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26 作者: 魏本华
编者按:5月18日晚,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魏本华进行题为"全球治理下的中美金融合作的思考"的直播演讲。这是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由人大重阳运营)承办的"重新认识美国"系列直播活动第五讲。该直播实录如下:
魏本华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独家首发于5月26日“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
5月18日魏本华讲座直播摘要
1. 我们一定要把中美关系搞好,碰到磕磕坎坎没什么了不起,把握好立场,最后相信还会重新走到坦途上来。
2. 只要我们合作,前途就是光明的,不应该被一时一事所迷惑住,应该头脑保持时刻的清醒,用合作开创两国更好的未来。
3. 我们应该和美国、欧洲国家一起建立一个最稳定的三角形,按照几何原理,三角形是最稳定的,三种货币共同支撑的一种国际货币体系去努力。
4. 抵御危机最重要的是先把经济搞好,经济好、经济强、经济稳定就有抗御危机的能力。
5. 相信中美金融合作最终能够取得胜利,如同在贸易方面一样,中国人民这种坚韧不拔,在这种极端困难之中,也不会被压倒。
请点击图片观看视频直播回放
魏本华:谢谢主持人的介绍。首先非常感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提供了这样好的一个平台,能够让我有机会和大家就“在全球治理背景下如何思考中美金融合作”进行交流和沟通。
一、全球治理
首先从题目开始,既然是全球治理背景下,我们应该从“全球治理” 这四个字来切入题目。
如何理解“全球治理”?中国领导人在这方面有非常英明正确的论述,相关论述非常多,时间有限无法跟大家一一理解学习。但是有两个观点,一直在指导我们来理解全球治理这个题目。
简单的说,第一个观点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领导人在全球一些重要场合之下提出来的,近几年来已经被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的领导人和国际组织所接受,而且写进了联合国一些重大问题的政策主张里:“要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第二个方面,“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积极参与引导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所以,这两方面的论述,希望大家深刻理解,这有利于我们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下,把握好全球治理这方面的立场。
二、中美关系
中美在金融领域进行合作是一个双边问题,但这个双边问题是在全球治理这个大的框架下来探讨的。但如果需要进一步探讨金融关系,当然是在中美双边的大的政治和经济关系之下来讨论的。这里我再引用下中国领导人这方面的论述,这对我们今天研讨中美关系的金融方面合作的问题,有直接指导意义。
大家都知道,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一再强调,说我们有1000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
在当今全球面临抗战疫情的背景之下,个别人、个别国家政府有意识地散布一些对我们不利的东西,企图引导中美关系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应该保持头脑的清醒。按照中国领导人的指示精神,我们一定要把中美关系搞好,碰到磕磕坎坎没什么了不起,把握好立场,最后相信还会重新走到坦途上来。
第二点论述说得更清楚,即如何选择我们的正确导向?中国领导人说,“合作是唯一的正确选择,共赢才能通向更好的未来。没有其他的方式,不能够搞对抗,一定要通过合作协商解决问题,有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共同讨论协商,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唯一的正确选择。”
第三点,中国领导人指导我们怎么认识中美合作这一大的局势,现在两国的关系已经变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早在1972年,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贸易额仅仅才有1288万美元,但是到了1978年发展到9.9亿美元。1979年我们和美国建交,自从建交后两国之间的贸易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十年后,1988年两国的贸易额达到了82.6亿美元;到2018年的时候,已经6353亿美元,可见中美两国为经济利益攸关方。经济利益是根本利益,经济决定很多其他方面的利益。关于中国领导人中美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的论述,这是一个非常清晰的例子。
我们两个大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人口占世界的四分之一,贸易总量占全球的五分之一,两国利益深度交融,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我们可以举出许多的例子来阐述中国领导人这个论断是多么的正确,他的另外一个有名的论断:“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这真是豪言壮语,太平洋是如此的辽阔广大,中美是这个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但是只要我们合作,前途就是光明的,不应该被一时一事所迷惑住,应该头脑保持时刻的清醒,用合作开创两国更好的未来。
三、中美建交(1979.1.1):为两国金融合作奠定基础
简单回顾两国金融合作的发展历程,在中美建交之后两国金融合作才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才能为两国金融合作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获得较快发展。在此之前,1971年10月下旬,联合国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一切的合法权利,这是一个重大的全球政治事件,但是中美建交却是大约八年以后。我们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席位,同时意味着中国也是联合国所有有关附属机构的合法席位的占有者,但是,这些联合国金融方面的附属机构,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并没有在恢复我们在联合国的附属席位后立刻便让我们加入,中国时隔八九年才实现加入。为什么?实事求是的讲,就是因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其中阻挠、作梗。可是中国在国际上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必然趋势,是他们阻挡不住的。
