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深度认识中国】何伟文:脱钩还是“避难所”,外资看好中国什么?
当前位置: 首页  /   趋势研究  /   【直播】深度认识中国系列大咖讲座  /  

【深度认识中国】何伟文:脱钩还是“避难所”,外资看好中国什么?

发布时间:2020-09-14 作者: 何伟文 

近日,上海美国商会针对在华美企的最新调查显示,超九成美企“无撤离中国市场计划”。外资究竟看好中国什么?9月4日,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何伟文做客人大重阳,为大家讲述了20年来中国吸收外资巨大增长的基本因素和格局,这是由人大重阳主办的“深度认识中国”系列直播活动的第十一讲。该直播实录如下:

本文文字整理庄雪娇,刊于9月11日“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


9月4日何伟文直播讲座摘要


1.中国是世界唯一具备联合国分类的全部工业门类,41大类,207中类,666小类的国家。转到东盟去可能吗?部分企业迁到东盟和印度是可能的,但总体迁走则不具备条件。


2.为什么要用外资,不是简单的因为钱不够,外资的意义主要在研发、创新、科技进步和产品工艺上做了巨大的贡献。


3.美国在华企业能够回迁吗?一年多前特朗普就说过,命令美国在华企业回迁。结果过不了多久,美国第二大零售好客多在上海开业,人山人海。所以没用。


4.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立足点放在国内;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要求我们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开放合作,使双循环成为一个整体,内循环为主并不是只有内循环。


5.千万不要有关起门来的说法,不能误以为我们不要外资,就算国内经济循环了。这显然是不行的。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直播


何伟文: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非常荣幸受到人大重阳的邀请,今天和大家一起讨论外资究竟看好中国什么。



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经济出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在这个过程中,又出现了很多经济上的变化,一些产业链重组,国际投资大幅放慢,而更增加了特朗普政府没有底线的全方位的对中国打压攻击,经济上最中心的一点就是与中国脱钩。那么,会不会脱钩呢?外资投入中国怎么样?中国利用外资的前景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下,最近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了方针,国内国外双循环,以国内循环为主。这种情况下怎样做好利用外资的工作,都是我们比较关心的。


一、疫情以来外商对华投资为何不减反增?


今年一季度实际利用外资同比下降了10.8%,但是第二季度是+8.4%,但因为一季度下降得多,所以上年拉平后是下降一点点,-1.3%增长。几个外资主要来源中,香港、新加坡、美国、“一带一路”、东盟都是正增长。很有意思,美国尽管叫得最凶和中国脱钩,但它是正增长。7月单月份同比两位数增长,一到七月增长0.5%,情况比预期好,原来预计到三季度板平,现在很快已经板平了。


不光总数是这样的。中国美国商会3月份疫情对会员做过调查,63%的企业计划还要扩大投资。四五月份大项目都开始了。就像《华尔街日报》说的,新冠疫情和贸易紧张都无法阻止美国企业进军中国各个市场。


五月份,日本贸易振兴会上海事务所所长接受媒体采访,表示根据对华东日本企业的调查,95%以上的企业没有改变发展计划,虽然有些日本企业回家,但是并不改变全局,全局还是扩大投资。


2020年外资没有负增长了,已经扯平了,略有正增长。过去外资大量投资在制造业和商贸,现在四分之三投在服务业,尤其是高科技服务业。现在咱们向高端化发展,高端化方面吸引了外资。


不光是直接投资,国际上资本纷纷流入中国的股票和债券市场,在中国的股市、债市的持有量到今年三月底的数字已经有42000亿人民币,最新的数字还没有看到,这比2013年底增加了将近5倍。简单说疫情以来这几个月,国际资本在中国还在继续投资,没有继续减少。


联合国贸发会发布2020年世界投资报告,2019年世界跨境直接投资15400亿美元,比2018年微增一点,基本上是平的。但亚洲不错,亚洲是最大的投资目的地,中国创了记录。2020年预计全世界今年跨境直接投资比去年下降40%,这是15年来第一次低于1万亿美元。不同地区都差不多,总体都是两位数下降,世界形势非常不好。我们看到世界是两位数下降,但中国一到七月份为止没有下降,原因是什么呢?


