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一带一路”怎么走?人大教授陈甬军给出10条建议
当前位置: 首页  /   视频  /  

“一带一路”怎么走?人大教授陈甬军给出10条建议

发布时间:2021-03-04 作者: 陈甬军 

编者按:2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组织的“百年变局下的新征程”暨人大重阳迎春论坛2021在京圆满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甬军出席“迎春研讨三:中美博弈、‘一带一路’与中国未来”环节并发言,以下为会议发言实录与视频。

今天在这十来分钟的时间里,把我领头做的一个国家课题——《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路径》给大家汇报一下初步研究成果。


首先,要正确把握“一带一路”的定义,“一带一路”是国际经济合作倡议,不能搞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尽管它是需要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配合的,但总体来说还是国际经济合作倡议,王毅国务委员在前年国际高峰论坛吹风会上讲的这个定义非常到位。


第二,七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重要的成效。最主要的是它的理念被广泛的接受,点燃了世界各国人民在新时期合作发展的热情。总结一下:一是国际共识持续扩大;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三是贸易往来持续增长;四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相直接投资稳中有升;五是推动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是个途径、平台和抓手,目标还是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特别是在去年惊心动魄的新冠疫情暴发这一不确定因素对全球经济造成很大影响的情况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经过七年建设显示了它的成效,我估计去年中国GDP增长2.3%中就有0.3左右是由于“一带一路”拓展了与各个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在外贸出口、在投资方面的增加所带动的。所以,实践已给出了答案,“一带一路”确实是中国和世界合作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从课题组的分析可看到,每年“一带一路”投资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11%-13%左右。去年商务部给出了“一带一路”非金融类投资是177.9亿,它一般占全部投资的80-85%,因此可估算“一带一路”的总投资是在200亿左右,即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在200亿左右,占到中国直接对外全部投资的比重约15%,这是一个流量的统计。


世界银行2019年夏天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高度评价了“一带一路”对降低贸易成本和改善联通性,提高跨境贸易和投资,促进区域增长的作用。研究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改变该地区经济体制所处的经济环境,在改进交通基础设施政策方面开展区域合作大幅度降低贸易成本,改善连通性从而提高跨境投资,促进该区域的增长,就是刚才的原理带来的好处。当然它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如要增加透明性,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等。这一次的中央“十四五”建议的四十二条里面就吸收了部分建议。去年我们课题组已把英文报告全部翻译成中文,供课题研究和有关政策部门使用。


“一带一路”合作共赢是有着它的经济学理论基础。通过这几年的研究,也通过人大重阳平台,我先后发布了五次,深入浅出地讲到它如果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相结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就能站住脚,就能实现合作共赢。中国的供给和沿线国家的需求相吻合,就成为一个经济基础,成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坚实的“核”,是它的必要条件。这个基础就像金矿一样有金子储量才能决定开采金子一样。但是把金子开采出来还需要充分条件,比如有对技术、对自然条件,当地的居民情况,政府是否批准等因素。所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七年来,从中央到各个部门、社会各界都在不断的提出完善共建“一带一路”的充分条件。这种充分条件和前面讲的作为必要条件供求模型相结合,就能实现“一带一路”的合作共赢和高质量发展。从经济学基础来说,讲清这个“核”就能对“一带一路”充满信心,这是我这几年讲了近三百场中最重要的内容,这里花三分钟的时间回顾一下,现在已经被各个部门、社会各界特别是基层干部和企业家都采纳了,推动“一带一路”实践的发展。


最后谈最重要的,今后怎么来做?有十条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制定“十四五”规划党中央《建议》的42条里专门提到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要求。这里面既有总体要求,有过去提出的绿色、开放、廉洁、共商、共建、共享等一些行之有效提法,又又一些新的内容,提出了工作方针,明确了工作机制。国务院正在制定的“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是根据这个方针来制定详细的内容,在下个月的全国人代会上通过。


下面从课题研究的角度,提出十个方面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路径建议:


一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的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带一路”既是突击队,它能带动整体对外开放水平。但是就像抗美援朝一样,突击部队打进去,没有强大的后勤支援,就会受到战场战略性的制约,突击部队也不能完成任务。因此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整个宏观背景条件就是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比如加入RCEP,推动加入CPTPP,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21个省份的自贸区建设,还有办好上海进口博览会,等等。这是推动“一带一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平台。


二是研究制定“十四五”期间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专项规划。国家的五年规划,在一个总规划下面一般有五、六项专项规划,比如国土、区域发展。七年来“一带一路”新的情况的出现,需要制定“一带一路”“十四五”规划,特别是提出控制性的投资规模。我们建议五年控制在1000亿美元左右。这个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前七年投资了1300亿美元左右。现在“一带一路”要做深做实,需要重点把每个项目做好,控制在1000亿美元左右比较合适。


三是构建国际产业链,助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中的国际国内双循环与“一带一路”是相辅相成的。去年夏天我第一个画了一个倒八字型,把阿拉伯数字8倒过来九十度,来说明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大的圈是国内大循环,小的圈是国际大循环,当然它是互相融合的,上海进博会每年要召开,同时有大量的出口进去,“一带一路”就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它是以扩大消费为战略基点,畅通国内外循环的一个推送动力。反过来,构建了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不仅仅是为项目,还为贸易、投资、科技合作提供新平台,所以这两个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四是根据新发展理念和新技术革命发展趋势,加强互联互通建设的数字化水平和绿色发展水平。这是大势所趋,也是新发展理念在“一带一路”建设里的重要体现。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放在第一位好还有绿色发展理念,这是党中央再三强调的,也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十四五“一带一路”建设必须体现这个要求。因此我们课题组建议:在“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互联互通建设的总体规模中,数字化水平和绿色发展水平要达到40%以上。


