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2022迎春论坛】黄毅:在新环境下寻找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当前位置: 首页  /   趋势研究  /   迎春论坛  /  

【2022迎春论坛】黄毅:在新环境下寻找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2-01-26 作者: 人大重阳 

2022年1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主办的“‘全球变局下中国如何应变’人大重阳·迎春论坛2022”在京召开。开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致辞,人大副校长、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理事刘元春作特别演讲,外交部原副部长何亚非、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张燕玲、建设银行原副行长黄毅、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黄海洲等近30位专家线上线下参会并发言,由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主持。以下为黄毅演讲实录:

建设银行原副行长  黄毅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奥尔基耶娃曾表示,“新冠疫情引发了‘绝无仅有’的危机,从未见过如此严重的全球经济停滞状态,疫情的影响比金融危机更严重。”华尔街投资机构高盛的估算是,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可能是金融危机的四倍。虽然乐观预测新冠疫情今年会结束,但我认为,世界范围内疫情蔓延何时能得到有效控制仍难以确定,全球产业链停摆状况有效缓解还需时日。


中国经济虽然逐步恢复正常,但国际环境整体不佳的大背景仍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疫情期间,各国救市政策及形势变化值得我们关注。例如,疫情期间各国纷纷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但全球主要经济体复苏的支持政策是否有效?“大水漫灌”的刺激性政策带来的副作用有哪些?值得密切跟踪和研究。对疫情以来,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的涌现,我们也应该加以关注。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线上消费、远程办公、居家学习等需求的大幅增加,拉动了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更大需求,加速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活动中的创新集成应用和各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并由此推动了直播电商、社交零售等新业态与新商业模式的迅速发展。2021年为各方热捧的“元宇宙”概念,反映了人们对技术迭代的高度自信。元宇宙不仅是科技现象,更是心理现象。虽然我们不能过度炒作“元宇宙”概念及其应用前景,但是以“元宇宙”为代表的技术和现实世界的深度融合的确在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从2005年到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由2.6万亿元迅速增长为39.2万亿元,2020年同比增长9.6%,高居全球第一。其中,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8%,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未来,我国数字经济在各方面的政策推动下,将会迎来更大发展。国务院近期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10%。同时明确,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着力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生产装备的供给水平,强化关键产品自给保障能力。实施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完善5G、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相关部委也频频展开部署。《“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相继发布,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将进一步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


在看到新冠疫情给各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外,我们更应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到新冠疫情对国际环境产生的深刻的影响。虽然有些影响可能在需要更长的时期才会显现,但有些影响现在已经逐步表现出来。例如,大国战略竞争、意识形态竞争、发展模式竞争,以及地缘政治竞争正在新的全球形势下加剧。全球治理呈现出新特征:第一,受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冲击,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贸易组织(WTO)、《巴黎协定》等多边合作进展缓慢。美国的逃避大国责任、“退群”、拉小圈子的行为给国际合作吹来强劲逆风。第二,全球治理体系加快重组。各国都希望借助区域化发展抵消外部负面冲击,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新方向。东盟峰会上各国领导人正倡议进一步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建立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创新性和有弹性的东盟经济共同体。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RCEP的生效实施,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体现了各方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信心和决心,将为区域乃至全球贸易投资增长、经济复苏和繁荣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以RCEP为代表的区域一体化的进展,对地区和全球应对新冠病毒肺炎大流行至关重要,并将在疫后通过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复苏,增强区域韧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国际局势的新特点下,中国对外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开放和参与应对孤立和遏制。


第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抵制少数国家“工具化”多边主义的行为。在美国退出国际组织、加剧全球治理赤字之际,中国应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根据自身能力、国家利益和国际社会的需求强度等标准,本着理性务实的态度提供公共产品。中国应强调参与全球治理的目标是支持稳定的全球治理秩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开放包容的方向改革。


第二,提升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分享中国经验,发挥引领作用。随着全球治理的加速重组,国际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强烈地要对一些概念、问题和议题进行全面客观重新定义和解读的需求,对全球治理体系进行“现代化”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此时,中国应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加大实践,增强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贡献中国智慧。


第三,求同存异,推动功能性领域合作,积极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面对外部的孤立和封堵,中国应坚持对外开放,依托联合国、世界银行、IMF和G20 等多边国际组织和平台,以及 “一带一路”倡议、上海进出口博览会、自贸试验区等新兴开放平台,不断探索寻求对话、对外开放、开拓合作的新模式。


最后,但却是最重要的,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给我国内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应对风险,抓住机遇的关键在于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大国内民生政策投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特别是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推动结构性改革。坚持深化改革,不断自我优化,畅通社会供需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国内大一统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中过去存在过和现在仍然存在的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等问题,我们要下大力气推动解决,并防止问题重新反弹。特别是要坚持“房住不炒”,加快房地产行业转型,推动房地产资金回归实体经济,增大创新投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二是继续激发市场微观主体活力。中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贡献了50%的税收。未来必须下功夫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是继续加大民生投入。统筹好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两者之间的关系。着力解决好就业、医疗、教育、生育、养老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四是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目前虽然有风险,风险是局部的,程度是可控的,但我们需要增强忧患意识,见微知著。


五是向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奋进。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拧成一股绳”,“团结如一人”共同应对挑战,共担风险的坚强基石。我们要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我就讲这些内容,欢迎大家批评。谢谢大家!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