一、世界经济黑暗,中国是唯一亮点。今年二季度世界主要国家的GDP同比增速,印度-20%,英国-20%,法国-13%,意大利和加拿大都是两位数下降,二季度美国下降31.9%,后来调为31.7%,那是按年,要按计季度除以4,同比的话是负增长9.5%,日本是-7.6%,中国一季度下降-6.8%,和日本相差有限,好在二季度中国一下子转正,这个速度非常之快。


光看二季度不够,我们看看这几年的情况。2019-2021年,国际货币基金预测,今年世界经济要下降4.9%,明年增长5.4%,在2021年可以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这是对全世界而言。但发达国家做不到,发达国家今年负增长8%,明年只能增长4.8%,所以2021年相当于恢复到2019年水平的96%,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是这个水平,发达国家作为整体来讲基本上是2022年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这三年是原地踏步。


发展中国家不同。新兴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2021年可以超过2019年的水平,其中中国最好,这两年可以增长9%,差距拉开了。经济增长,市场就增长,投资就有希望。不仅2020年中国是GDP唯一正增长的经济体,回升势头非常稳,发展重点非常清晰,既增长又清晰又可预测,当然对外资吸引力就大了。


美中贸委会8月份刚刚发布其会员全球投资计划目的地调查。中国作为投资首要目的地比十年前少,有百分之十六。但2020年的比例跟2015年一样。第二到第五位67%,加在一起80%以上,基本还没有动摇中国在全球投资中的地位。对今后五年的前景,乐观和有些乐观的加在一起是68%,和去年差不多,当然比2017年、2015年要差。是否盈利?91%都是盈利的。去年在华收入是增长的吗?或者是下降持平?这两者加在一起72%,今年预计比去年是差了,因为疫情是有影响的,但没有整体动摇。


前7个月,美国在华新设企业最多了,有800多家。《华尔街日报》网站8月8号报道,中国消费经济复苏帮助一些美国公司抵销了他们在美销售严重下滑的损失,中国成为美国公司的避难所。


二、光是经济环境和经济增长还不够,还要看投资政策,如果我们的投资政策很封闭很排外也没用。现在中国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今年1月1号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最重要的一点是内资和外资同等待遇,这是最重要的。过去我们说给外资超国民待遇,现在给它国民待遇没有超了,他们就感到不舒服了。这个话只对了一半,因为以前的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税收上。现在的问题是人家要求与中国国内企业一样的公平待遇。公平待遇,参加投标,参加政府的支持,参加财政上的支持都是一样。所以,这样平等的话对吸引外资非常有利。因为欧洲美国大型跨国公司对中国比较大的意见和诉求就是我们要一样。再次公布负面清单越来越少了。


世界银行《2020年世界营商环境报告》


从世界银行的世界营商环境报告来看,在2019年115个经济体实现了294项改革,力度最大的是中国。世界营商环境排名中国还是31位,我们在之前曾经是78位,慢慢的调整上来了,我们确实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了。


二、20年来中国吸收外资巨大增长的基本因素和格局


现在我们回头看。从2000年开始,中国吸收外资出现巨大增长,1990年实际到位外资100亿,到2000年差不多600亿,增加了快五倍。2000-2010年是突破了1000亿,十年累计增长了83%。2010-2019年(今年还没有结束)增长了1/4多。


增长最快是90年代,本世纪第一个十年是中速,第二个十年是低速。人们经常讲我们加入世贸带来外贸突飞猛进,带来外资的大量流入,这个其实并不对,外贸和外资增长最快的都是90年代,20世纪第二个十年外资的地位减弱,所以面临着进一步吸引外资的很大压力。


截止2018年底,外商企业有96万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约2万亿。分析行业,实际使用外资最多的还是服务业,占到2/3,制造业占到30%。尤其是高科技方面,2018年新成立的企业数增加了40%多,实际利用外资增加约40%,主要都是这些行业,也与国家发展转型转向高中端发展整个路径相一致。