五是建设与国际资本市场有机接轨的“一带一路”投融资平台。前几年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亚投行已投了100亿美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项目。但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更好的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共建“一带一路”,让它不是独唱,而是大合唱。现在为什么叫共建?过去海外有一个说法,这个倡议中国提出来的,资金也由中国来出,大合唱变成了独唱。现在明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来的,但是建设过程要大家一起来做,这样才能成为现实的财富,取得成果一起来分享,是一个大合唱。所以现在要加上共建两个字。因为是共建,就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的资源,要把和国际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平台的路径打通。七年来已经有一些经验,巴基斯坦的发电厂建设用了BOT方式,卡特尔参加项目公司运营等。“十四五”期间,要根据《建议》提出的遵循国际惯例和债务可持续原则,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建设与国际资本市场有机接轨的投融资平台。


六是建立公开透明的项目建设信息发布机制。2019年夏天,海外的几个研究机构在北京发布了一个吸引国际私有资本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报告。这个报认为, “一带一路”的国家基础设施项目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并不是私有资本的短缺,而是投资者认为在这些市场上面缺乏财务可行、风险可控、交易价格合理可盈利的项目机会,所以不敢投。信息不透明。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有这个方面的问题,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认为中外政府企业国际多边组织和中外专业机构可以通过合作加强制度能力建设,构建风险管控系统,创新和拓宽融资渠道,以及建立有效的政企合作平台,来推动“一带一路”项目的融资和实施。其中建立公开透明的项目建设信息发布机制就是一个具体的措施。它可以与建设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的投融资平台结合起来推进。在 “十四五”期间在这两个方面可以联动,争取取得明显突破和进展。


七是引进第三方组织,参加评估合作建设国家债务可持续性。前几年西方有些人说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在搞债务陷阱。王毅国委说,债务陷阱扣不到“一带一路”的头上。所以财政部在2019年的第二次高峰论坛上发布了“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报告。它是是借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计算公式提出来的一个国家的债务可持续性评估指标体系。对这个评估工作,建议不但中国和合作建设国家要做,还要邀请第三方组织,如世界银行,还有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等来参与,这样比较客观公正,结果可以服人。更加好地回应国际舆论。第三方评估实际上也并不复杂。财政部已经发布了“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我在人大指导两个学生,以肯尼亚等几个国家的债务可持续性进行研究,先后参加了两次全国“一带一路”大学生征文大赛,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还有国内脱贫攻坚评估的例子,现在八百多个贫困县已经宣布脱贫,习近平主席说中央将正式宣布胜利完成。现在还在做很多总结工作,包括第三方评估,如组织社科院专家到县里进行脱贫评估,这样的结果就有公信力。“一带一路”建设的债务可持续性评估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能够引进有公信力的第三方组织参与评估,某个国家的债务可持续性到底是多少,到底要不要进行举债建设,举债的规模是多少,就可能在使“一带一路”建设在国际舆论方面,在实际推进方面,在建设国家的合作方面有比较好的效果,“十四五”可以引进这个机制。


八是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机制的协调组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非常重要。只有人心相通,项目建设才能做好,互联互通才能做好。现在中央有推进“一带一路”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是韩正副总理,办公室设在国家发改委。但是现在各个部委都搞人文交流,这方面的协调工作还不够,所以建议参考抗疫工作的领导机制,在中央的抗疫领导小组下面,有一个国务院抗击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经常开会,协调口罩、呼吸机,通过一些很具体的工作,在中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把各个部委的行动协调起来。我觉得共建“一带一路”的人文交流也需要这样的一个协调机制,主要进行人文交流工作方面的协调。


九是创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会的形式,建立省部重点项目建设协调机制。今年4月份第三届高峰论坛召开不召开,外交部应该有计划了,可能是在网上采取视频会议。根据两年一次的惯,今后可以在召开总论坛的时候,设立新疆“一带”分论坛,福建“一路”分论坛,广西“陆海通道”分论坛,海南的自贸港分论坛等,通过创新会议形式把中央号召与各地区的发展结合起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在这个基础上,考虑建立省部“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协调机制。


十是切实加强软力量建设,把共建“一带一路”的道理给大家讲通,跟国内外讲清。几年来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还缺少一本面向全国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一带一路”的通俗读本,建议中宣部像过去每年编写出版的《理论面对面一样》一样,编写一本《“一带一路”面对面》读本,把“一带一路”为什么能够实现合作共赢,中国为什么提出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建设要怎么搞,会有什么作用和发展前景,写成十万字左右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出版,向广大的群众、广大企业家和基层干部宣传。这方面我做了一些工作,2017年在国内出版的《“一带一路“经济读本》,现在已翻译成六国文字在全世界出版发行。所以这方面的需求量非常大。同时,还要进一步明确“一带一路”定位是国际经济合作倡议,这样就能更加深入人心,容易被国际社会所接受。在“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方面的重点,就是要宣传它内在的合作共赢的机制,然后激发沿线国家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另通过树立科学精神,把项目做深做细,来获取在一个历史时间窗口内实施的中国倡议的国际行动带来的红利。


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十四五”实现共建“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创造中国和世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谢谢。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