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对话林民旺:中印会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吗?
当前位置: 首页  /   视频  /  

对话林民旺:中印会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吗?

发布时间:2020-09-30 作者: 林民旺 

近期,由于中印边境局势升温,中印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尽管舆论一直在跟进事态进展,但仍然有很多疑问等待回答:印度会对中国发动战争吗?印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为什么印度会抵制中国?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期百万庄通讯社【识见】高端访谈栏目邀请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林民旺,为大家讲述一个全方位的印度,解析中印关系未来发展。

 


1

为何中印两军对峙事件愈演愈烈?


百通社:中印边境问题自始至终都存在,但为何这一问题在近些年开始升温?


林民旺:这些年来,中印边境的对峙基本上每年都发生,尤其是2013年、2014年、2017年,再加上今年的对峙,一次比一次规模大,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边界问题没有解决。


中国陆上邻国总共14个,现在就剩与印度和不丹的边界问题有待解决,而不丹很大程度还受制于印度。正是因为边界没有划定,所以双方在边界上就会为了争夺实际控制区域而产生对峙。


1962中印边境战争之后,两国在边境上有一个大致互相认可的实际控制线,双方大体上按照实际控制线来进行巡逻等任务。


但是,这些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两国巡逻实际控制区域的行动越来越频繁。在过去,因为道路不便,有一些区域两国的边防人员可能都是一年才去一次,双方遭遇的概率非常之低。现在,双方的不少道路都修到了距离实际控制线仅仅大概5公里左右的地方,基本上每周都能去,这样双方遭遇的概率大大提高,两国在实际控制线上的差异也更加凸显了出来,由此导致边境对峙越来越多。


今年的对峙,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印度基础设施的改进。去年,印度修建的一条公路沿着中印边界的西段全线贯通,前线的人员巡逻、物资运输都更加方便,印度也加强了对部分区域的管控并向中方的实控线一侧蚕食,由此引发了比较严重的对峙。


2

双方对峙局势的转折点已经到来?


百通社:近期似乎出现了一些转圜信号,中印外长达成了五点共识,中印军长级会谈同意双方不再向一线增兵,那么,当下的紧张对峙能够就此缓解吗?


林民旺:目前的状况还不好准确判断,毕竟双方在立场上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只能说当下双方有缓解边境紧张局势的诉求。


中印边境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带,11月到次年3月的天气状况会非常恶劣,所以在这一个多月的窗口期内,双方都有意愿从山上撤回部队,减少非战斗减员以及物资补给困难。但这个意愿能不能转化成具体的实际行动呢?还不好说。


印度方面一直是比较强硬的。包括9月21日举行的中印第六轮军长级会谈,由于印方在拉达克的主力部队更换主帅,所以这次会谈更多的是一个交接性质、互相摸底的过程,尚未达到真正缓解边境紧张的实质转折点。


3

印度对中国的敌意从何而来?


百通社:现在印度国内存在着一种反华情绪,甚至已经上升到了行动,像对于中国企业的抵制、对于中国商品的抵制,甚至一些APP都遭到了限制,这种反华的情绪是怎么来的呢?


林民旺:印度的反华情绪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


从历史上来说,印度讨厌中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1962年的中印战争。这场战争已经被印度塑造成民族创伤,是一直无法摆脱的“心魔”。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就是印度无法接受对中国的“心理落差”。


中印两国太相似了。都是文明古国,近代都被殖民过,都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取得独立,都是人口大国且互为邻国……这一系列的相似之处,导致两国难免成为彼此的参考系。


一开始,印度有很强的心理优势。印度独立时,大英帝国给它留下了非常宝贵的遗产。当时印度是世界第六大工业国,跟一穷二白的中国相比,印度是很阔绰的。经济体量上,印度在1991年推行经济改革时,跟中国的差距也并不大,甚至在这之前,印度一直有经济优势。


但是从冷战之后到现在,中国的GDP已达印度的5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是印度的5倍,差距明显拉大。假设印度要在短期内比如2030年赶上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长率要达40%,是个天文数字,这就导致了很强的心理落差。


还有个重要因素,就是巴基斯坦这个在印度眼中的“死对头”。三次印巴战争之后,双方可以说结下了世仇,基本不可能化解。


几年前印度的一个民调显示,印度有将近90%的人讨厌巴基斯坦,谁跟巴基斯坦好,谁也就间接是印度的敌人了。911事件之后,美国因为反恐的需要跟巴基斯坦关系密切,那时印度对美国的好感度就比较低。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印度对中国的反感度已经超过了美国。


4

中印双方会不会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


百通社:您觉得未来中印之间有可能会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吗?