分析外资的主要来源,2018年来自整个世界的外资流入是1350亿美元,其中亚洲占79.3%,其中香港占到66%,也就是说80%的外资来自于亚洲,亚洲的资金80%来自于香港。香港是世界各地的资金,并不是香港本身的。再看亚洲还有不少,东盟主要是新加坡,东盟57亿,其中新加坡占到52亿,韩国46亿,日本38亿,台湾14亿,澳门13亿。北美51.5亿,和新加坡差不多,美国只有26.9亿,还有一些来自于百慕大,有些可能是我们国家的公司。美国占我整个外资流入数的2%左右,所以不要看外资就是美国的。欧洲一共是111.9亿,是相当于美国的四倍,主要来自于德国、英国、荷兰、法国这四个国家。


“一带一路”沿线投入60亿,其中有52亿是新加坡的,其他国家还是很少的,所以来自吸引“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国内利用外资的地区分布,85%在东部,中部8个省占7.3%,西部12个省市区也是占7.3%。有的人就说,2008-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西部、中部发展的比东部好,因为对国外市场依赖性少。这次疫情二季度回升,西部、中部比东部回升更快,也是因为对国外市场依赖少。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是不是利用外资多和出口多不好,反而增长速度慢呢?我们是不是不利用外资,少出口,关起门来搞自己就行了呢?再看看重点省区,海南虽然少,但它的增长快,翻一番。广东是219.9亿,这是大头,但它不是各省第一。第一是江苏,比广东还要多,长江经济带是600多亿,差不多一半在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GDP占全国比重45%,利用外资比重48%,大致相当。


为什么要用外资,不是简单的因为钱不够,外资的意义主要在研发、创新、科技进步和产品工艺上做了巨大的贡献。


在研发有效发明专利方面特别显著,国家统计局统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外商投资中研发投入经费所占比重都超过20%,而外商投资在中国整个投资组合中占的比重并不高。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项中,外资占将近20%,产品开发研究经费外资占比也超过20%。外商投资企业新产品出口占当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出口总额超过一半,所以,外商投资创新、技术、发明、出口这方面做了很大的贡献。这也符合从数量型到质量型,从低端到中高端的发展的总方向。


因为外商的进入是资本的流入,外商投资带来的出口对我国外贸顺差也做出了贡献,国际收支平衡,这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外资创造了很多就业,2017年外资企业吸收就业人员一共2500万人,2011-2017年分别占全国的比重是6-7%左右。而且外商投资企业有很多技术、产品、质量都比较高,很多外企人员收入也高于内资人员。


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利用外资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毫不动摇地积极利用外资。


我们凭什么吸引外资,不光是讲2020年,要从整个大的方面出发。在世界银行排名,中国营商便利度这两年都是31位,《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我们排在第28位。中国信用评级,穆迪、惠誉都是A1、A+,展望是稳定,就标普不太好,长期是AA-,短期是A-1+,只能说我们总体不错,还有问题。


如果外商对某个国家和地区有信心,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排名越高越好,美国是第一,中国是第七,排在意大利前面。我们排在G7的第七,把意大利排在第八,这已经不错了。在世界整个跨境流入量投资的比重,2017年是7%点多,2018-2019年都是9%,如果今年保持2019年水平,即联合国贸发会议《2020年世界投资报告》列的2019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390亿,而世界总量大幅度下降,我们可以上升15%,这是初步估计,我们占的比重是高的。所以,从营商环境、竞争力指数、信用信心占世界的比重都不错,对外商投资是很好的吸引力。


何伟文


三、大变局下,中国会被脱钩,还是会变磁石?


现在大变局,讲来讲去都是要和中国脱钩,引起了很多人担忧,学者有不同的说法。这个大变局和不确定性非常多,我们简单看一看。


脱钩的问题有两个层次,一是经济层次,按照经济规律本身需要找新的落脚点,把产业适当的调整一下,这是可能的;二是政治层次了,特别是美国因为政治上的需要,跟中国搞冷战,跟中国切断,强行改变产业链,不光是美国,还有一些盟友排斥中国,这样的情形的产生,虽然经济是决定因素,但在一定时期内政治力量的破坏性是极大的。


先看经济。美国、法国、日本、美国都有一些企业回迁政策。最近印度经济时报报道,为了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与抗衡,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已开始研究“供应链弹性倡议”,这三方的供应链做基础,一是吸收外资,吸收到印度和太平洋地区,变成一个强大的经济动力。在这些伙伴之间建立供应链的互补,光是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不够,就向东盟开放,这样变成一个整体。印度南亚到东南亚,上到日本,下到澳大利亚连成一片,整个印太地区形成供应链弹性,建成一个符合“安全逻辑”的稳健经济圈,这个没有把中国放进去。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但中国不会被脱钩。这是经济方面讲的。



