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2022迎春论坛】张胜军:中国智库三大方法论:作法、破局、贯通
当前位置: 首页  /   趋势研究  /   迎春论坛  /  

【2022迎春论坛】张胜军:中国智库三大方法论:作法、破局、贯通

发布时间:2022-02-11 作者: 张胜军 

2022年1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组织召开的“全球变局下中国如何应变?”暨人大重阳迎春论坛2022在京圆满召开。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胜军在“迎春研讨三:2022年,世界变局智库何为?”环节作发言,以下为发言实录:

张胜军,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现在流行一句话:“中美关系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但我看这个战略相持,中国还是以防守居多,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我们总不能这样一直防守下去吧,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反击,做到攻守兼备呢?从这一问题出发,落实到智库的作用上,我们的智库是不是应当在如何转守为攻,或化被动为主动方面多做工作呢?下面我主要从方法论的角度谈一谈。


办智库应该也是有方法论的,而且方法论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没有方法论,可能就会陷入到一些枝节性问题之中,很难直奔主题。所以,我从智库如何发挥更大作用的角度提三个方法论。


第一,作法论。


“法、术、势”是韩非子提出来的,虽然我们不一定赞成他的“法、术、势”,但是从推陈出新的角度来看,这个“谋势、作法、冶术”可以成为当前智库工作的一个主要参考。目前局势下,我认为我们谋势的空间并不是特别大,“冶术”还早,也不足论。所以,如何“作法于当下”就重要起来。当然,我们的作法,不是搞法家的那一套,相反,我们作法是为了实现崇高目标,为了赢得更多朋友和信任。只不过,为了让我们在国际上做事更有章法,更加透明,也更具战略性,作法要求我们公开自己的一些策略和标准。


当今世界是相互依赖的世界,拥有联合国和联合国宪章,也有相关的国际制度和国际法,各国做任何事情得有较高底线,这与礼崩乐坏极其严重的战国时代是不同的。所以,为了赢得朋友和信任,能够让规则明确和策略清晰的作法就很有必要。比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中就有很多的作法空间,有必要把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规则和路径尽早公开。再比如,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我们的底线,如若有国家违反这个底线,我们必定坚决反对和反制,在经济上加以制裁。但在此之前,其实是有必要作法的,如一方面制定相关法律,使制裁有法可依,另一方面明确我们的态度,即制裁不是我们的目的,只要对方改正错误,关系是可以恢复的。我们看美国整天不是经济制裁这个,就是经济制裁那个,难道不是一直在搞经济胁迫吗?但为何国际上却少有人说它搞经济胁迫,顶多说它长臂管辖?除了美西垄断国际话语权之外的原因,我认为这与美国这方面法律比较完备有一定关系。其实,我们对美国要坚决斗争,但对其他国家还是要以争取为主,这也是需要作法的,我们需要在一些国家特别是周边的邻国扩大影响力,也是需要作法予以布局的。


当前,随着美国对华遏制政策走向固化,中美竞争的攻防范围日益扩大,但是这个竞争范围的扩大,不光表现在横断面上,也表现在纵深上。横断面上的竞争比较好理解,比如从贸易战、科技战到舆论战、外交战等,是一种广度的对峙。但是易受忽视的纵深竞争,实际上涉及从价值理念到政治制度,从意识形态到管理哲学,从发展理念到文明冲突等深层次的冲突与竞争。中国的战略需求和政治选择怎样才能实现被真实表达、被认真评估、被充分理解,而不是被无视、被非议、被曲解,不去迎战这些深层次竞争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作法”的具体内容还要包括:制造言辞,树立新认知框架、构造一个新的类型学系统等。


第二,破局论。


打破不利的局面迫切需要破局,但我们只有先入局,再做局,才可能破局。不入局、不做局,就想破局,是很难做到的。破局的关键还在于能够捕捉时机,实际上,在中美攻防过程中,在具体领域中,时机很多情况下都是稍纵即逝。善于抓住时机是一切赢取主动实现破局的关键。


从当下的情况看,我们智库入局大国政治的意识和功力尚且有所欠缺。面对扑面而来的大国政治,我们对于国际政治中的现实政治(realpolitik)游戏,不但要有清醒认识,还要有真切的了解和把握。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大国斗争的残酷性,又要认识到道义所起作用的有限性。我觉得这是入局大国政治的一个基本要求。既然大国政治不可回避,我们就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我把这个叫做“躬身入局”。所以,我们永远不要指望哪个大国有朝一日会良心发现,而且形与势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我们智库才有资格入局大国政治献计献策。


入局以后,我们才能去做局。最近,我们很多人都注意到俄罗斯普京总统怎样通过对大国政治形与势的精准把握与敏锐判断,怎样利用矛盾和机遇,取得怎样惊人的战略红利。可以看出,普京总统对美国撤出阿富汗后,不愿介入地区泥潭的心理有精准把握,对美国试图安抚俄罗斯,同时拖住欧洲的战略意图有敏锐洞察,我觉得是给我们智库上了一堂生动的如何做局求破局的课。所以,我们智库要好好研究一下普京总统的破局套路,开发我们自己的破局方法论。


第三,贯通论。


智库要有贯通的方法论,但这里有个前提是不要总把问题碎片化、枝节化,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太内卷,所以我先说一下反内卷。近年来学界有一个不太好的风气,这就是方法至上,尤其是青年一辈学人,他们特别重视方法,但是面对时代大变局,基本上又无话可说。


这种情况是怎么造成的呢?我想这是内卷的原因,面对非升即走的生存压力,青年学者争相在国外期刊发论文,但是国外政治学期刊,尤其美国政治学期刊特别强调方法。但我认为这种做法很偏颇,因为深度创新其实比方法重要多了。方法当然要讲,但有了深度创新的方向,方法是可以逐步改进的。过分强调方法,会把需要把握整体才能解决的问题肢解的七零八落,很耽误事。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形而上学是一切认知的地基,科学研究也一样需要形而上学的地基。西方社会科学的形而上学早已经确定了,所以不需要讨论方法论等形而上学的问题,只需要关注方法就可以。但是,我们不能跟着他走,否则就是在别人家的地基上盖房子,把房子盖得再好,也会瞬间崩塌的。目前学界这方面的情况已经比较严重,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强引导。


贯通的意思很好理解,因为任何决策都需要掌握全面信息,但全面信息也是需要加工的。办智库的大忌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所以我特别建议,我国的智库都要成立一个部门,叫贯通部,目的正是把不同领域的动态汇总,加工和打通不同专业方面的信息,集合成一个整体的图景。该部门最重要的工作是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传导、影响的逻辑和机制。


以前,这些工作基本上是靠领导搞定的,领导开个会,汇集各方面的信息,然后根据轻重缓急制定政策或做出决策。但是,现在的问题和挑战是专业门槛不断提高,信息又太多、太复杂,很多情况下,领导也很难在短时间里摸清很多事情之间的内在联系。智库要承担起真正的智库使命,就必须承担起贯通的职责,而不要总是攻其一点,因为这等于把难题和责任都推给了领导。我认为,智库贯彻贯通方法论,可以大为提高智库政策咨询服务的质量。


总之,中国智库发展到了关键时刻,在外在的压力之下,我国智库也要自我革命,刀刃向内,从服务科学决策的实际需求出发,发挥出中国智库应有的高水平,为我国各项建设顺利开展贡献更多智慧。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