林民旺:中印之间发生大规模战争的概率是非常之低的。


首先,中印两国都是核大国,二战之后,还没有核大国之间发生过大的战争。回顾过去核大国之间的冲突,虽然紧张状况时有发生,但都没有朝着大战的方向发展。


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明白,如果把暴力程度扩大,局面会越来越失控,这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双方虽然拥有核武器,但还是更倾向于用冷兵器来解决冲突。


另外,中印关系实际上也没有那么糟糕,双方也有足够的空间去刹车。即使双方的关系下滑至印巴关系的程度,在爆发大战之间,中印关系还会经历很多的阶段,而在这些阶段里,双方都会阻止冲突进一步扩大。


5

短期内彻底解决 中印边境问题概率很低


百通社:中印想要解决边境问题,应该怎么办?是不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


林民旺:边境对峙和边界问题的解决有很强的相关性,边境问题要彻底解决,至少我个人看来,目前概率比较低。


印度在处理与周边国家领土边界问题的方式上是斤斤计较、没有大局观的。从1947年独立到现在,它跟除了不丹之外的所有邻国的边界问题都没有解决,跟孟加拉的边界问题也是2016年才解决的。对于印度来说,在与中国的边界问题上存在一种“补偿心理”——1962年你打了我,所以在边界问题上你就要让着我。


而印度对于解决问题的要价也过于高昂。在印度看来,解决的方案就是“实控线+”——印度现在控制的区域都是印度的,中国还要在实控线再让出一块。而这是完全没有可能的,印度如果不修正对边界的主张和诉求,中印边界条约签订的概率就极低。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印之间很可能会在小规模对峙、小冲突和大战之间的地带里游走,这个过程中,中国要有耐性,要把握好“度”。


6

印度已成为美国实质盟友,中国该怎么办?


百通社:中印关系似乎不仅仅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情,就比如美国一直在推行的“印太战略”,印度就是其中的关键节点。怎么看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印关系未来的发展?


林民旺:印度从1947年建国到现在,长期被其他国家当作遏制和平衡中国的棋子。


尼赫鲁时期,主要是1962年中印战争之前,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一直希望把印度作为遏制所谓共产主义扩张的棋子,但1962年中国把印度打败了之后,美国认为战败的印度没有战略价值,所以就放弃了印度。


小布什政府上台之后,重新开始重视印度,把印度视作平衡中国的重要力量。2005年,时任美国国务卿赖斯说,美国要帮助印度成为一个大国。当时,美国用印度遏制中国的意图已经很明确了。


奥巴马时期,在推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印度被当作“支柱”。不过,当时的辛格政府在外交上还相对中庸,所以虽然附和着美国的战略,但并未采取实际行动去“平衡中国”。


到了特朗普时期,莫迪政府已经开始在实际行动上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虽然前些年莫迪也有一些表态,认为“印太”并非一个战略,而是一个区域,印度仍会奉行战略自主原则。但尤其是新冠疫情之后,印度实际上已经放弃了所谓自主战略,我个人认为印度已经基本上是“印太战略”的支柱了。


百通社:那未来中印关系该如何发展?


林民旺:前段时间我在《环球时报》发表的文章《重新认识作为美国盟友的印度》中也提到,如今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印度,这也意味着我们可能要评估和调整对印政策。


那么中国应该如何看待印度?


首先,对中国来说,印度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邻国。两国人口加起来将近30亿,所以中印关系牵扯到近30亿人的福祉。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必须跟印度保持良好、稳定的双边关系。


另外,即使印度成为美国实质上的盟友,也不能就此断定是中国的敌人。美国的盟友众多,不可能都被当成中国的敌人,中国的对印外交不需要采取“以美划线”的立场。


7

印吹 VS 印黑,哪个眼中的印度是真实的?


百通社:您觉得未来几十年之内,印度有没有可能成为超级大国?


林民旺:印度的人口成为世界第一,这是短期内就可以实现的。而回答“印度能不能成为超级大国”这个问题,目前网络上存在两种思路。


一种思路就是所谓的“印黑”。这种观点认为印度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因为印度存在着种姓问题、宗教问题、民族问题、中央跟地方的问题、腐败问题等等。印度这些问题在建国之后一直都存在,迄今为止也没有哪个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但事实上,印度的发展速度是很惊人的,印度在1991年实施经济改革时排在世界第16位,现在已经是第5位了。虽然速度没有中国快,但是在发展中国家里已经很不错了。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讲,所谓种姓等问题都属于常量,一直都存在,所以无法单凭种姓制度等问题的存在,就判定印度永远无法成为一个崛起的经济大国。


另外一种思路就是所谓的“印吹”。在这种观点看来,印度的民主制度特别好,印度有语言优势,印度知识分子都很有良心……但既然这些优势一直存在,那为什么印度迟迟没有达到期望的崛起程度呢?