美国在华企业能够回迁吗?一年多前特朗普就说过,命令美国在华企业回迁。结果过不了多久,美国第二大零售好客多在上海开业,人山人海。所以没用。今年一月库德洛曾称美国企业回迁将报销费用,又说美国政府出钱把企业搬回来,这个翻译不对。英文叫做expensing,如果回迁把这部分作为成本,“费用化”,将来纳税的基数就减少了,税基减少,纳的税减少了,降低成本,但他做不了确定,做决定还是企业。


更厉害在2020年5月14日,特朗普发布,完全切断与中国的关系。企业怎么说?美国贸委员会调查,在华美企94%的销售是面向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关系不大,还有6%销往周边亚洲市场。据商务部统计,美国在华企业2018年销售收入7000亿美元,利润500亿美元,要走的话这些没有了,拿到美国去,拿不到这些利润。


2008-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的10年中,美国制造业始终没有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疫情发生后,美国工业生产断崖式下跌,7月份制造业生产指数为100.2(2012年为100.0),同比下降8.2%,2012年的水平比2007年大概低6%左右,比金融危机的时候还要低。现在美国国内都在下降,没有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搬回去有销路吗?有利润可赚吗?通用在中国成立了十家合资企业,去年销售309万辆,占到全球40%。现在通用在全球两个大市场,一个中国,一个美国,中国市场比美国市场稍微大一点。现在特朗普说,关闭掉中国市场搬回去,搬回去少了300万辆,那就是生存危机了。


波音去年不行,今年更不行了,从过去几十年长期来看,波音飞机含有中国零部件的已经有1万架,对中国市场依赖性很大,撤出中国意味着损失销量。长远来看,波音在中国还有生产线,如果撤出都没有了,它也会陷入生存危机,现在已经够困难了。


苹果很有意思,苹果的2019年财年是到今年一季度,销售额2600多亿,利润21%,世界上达到这么高利润率的公司是很少的,更好的是四季度,利润24%。为什么那么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苹果60%的销量是iPhone,大批手机iPhone在中国组装,在中国销售,在中国的用户比美国多得多。所以,离开中国用户就没有了,而且生产成本高的不得了。高盛研究过,苹果要搬回美国成本会提高37%,还怎么卖?价格竞争力大大下降,特别是中国用户转到别的品牌,失去中国市场,也是生存危机。


美国十大芯片公司,中国市场占全球销售额的比重最高的思佳讯(Skyworks)占它的销售额80%,高通63%,博通52%,美光50%,德州仪器43%,最差英特尔23%,100多亿。如果把这块切掉撤离中国,全球规模就缩小了,就没有足够利润,就没有办法大量的投入研发费用,那怎么保持世界领先,这也是生存危机。现在为什么给华为断供芯片后,美国的高科技公司包括高通在内,在全面在游说,因为这关系到他们自身的生存。


中美贸易战和疫情冲击下一部分企业制定了中国+,等于是个备份,备份并不代表不要,主体还是中国,曼哈顿这么多的投资银行在新泽西都有备份,并不代表曼哈顿不要,所以我们不要看到一个备份就不得了了,主体没有变。所以从企业和从经济规律来看,撤出中国是伪命题。


我们前面讲到印太产业链。日本如果要排除中国,日本主要出口市场,2019年美国占19.8%,中国占19.1%,第三个是韩国,第四个是台湾,第五是香港,然后是东盟十国,澳大利亚只占2%,印度只占1.6%。日本的主要市场,跟澳大利亚和印度搞在一起能够解决多少?显然不现实。澳大利亚主要出口市场比重将近40%对中国,进口1/4来自中国,其次日本、韩国和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是比较大的,印度排不上,从这个情况看至少短期内印太产业链只是某种补充和回旋,不是排除。韩国、台湾和香港都没有列进去,但都排除不了。所以它仅仅是一种补充,我们不要看他们这么讲了就不行了。


