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董少鹏: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资本市场大有可为
当前位置: 首页  /   趋势研究  /   迎春论坛  /  

董少鹏: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资本市场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23-01-16 作者: 董少鹏 

我们在稳经济、稳增长、稳物价这样一个大的政策环境下,资本市场要进一步完善机制,更好发挥稳融资、稳投资的积极作用。

2023年1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2023年迎春论坛“新的动荡变革期与中国未来”于线上线下成功举办,人大重阳老中青人才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在全球新变革阶段的国际秩序新动向,证券日报社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少鹏在第二研讨环节“2023年,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展望及风险”中发言,以下为发言实录:


我们在稳经济、稳增长、稳物价这样一个大的政策环境下,资本市场要进一步完善机制,更好发挥稳融资、稳投资的积极作用。


本文字数约3000字,阅读需要3分钟。


87b877c55ee57a26e1c2e0cf527cf33b.png

证券日报社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董少鹏


   


感谢主持人,各位专家新年好,各位网友新年好!


前面几位专家从贸易、消费、创新等方面,对稳定经济增长和疫情防控提供了很好的意见,启发很大。


目前,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或者说平稳转段,关乎全局。现在网络上、社会上很多人用“放开”二字来描述现在的政策,我不太赞同。我的亲戚朋友有临时出国的,也有长期在国外的,他们告诉我,西方一些号称“放开”的国家,实际上是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措施,并不是全社会都不防控;他们也会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疫情回潮了就会紧张一下、加强防控,疫情过去了,就会放松一些。我看了疾控和医学专家的各种研究,其中有的专家认为,目前新冠病毒的特征是每3个月左右爆发一次。从国外相关疫情数据来看,大体印证了这一点。所以,这次新冠疫情大冲击是对全球的冲击,是对全人类的冲击,靠一两个甚至几个国家的防控政策并不能逆转疫情。新冠病毒对经济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从中长期看,经济社会不恢复常态是万万不能的,而恢复常态也不是万能的。刚才有的专家也讲到了这一点。假设没有新冠病毒的影响,是不是各国的经济都欣欣向荣,都会保持它们应取得的增长速度?显然不是。世界经济的增长曲线,关键还是需求和供给决定,而需求和供给又不是那么纯粹,而是受到政治、外交、军事、地缘博弈、突发事件等种种因素的影响。


放眼全球,新的一年,各国经济增长都很困难。刚才廖群先生说全球经济预计增长2.2%、2.3%,如果能实现这样的增长,我们当然是乐见的;但能不能实现,可能还要不断观察。乌克兰危机以及其他地方的非经济因素导致的危机,可能还会不断发酵。


各国经济增长都有困难,但中国是有一定优势的:一是有庞大的市场规模,这是目前其他国家不能够替代的。因为疫情冲击,消费受到很大抑制,但市场规模并没有发生逆转性变化。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会达到120万亿元,超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总体稳定,而且会继续增长。


二是制造业继续保持全球优势地位。我国制造业门类比较齐全,四成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位居世界第一。这个局面目前也没有改变。


三是我国宏观政策保持战略定力。在去年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为政策调节留下了宝贵的空间。今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有运筹空间。我们可以适当地扩大赤字规模,加大刺激力度,这样也可以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动能。


四是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之后,市场恢复、生产升温、消费回暖、物流畅通将逐步显现效果。


2023年,中国将是全球经济增长最突出的主要经济体。现在多数经济学家预测能够达到6%左右。我相信,中国是为全球经济注入稳定性的少数大国之一。


资本市场可以积极作为。党的二十大提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甚至从十五大、十六大以来,都是这样希望的,但是,实际增长还不够快。从去年来看,债市规模实现稳步增长,股权融资也实现了高于全球的增长率,但是从全社会融资结构来看,直接融资的比重还是偏低的。


我国交易所债券市场加速扩容,满足了不同企业,特别是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它的好处是,把债权人、投资人的投资需求与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联通起来,构建起相互约束、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是直接融资,无论是股权还是债权融资,对于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所以,2023年稳定经济增长,要进一步发挥好资本市场的作用。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一个很大的短板问题,就是长期以来估值体系不够健康。从2019年开始,我们推动以注册制为牵引的全市场深化改革,目的是解决供给和需求问题。应该说,目前,各类企业只要想上市,都能够找到对应的轨道、对应的市场板块。但总的来说,企业上市时短炒一阵子还是常态,上市之后的长线投资主体仍是严重缺失的,长线投资理念是不足的。


证监会最近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我最近出版的新书《中国股市新观察》里,也有两个章节重点阐释了建设稳定估值体系的问题。大型优质企业应当确立怎样的估值准,利润增长趋于稳定的创新型企业、利润增长还没有完全爆发的创新型企业,各应该确立怎样的估值标准,是需要构建的。现在的估值体系是存在明显混乱的。


我和一些投资家探讨过,是否可以这样做:如果一个机构或个人,持有任何一家公司的股票满一年,就给予一定力度的税收等激励措施;如果持有满两年,就在前述激励措施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累加。有的投资家说,如果这样就太好了。我认为,中国激励长期投资的机制,光靠与美国看齐肯定是不够的。为了争取全球长线资金到中国驻扎,就需要一点“抢”的姿态、“抢”的措施,否则不可能成功。因为美国资本市场已经很成熟,在那里驻扎的长线资金,没有必要向别的地方过多地转移或漂移。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要建立长线资金这样一个池子,这样一个“场”,就必须对长线资金给予优于美国的激励措施。


当然,有人会说,美国对资本很少有激励措施,完全是由市场形成的。我不赞同这样简单化的说法。美国吸引长线资金的优势,既包括税收、创新环境、产业链顶端优势,也包括美国利用其霸权机制左右全球资源配置的特殊优势。任何一家以美国为主要运营基地的上市公司,都是可以从美国制度和美国霸权中获利的。中国作为新兴大国,构建符合实际、具有吸引力的资本市场估值体系,构建汇聚长线资金的“场”,是需要激励措施的。当然,这些激励措施也要在全球化开放语境下构建,要符合市场公平基本原则。


2022年中国股市经过了两轮大的起伏,整体是呈W形走势。很多投资者备受煎熬。但市场总是真实的,我们通过两轮波动能看到未来的投资方向和中国经济内生驱动力的来源。第一轮上涨,新能源汽车表现非常突出;下跌之后第二轮上涨,大消费板块全线复苏。这说明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链优势、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广阔的内需空间是资本市场保持强大韧性的重要来源。


2023年,我们在稳经济、稳增长、稳物价这样一个大的政策环境下,资本市场要进一步完善机制,更好发挥稳融资、稳投资的积极作用。让我们一起拥抱春暖花开的时刻,走向金色满园的秋天。


谢谢!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