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赤字率这是财政总量政策的重要内容。今年,我国的财政赤字率从2.8%提高到3.6%,赤字规模比2019年增加了1万亿达到3.76万亿元。关于赤字率问题,需要从全口径预算来理解,即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我们通常叫“四本账”。这四本账相互之间并不是封闭的自我循环,而是可以发生资金调动的。通常来讲,一般公共预算可通过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配增加,而一般公共预算可通过安排单向调配入社保基金预算之中(如图所示)。我们所说的赤字率,是指一般公共预算的赤字率,如果加上政府性基金的赤字,我国实际赤字率还要更高。
社会上非常关注我国的财政赤字率。根据过去的经验和概念,我国的赤字率不能超过3%,而今年最新的赤字率将提高到3.6%,这是否意味着财政风险增加?实际上,对于赤字率的理解不能局限在它的绝对数值上,关键在于:1、是否符合经济需要;2、财政是否可持续。
如果是经济需要,就要果断地提高财政赤字率。回顾2008年,在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时,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发达国家平均赤字率由2008年的3.5%,陡升到2009年的9%。换句话说,在面对危机和突然事件冲击时,财政政策的实施同样具有弹性,可以打破“3%”限制的约束。实际上,在全球相当一部分国家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今年在面对疫情冲击时,果断提高财政赤字率是明智的决策。
第一,财政是否可持续性既要看财政收入流量,也要看存量。从流量的角度来看,就是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政府性基金。从存量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政府资产结构有服务性资产与财力性资产组成。以2017年政府资产结构为例分析,服务性资产主要是金融资产、机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这些;财力性资产是国有经济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其中,财力性资产占比较大。财力性资产具有资产变现快和调配灵活的特点。这是我们扩大赤字率重要的依托之一。
第二,扩大政府债券发行,增加政府投资,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安排发行3.75万亿元,比2019年增加了1.6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抗疫特别国债收入全部直达到基层,有3000亿元进入一般公共预算,有7000亿元用于有一定资产收益保障的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这对缓解基层财政困难,完善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对冲企业经营困难。从减税政策来说,我国今年延续了之前的减税政策,又颁布了一些新的减税降费支持政策。2018年累计减税1.3万亿元,2019年减税达到2.36万亿,这是相当可观的减税规模。客观地看,从减税的延续性来讲,过去几年已经对重要主体税种实施过了减税,今年再继续推行大规模减税的空间已经不大。因此,今年缓解企业经营的困难还要从降费的角度发力,例如,仅是阶段性减免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半征收职工医保费等,减免规模就达6500亿元。
第四,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对冲基层“三保”压力。减税降费肯定会使得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加大,中央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根据数据统计,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长12.8%,支持地方尤其是困难地区正常运转。新增加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全部安排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加快直达资金预算下达。在现在的情况下,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能够确保基层“三保”任务完成。
第五,加强预算平衡,对冲疫情减收的影响。今年财政收支压力很大,这时更要考虑预算平衡,压缩非刚性支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各类结余、沉淀资金要应收尽收、重新安排。这些措施有助于缓解预算平衡的压力。
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应该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统计数据看,我国二季度国民生产总值要远好于一季度,随着财政政策继续实施,相信下半年经济成绩单还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