全球价值链有一个矩阵,不是谁想拆就能拆掉或能挪掉的,它是客观经济规律,跨国界的大规模的生产规模经济造成了这种全球分工,它是由市场形成的,不是哪个政治家能改变的。世界银行去年10月《世界发展报告全球价值链》报告中说50%以上都涉及到全球价值链,有三大重心:东亚太平洋、欧洲中亚和北美,这三大中心互相交织。我们看这三大中心的贸易主要在什么地方?东亚-太平洋中心,55%的贸易在区内,20%面对欧洲和中亚,3/4的对象都是东半球,北美占很少。欧洲和中亚内部贸易占65%,还有17%是对东亚和太平洋,80%以上是在东半球,北美很小。北美这块它自己内部贸易只占39%,40%都不到,对欧洲中亚、东亚太平洋都有20%多的依赖程度,所以对东半球加在一起是47%,比西半球还多。还有四大非中心区域,中东、北非、拉美、加勒比、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量的依赖不是北美,而是东亚/太平洋和欧洲。


1995年,贸易流向是怎么流的?很明显三大中心,欧洲是德国中心,北美是美国中心,亚洲是日本中心。那时候看中国只有一点点。2017年不一样了,德国中心变小了,美国中心很厉害,但中国的中心更厉害了,亚洲中心不是日本而是中国了。中国、美国、德国这三个枢纽,其中中国的枢纽最大,德国和美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都相当高,所以矩阵中三大枢纽,中国是最大的枢纽。政治家说把这个枢纽切掉,可能吗?不可能的。


中国是世界唯一具备联合国分类的全部工业门类,41大类,207中类,666小类的国家。转到东盟去可能吗?部分企业迁到东盟和印度是可能的,但总体迁走则不具备条件。东盟的产业链是不完备的,转到越南去,越南很多企业是中国投资的。很多原材料和零部件还是来自中国。印度取代中国吗?印度不可能,印度制造业太小了,而且各个邦之间都有关卡,不具备统一的国内大市场。无论东盟和印度都不具备中国的基础设施水平,取代不了中国。欧美、日本能取代中国吗?不可能,转出去的产业不可能转回来,除了个别企业会,整体产业是不会的,如果不信,再看今后十年,看会不会发生。


政客能把中国切成供应链吗?5月份,英国保守智库亨利杰克逊学会发布了一份题为《摆脱中国产业链》的研究报告,诬蔑中国是疫情来源,要索赔。五眼联盟针对联合国分类的831种产品,哪个国家多少都依赖中国,把这里面再挑出260种关系国计民生的有多少种依赖中国,依赖最大的是澳大利亚,美国的依赖也不小,依赖最低是英国。怎样摆脱?要按产业分析,一项项产业分析,但它没有分析,它找了三个前官员,即几个政客提出解决办法。他们只重复一些指责中国的老话,具体办法分析不出来,所以一点用没有。就像一个人得了新冠肺炎不去找大夫,找政治家,那能治病吗?


“去中国”还是“去美国”?这个问题已经讲了很多了。美国对中国打击目标,这些高端的地方全部切断,而且还要盟友加入,世界性的阻断中国,短期内毫无疑问带来重大的影响,但所有这些都是政客行为,不是企业愿意干的,当然它们的政治行为会带来很大的破坏,但是改变不了经济规律。我们看最后打击的是美国高科技。根据工信部2016-2020年集成电路发展报告,2018年世界半导体市场销量共计4784亿美元。其中中国1584亿美元,占三分之一;美国1030亿,日本和欧洲各430亿,也就是说中国市场大于美欧之和,或者美日之和。


波士顿咨询公司出了一份《限制对华贸易将如何终结美国半导体行业的领导地位》报告,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半导体的领先最重要的原因是大量的研发投入,过去十年美国半导体的研发投入累计达到3120亿美元,仅2018年一年就达到390亿美元,为其他所有国家投入额的两倍。美国半导体公司占全球市场48%,主要原因是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资。因为它不断的投入,所以它是一直领先,而且美国生产率和经济增长都高于其他发达国家。没有大量的销售就没有大量的投资,你把销售砍掉,限制中国,甚至是全面禁止。部分限制是对华为全部断供,对列入实体清单上的部分限制,这叫做部分限制,现在已经是全面禁止了。该报告称,中国市场的自给率是目前13%,两三年后,会达到25-40%。但实际上目前我们自给率30%,到2025年将达到70%。美国半导体产品占中国的份额要全部缩小,全球份额现在是48%,全面禁止后它将下降到30%,营业收入要下降16%,研发投资要下降13-25%,美国份额下降到30%,其他国家和地区就是70%,这样美国将不会是世界第一了,实际上把美国自己排除出去了。该报告估计韩国或中国可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国。


