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布超:人文经济共生共荣的苏州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趋势研究  /   迎春论坛  /  

布超:人文经济共生共荣的苏州实践

发布时间:2024-02-29 作者: 布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其实质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花结果,并寻求正确的中国道路。

编者按:2024年2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主办的“抓住一切时机,主动担当作为”第四届(2024年)人大重阳迎春论坛在京顺利召开。近40位来自人大重阳的专职、部分兼职与校内部分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畅谈新时代下的新作为、新担当。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党群工作部主任、副教授布超在“迎春论坛四:青年对话:智库作为与青年担当”环节以《立足“两个结合” 推进以苏州为样本的人文经济学研究》为题发言,以下为其发言实录:


ebcca76fe866180937e1ba6661d26649.jpg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党群工作部主任、副教授布超


非常荣幸参加本次迎春论坛。2023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人文经济学”的重大命题,为苏州率先探究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的普遍性规律提出了重要要求和根本遵循。去年12月24日,学校在苏州校区举办了首届人文经济苏州论坛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经济苏州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开启了人大与苏州共同推动人文经济学研究的新篇章。作为苏州校区的一员,我现场聆听了与会专家的发言,深感人文经济学是一片学术新蓝海,目前具有极为广阔的研究空间。


苏州区位优势突出、人文底蕴深厚、产业体系完备,是一座以文化经济“双面绣”而著称的城市,为研究人文经济学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样本。以苏州为样本,解读“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的研究”的科学内涵、精神要义和实践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人文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智慧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人文经济学研究重要的规定性。从这个规定性出发可以发现,虽然人文经济学研究的论域广阔,涉及问题繁多,但贯穿其中的核心线索就是“两个结合”,解答好相关理论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两个结合”。今天,我就以“立足‘两个结合’,推进以苏州为样本的人文经济学研究”为题向各位领导、专家进行汇报。


一是要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出发,探究苏州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逐步形成人文经济共生共荣良性循环的实践经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其实质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花结果,并寻求正确的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汲取优秀思想文化,在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大地上形成了人文经济共生共荣的实践和理论成果,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苏州作为一座在传统与现代结合上做得很好,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城市,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人文经济共生共荣良性循环的实践经验,在全国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从历史上看,人文经济虽然是一个新的概念,但在经济、文化发达的江南地区早就有所实践。苏州在实现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方面早已有悠久且丰富的历史经验:耕织结合形成了长期稳定的经济背景,名师大家积累了深厚的精神底蕴,尊师崇文重教传统积累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文化与制度的良性互动积淀内化为人的自觉规范和行动准则。


改革开放后,苏州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把协调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并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一手抓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强市之基”,成为综合实力最强的地级市;一手抓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创造了以“三大法宝”(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为代表的城市品牌,在实践中形成了“自主、创先、融合、致远”的新时代苏州精神。苏州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道路。


二是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探究苏州人文经济共生共荣的历史文化根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其实质就是既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哈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高度契合,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蕴藏着的丰富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价值理念相通,在苏州文化中有着鲜明的体现。我们所要研究的人文经济学与西方传统经济思想最大的区别,就是深深植根中国大地,坚守中华文化根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今天,要进一步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挖掘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苏州文化的传承之道与当代价值,为推动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融合互动提供坚实动力。


改革开放40余年以来,苏州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位列全国第15位上升至2022年全国第6位,并且苏州是一个普通地级市,并不具有沿海城市、经济特区、行政级别等地理或行政优势,因而其发展模式是主要根植于自身文化的、具有连续性和内生性的发展模式。文化的影响大体可以从政府、企业和企业家三个层面考察。


政府层面,人文环境影响政府、企业和人的行为选择。苏南模式中的政府行为在制度转型、结构转型、发展模式转型、社会结构转型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始终内化于政府行为之中。


企业层面,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市场改革大潮催生了苏南模式,其核心是集体经济,背后是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苏南在以乡镇企业为主的条件下,推进了工业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外向化的进程,这个过程实现了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的转变。


企业家层面,根植于心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体现在苏南模式乡镇企业的发展上,具体表现为就地办实业的选择,企业发展面临危机时勇于创新和转型的文化,以及重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家国情怀等。相互信任的人文环境,使得社会资本的积累和交易更容易发生,企业间互惠性的社会关系网络,使得规范和维持市场秩序更为有效。


当前,要依托我校的学科优势、智库优势,以苏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为样本,深入研究人文经济理念在苏州的探索实践、生根落地开花结果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绿色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一系列中国式现代化所提出的重大命题进行研究,提炼形成推动人文经济发展的时代性、原创性、系统性成果,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的方案,扩展新的空间。让经济融入人文,让人文浸润经济,让文明之光照耀世界,照亮未来。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