上世纪9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位教授的文章中就提到,中国肯定会被印度打败,印度将遥遥领先中国。可20多年后再看他的文章就会发现,他的文章把民主政治制度等赋予了过强的道德含义。


归根到底,“印黑”和“印吹”都存在非常大的问题。我个人对印度的看法很中庸,印度的崛起速度既不会像“印吹”们想象得那么快,也不会像“印黑”们说得那么慢。印度是一个难以置信的国度,它永远不会按照中国人所期待的那个节奏去发展。


我在印度工作的时候,国内有一些搞经济的朋友就喜欢找我聊印度经济。当印度的汇率暴跌时,就有人感叹“完了,印度这回扛不过去了”。我跟他说,我没有学过经济理论,但是按照我对印度的了解和总结的经验,印度会没事的。印度这个国家,就类似于大海里头的一条破船,你一直都觉得它哪一天会沉没,结果它就一直都能漂在水面,或者你觉得它在安装了马达之后会速度很快,可实际上它却仍是慢悠悠地前行。印度就是这么一个国家。


8

印度这个国家究竟“神奇”在哪里?


百通社:真实的印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林民旺:很难说清真实的印度是什么样子,印度就是印度的样子。在我接触到的中国人中,对印度的感观有着明显的两极分化。


印度在人文领域里很受人欢迎,对于搞艺术、搞摄影、搞文学的人来说,他们去了印度之后就对印度喜欢得死心塌地,觉得那里就是创作的天堂。


但是,如果想去印度感受现代化的气息,看高楼大厦、住高端酒店,那么你一定会失望,因为印度的基础设施完全无法与中国相比。


产生这种“神奇”的两极分化的原因,就在于印度采用的是另外一套文化体系。当年梁启超说过,西方哲学解决的是人和自然的问题,中国哲学解决的是人和人的问题,印度哲学解决的是人和神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印度文化代表了一种跟西方文化、中国文化不太一样的文化,所以中国人接触印度文化后就看到了大量匪夷所思的东西。


实际上,印度比我们理解的封建得多,因为它没有经过所谓民主和科学的真正洗礼。在殖民时期,英国殖民者想要对印度进行现代化改造,结果在1857年激起了印度民族大起义。从那之后,殖民者就放弃了对印度的改造。所以,现在的印度存在着大量所谓前现代的元素,比如巫术、殉葬等等,再加上宗教气氛浓厚,印度跟中国这种世俗化的无神论国家相比非常不一样,甚至跟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不太一样。


用中国的方式或者用欧美的方式去看待印度可能都不太对,还是得用印度人的方式去看它。所以,没有一个真实的印度,只有每个人视角下的印度。


在互联网时代,关注印度时,媒体和网民们往往更加喜欢那些吸引眼球、劲爆的新闻,所以大家往往被印度在一些落后、可笑、反现代的现象所吸引,反而没有全面地去观察它这些年来的发展和进步。未来中印关系要想向好发展,中国人必须持有客观理性的态度去看待印度。


9

印度会超越中国吗?


百通社:很多人都觉得,与中国相比,印度同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有广阔的市场,而且还有语言优势。那么,印度会超越中国吗?


林民旺: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不过短期内确实不可能,只要中国自己没有发生大的问题。


现在的印度跟中国的差距,用印度外长苏杰生的话来说,就是印度与中国相差大概15年左右。大体上来说,他这一说法也有些道理,因为印度现在的GDP大概是2.9万亿美元左右,相当于中国2004年的水平,这么来看差距确实是15年。


但是,过去十几年中,中国的经济增速非常快,其他国家很难效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印之间的差距肯定不止15年。


我在印度接待过一些朋友,当他们逛完新德里之后,有人跟我说“印度跟中国的差距,就类似于天津跟北京”;当他们去过印度的农村之后,有人又告诉我“印度跟中国的差距得有四五十年”。印度由于政府缺乏资金,所以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从感观上看,确实比中国差很多。


印度的目标是成为世界第三。莫迪曾表示,要在他的任期结束即2024年时,印度的GDP达到5万亿。这相当于日本的经济体量。对印度来说,至少要达到每年9%的增长率才能实现这个目标,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是基本没有可能的。


印度的体量决定了它未来会成为一个在全球经济领域中举足轻重的国家,但是要想成为一个超级大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Twitter:RDCYIN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