《经济学人》讲得更厉害了,可能导致半导体产业全部搬离美国,因为在美国注册觉得很麻烦,特别是还限制了最大的中国市场,那在美国以外注册公司就不会受美国管了。因为现在半导体的代工、封装、测试很多都不在美国了,这完全可以搬出去。所以,与中国脱钩美国的代价将会很高。


美国经济学家戴维·戈德曼在《亚洲时报》5月25日发表文章称:“谁脱钩谁,我们是不是搞反了?” 文章说,在美国思考如何与中国脱钩之时,这看起来倒像是亚洲在和美国脱钩。


所以我们要有底气和信心,它要脱钩,反而最后可能是它被脱钩。


没有美国就活不下去吗?我们看看中国主要贸易对象,全球贸易的对象今年1-4月份的数据,亚洲占到一半以上,比三年前增加1.2个百分点,增加最多的是东盟,欧洲、非洲、拉美也增加了,北美减少了3.7个点,其中美国减少了3.6个点,这些全部被人家拿走了,美国现在的比重只有10.6,如果继续这样,将来在中国的全球贸易中占的比重也很快会低于10%,香港50%以上在亚洲,加上欧洲70%以上,没有美国活不下去吗?不是的。我们的外资主要来源主要不是来自美国,主要来自亚洲,亚洲中主要来自香港,美国只占2%。


中国不会被脱钩,大家要有信心,而且这是有根据的。


反过来中国会不会成为磁石呢?有可能,但不是绝对的,要经过努力。世界跨境投资额今年都是大幅度下降,只有中国不下降。2020年中国可能一枝独秀,但要解决两个问题,否则还是成为不了磁石。


一是由于技术进步,新工业革命新技术应用,投资组合变了,不是什么都可以吸引投资。改变了投资组合,如果还是用老一套思维和模式不一定行,这方面国内都在适应、在跟上,如果我们跟不上变化的话,也不一定成为磁石。


二是跨国公司要有足够的盈利预期,联合国贸发会在二季度对全球5000家跨国公司调查发现,他们今年的平均收益水平要下降40%,所以要找有盈利的项目。现在国内并不是说很多项目都有盈利前景,因此要看哪些地方有盈利增长点才能吸引投资。所以,一个是经济稳定,又能跟上新工业革命变化,又能够有足够盈利预期才能吸引外资,才能成为磁石。


往大说,我们看远一点,从宏观的角度仍然有磁石作用,这是有根据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和市场长期增长的前景,今年我们的名义GDP可能接近欧盟27国,差不多是日本的3倍,2030年名义GDP可能会超过美国,有可能还会提前一两年,因为这几年美国原地踏步。2050年,也就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名义GDP可能大致相当于美国加欧盟。注意,我这里用的都是名义GDP。现在各个国家比较都是比较名义GDP。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有最大的中产阶级,这个市场摆在那里,有长期的增长前景,这是成为磁石的最主要的依据。


四、内循环为主,外资是否不重要了?


现在很多都在说国内大循环,国外不重要了吗?我们不能把两个循环割裂开来看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完整的提法是:“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立足点放在国内;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要求我们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开放合作,使双循环成为一个整体,内循环为主并不是只有内循环。



一是内循环为主,顺应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因为逆全球化、疫情也造成国际贸易投资下降,再就是全球经济衰退,所以主要需求要放在国内,扩大内需来促进增长,这是基本点。要求放在国内,不仅是国内的需求作为主体,更主要的是关键和核心技术独立的研发和应用。这几年来我们确实搞了不少自主创新、大众创新,但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很多创新和应用是在末端的应用,前端芯片的开发不足,人家一卡就卡住了。不光是芯片,还有很多的东西。比如现在高铁,高铁的制动器、高铁的信号控制系统90%以上要进口的。风电、太阳能都不错,但风力机里的封闭系统要进口。C-919很好,但发动机要进口。所以,独立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太多了,关键核心技术包括关键材料,关键元器件和核心技术。这是第一点。


