王访华,在苏州拙政园合影。


在华黎明退休后的职务中,有一项是“中国联合国协会常务理事”。今年是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谈到这一事件,华黎明说,这不仅对中国,对这个世界都带来很大的变化。


华黎明:“1971年我们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联合国的面貌整个都变了。过去在联合国里基本就是美苏两个大国的声音,中国来到联合国以后,那就是第三种声音。而且中国明确讲,中国这一票属于第三世界,有了一个大国在联合国代表第三世界在联合国发声,所以所有第三世界国家对中国都很感谢。”


作为一名拥有46年党龄的老党员、一名资深外交官,华黎明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奉献了数十年的时光。他说,中国外交能够成功,根本原因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地提升,这才有了越来越好的中国外交。


华黎明:“我们中国的外交官,背后是一个14亿人口、正在崛起的大国,如果你本身努力的话,我们可以把中国的外交搞得有声有色,对中国未来的外交,我很乐观。”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