终于在1980年美国认识到,从长远来看,恢复我们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这对美国也是一个有利的方案。因此,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做出这个决议的时候,美国执行董事也投了赞成票,全票通过,没有任何一票弃权或反对。我们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我们加入其他国际金融组织以及一些区域性的金融组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这是一些重要的国际金融组织和区域金融组织,其中我想简单讲一下大家更熟悉或者相对来说影响更大的两个机构:亚洲开发银行和泛美开发银行。
亚洲开发银行是中国所在亚洲区域的一家金融开发机构,中国和它的利益关系更为紧密。但是因为台湾已经是其成员,所以我们在解决亚洲开发银行席位的问题上采取了和联合国的这些直接下属机构不同的方式,我们允许台湾保留席位,但是要求它必须改变名称,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所以就把台湾名字变成了中国台北。大家从中文汉语的语法一下子就能理解,这是类似中国的一个地方机构的称呼方式,英语叫做“TaiPei,China”,和中国上海类似。当时台湾当局也不愿意接受这个称谓的改变,但是限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上重大的影响,以及当时在亚洲银行里两个最重要的成员国日本和美国也接受了这个现实,因此不得不接受这种解决方案。我们进入亚洲开发银行之后变成了一个有独立席位的董事,但是中国台北(台湾)却和韩国、斯里兰卡合着在一个董事选区里,这种安排当然是凸显了我们的重要性和地位。这个解决方式可以说在政治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两岸是同胞,将来国家要统一,我们也愿意用这种方式和台湾保持一定的联系。所以,我在这里专门举出这个例子。
同时,中国也加入了泛美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主要为拉丁美洲的发展提供资金,因为历史上美国视拉丁美洲为它的后院和势力范围,因此美国对中国的加入有一定的戒心。但是因为我们和拉丁美洲广大地区成员国的友好关系,并得到它们的认可和支持,最终在2009年中国也成为了泛美银行的一个重要的成员。
其中有一家小的银行我也愿意提一句,中国加入加勒比开发银行。这个银行比较特殊美国并不是成员国,而中国是成员国。
中美金融合作涉及诸多方面,一个方面是银行方面的合作。请大家先看这张图,因为我想银行能够更为直接地看出中美金融合作。这么多家的美国银行都已经在国内开设了分行,除了最后两家从规模上小一些之外,前面十余家银行不仅是美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银行。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在银行领域的管理方面相较于西方国家而言存在差距,因为他们的历史比较长。我们引进这些银行,不仅仅是引进了我国经济建设急需的资金,而且他们对银行管理的技术、经验以及培养人才方面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刚才我讲的主要是商业银行,还有投资银行。投资银行的业务难度要比商业银行更胜一筹,对处于初级阶段、经验比较少的国家来说,引进的重要性就更大一些。当时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设立的投资银行,这家银行成立于1995年,它的两大股东一个是中国建设银行,另外一家是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这家银行办得很成功,现在不仅仅在国内投资银行领域发挥着重大作用,他们也参与了很多国际投资项目,已经在亚太区域和国际上显露头角,未来会有更强势的发展。在投资银行经验引进方面,我们不会忘记美国投资银行在这方面做出的贡献。
除了银行领域的合作,在反洗钱和反恐领域中,两国进行了比较紧密的合作。“9.11”恐怖事件之后,国际金融组织在反洗钱和反恐融资方面都加强了规则的制定,并且要求成员国严格的执行。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框架下,两国定期组织研讨会,在这方面进行交流,这也是我们合作方面很好的例子。
除此之外,大家知道我们的资本市场也是对外采取积极开放的态势。近年,美国的明晟公司率先把中国的上市公司纳入它的指数,这种合作方式可以为中国资本市场注入大量的资金。一般来说,这些投资机构注重长期收益,其投资比较稳定,对稳定我国的资本市场有积极作用。我国的资本市场散户较多,机构投资者的力量比起美国和欧洲其他资本市场来说相对弱一些。这种合作方式使国际上用基准驱动作为资产管理的机构,将他们的资金大量的投入中国的股票上。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的预测,它认为在未来两到三年中,明晟指数和英国的富时罗素指数将为中国债权和股票市场额外增加每年450亿美元的资金,这是一个很好的外资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资。
其他方面,我们的资本市场对外加速了开放的步伐,对证券公司持股原来限制为49%,现在这个限制完全放开了,外资可以100%持股,意味着可以建立独资的外资证券公司,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高盛高华都提出了申请。另外,评级业务过去都被认为涉及到一个国家的金融安全稳定。但是,由于国内在信用评级公司方面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国内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的增强,所以,这个市场现在也已经开放了,美国标普和惠誉公司都已经提出了申请。事实上,美国三大评级公司可以直接进入我们投资咨询的市场。所以,中美在金融方面的合作,一直是相对比较通畅的,和美方的合作开始得也相对较早,从地域上看,美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较为广泛地设立了分支机构。今后我们还会继续加强在这方面的合作,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四、中美在G20齐发力,共克2008年金融危机
除了双边的直接金融合作之外,中美在国际平台中也有较多合作。
G20是最重要的平台。2007年在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在第二年又迅速演变为非常严重的金融危机并扩展到全球,当这个危机拓展到欧洲时,形成了欧洲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现在虽然这个危机已经基本克服了,但是危机更深远的影响依旧存在,各国在分析总结经验教训。2008年,美国雷曼兄弟的破产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和影响,全球经济下滑,贸易也是滑坡,金融市场剧烈动荡。
因危机来源于美国,为克服危机及复苏全球经济,美国发起提议,将G20升级到峰会领导人的水平。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1999年,发达国家意识到,全球治理必须要有发展中国家的参与,仅靠七国集团是不行的,因此建立了由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机制,共同商讨全球经济金融问题,但没有到达领导人峰会的水平。因为美国金融危机重挫全球的经济、贸易和金融,如果不尽快及早的采取措施,全球经济恐怕很难得到恢复。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提议发起建立了领导人峰会这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