第二是加快构建统一大市场,消除壁垒把市场做大。第三是培育全国要素市场。第四是大力提高国内消费水平。第五是进一步完善区域均衡发展。


国内问题需要专门谈,因为国内消费水平还不够高,为什么呢?很重要的一点,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有43%,发达国家一般是60-70%,如果把人均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占整个GDP到60%以上,这样消费水平可以大大提高,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进一步完善区域均衡发展也很重要,我们老说珠三角多么牛,但你去看看粤西北的最差地区人均GDP不如全国平均水平,甚至比贵州还要低。所以要均衡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所以要把这些课题做好,把这些东西搞好要花很多的时间,我们有的做了,但这不意味着要关门搞,相反,我们必须开起门来。


有一种意见认为,现在说以内循环为主,是因为过去我们是出口导向型,“两头在外,大进大出”。这个话其实并不对,“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是八十年代说的,中国不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19年一个国家的商品和劳务出口占GDP的比重,中国是18.4%,全世界30.6%。发达国家更高了,英国、法国分别是31.5%和31.8%。没有人认为印度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但印度的这一比重是高于中国的,印度是18.7%,所以我们不能说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在中国经济两位数增长的2007年,当时的净出口贡献也就两个百分点,绝大部分是国内消费和投资带动的。这么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是出口导向型,这个逻辑上想一想就很荒唐,所以我们要否定。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全球化已经停滞,所以,我们搞内循环。这要举出数据来,没有数据支持全球化已经停滞,因为它是客观经济规律,它只能受到短期的打击和影响,但不会改变,更不会停滞了。


根本的趋势,全球化的趋势不会改变,如果离开全球化必然被淘汰。因为世界各国都在全球网络中,我们自己的资源不够,技术不够,材料不够,融资不够,设计不够,我们要全世界最优秀的资源集中过来,这样才能达到世界一流。而且我们要参加到世界的竞争中去,如果不去吸收全世界最优秀的资源,不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国不可能成为先进经济体,这个道理都很明白。过去关起门来,好比汽车基本没有外资,看看我们的汽车是什么水平?看看电梯什么水平?看看电视机什么水平?电视是很突出的例子,外资进来了,但是最后在竞争中,中国的电视产量达到了世界一半,比日本、韩国更有竞争力。我们的技术上来了,就是因为在开放中利用外资,在世界市场竞争中获得的。所以千万不要有关起门来的说法,不能误以为我们不要外资,就算国内经济循环了。这显然是不行的。


中国人均利用外资仍处在低水平,世界平均人均4000多美元,中国是1200美元,美国、欧盟、英国就高得多了。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对比,它和世界的参与度越高,经济更可能反弹,这是有条件的。我们要坚定不移的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构筑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要切实的扩大开放,改善投资环境。


数量质量兼顾,不是说光是数量,现在有一个特点,高端服务业引入外资多,从世界发展的规律也要跟得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变化。


要排除政治干扰,对美国我们依然要发展合作,可以相信美国的商界仍然愿意和我们合作,我们要看到两个美国,华盛顿的美国和州、地方、企业、人民的美国,还要和他们合作。除了美国之外,着重积极争取欧盟、日本、韩国的投资,年内要争取完成RCEP,就是东盟10+6,其中一个变数是印度可能不参加,我们等还是不等印度呢?现在基本上是不等印度,但门开着随时可以进来。还有中欧双边投资协定,今年年底前如果基本上能够完成谈判,这两块大事做下来,把我们的周边搞好,把欧洲搞好,这两个在一起就相当厉害了。


同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互投资合作。相信通过我们扎扎实实努力,我们利用外资,不仅可以把外资稳住,今年可以保持至少不要负增长,争取略有正增长,在世界跨境投资大幅度下降的一片黑暗中成为光明的灯塔,同时更要朝前看,所以今后几年和今后几十年都成为利用世界外资的磁石,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信心。


这三年是关键,这三年是世界经济掉下去再起来,中美充满复杂的斗争。如果跨过这三年今后会更好过一些。我们坚持中央关于内循环为主,国内国外双循环的重要方针,在充满风险的世界大变局中,争取使中国成为世界投资的磁石,为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和朝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起好步,做出重大贡献。(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